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文

作品数:85 被引量:352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银屑
  • 25篇银屑病
  • 21篇细胞
  • 14篇疗效
  • 10篇皮肤
  • 8篇蛋白
  • 8篇指甲
  • 8篇皮炎
  • 8篇慢性
  • 7篇免疫
  • 7篇角质
  • 7篇角质形成
  • 7篇角质形成细胞
  • 6篇银屑病患者
  • 6篇特应性
  • 6篇特应性皮炎
  • 6篇荨麻
  • 6篇荨麻疹
  • 6篇慢性荨麻疹
  • 5篇转谷氨酰胺酶

机构

  • 79篇郑州大学第一...
  • 30篇郑州大学
  • 6篇平顶山市第一...
  • 3篇解放军第15...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郑州市中心医...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遂成药业股份...

作者

  • 84篇李红文
  • 23篇吴景兰
  • 12篇郑乃刚
  • 9篇张江安
  • 9篇王一菱
  • 7篇于建斌
  • 7篇刘宏新
  • 6篇雍磊
  • 5篇丁一
  • 4篇李洁
  • 4篇张玉红
  • 3篇程相铎
  • 3篇张娜
  • 3篇谷大磊
  • 3篇李冬芹
  • 3篇尹光文
  • 3篇王宏瑾
  • 3篇李税琪
  • 3篇王黎
  • 3篇李小红

传媒

  • 16篇中国皮肤性病...
  • 1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0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第14次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长、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患者与健康人各8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方法,检测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质斑点印迹方法,检测MAPK、Cyclin D1、Filaggrin、Involucrin及K10蛋白的表达。结果:LI组外周血白细胞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和MAPK、Filaggrin、Involucrin、K10蛋白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多呈现表达下调。
赵蕾李红文郑乃刚吴景兰王一菱
关键词:基因表达分化白细胞板层状鱼鳞病
环孢素A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环孢素A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效果。方法对10例接受环孢素A治疗的儿童G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起始剂量为3~5 mg·kg^-1·d^-1,每日2次,至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继续治疗1周开始逐渐减量,每2~4周减量0.5~1 mg·kg^-1·d^-1,直至达到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6~8周。随访1 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环孢素A治疗后,5例患儿临床痊愈,4例患儿显效,临床有效率为90.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多毛症,发生率为30.0%,其他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均未发现。结论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环孢素A是治疗儿童GPP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张娜李税琪李红文
关键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环孢素A儿童
淋巴免疫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淋巴免疫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按3:2分为皮下注射组51例,淋巴注射组34例,淋巴注射组患者分别于0、4、8、12、16、20周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过敏原制剂,除0周用药剂量为100标准化质量单位(SQ-U)外,其余5次剂量均为1 000SQ-U;皮下注射组患者皮下注射上述过敏原制剂在剂量累加阶段每周注射1次,剂量从20 SQ-U逐次增加,16周达维持量80 000 SQ-U,然后以维持量每4周皮下注射1次,维持阶段52周,总疗程6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20周、68周进行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8周分别进行药物用量评分和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 (sIgE)、sIgG4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淋巴注射组32例、皮下注射组31例完成了治疗,淋巴注射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CORAD均显著降低,但淋巴注射组患者治疗较早(16周)显示SCORAD改善,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淋巴注射组在SCORAD改善方面总体优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68周)用药评分和血清屋尘螨s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屋尘螨sIgG4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皮下注射组5例在1 024次皮下注射过程中,12次注射时发生了全身不良反应,其中Ⅰ级8次,Ⅱ级4次,无Ⅲ级、Ⅳ级严重不良反应;淋巴注射组进行了198次淋巴结内注射,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缩短了疗程,增加了患者依从性、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雍磊高春芳程相铎李华信李小红李珂王俊琪李红文
银屑病的生物治疗新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致病性记忆-效应T淋巴细胞聚集于病变部位并产生、释放Ⅰ型细胞因子(Th1)是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基于银屑病发病中细胞免疫的关键步骤,研制开发了一些靶位特异性的生物制剂,根据作用...
李红文
关键词:银屑病生物治疗发病机制细胞免疫生物制剂
文献传递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补骨脂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卤米松组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3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17%,55.56%和76.67%,补骨脂组与卤米松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00),而联合组疗效则分别显著优于补骨脂组和卤米松组(P均<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于建斌王宏瑾李红文苗青何秋波张江安
关键词:补骨脂卤米松白癜风
网滤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的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网滤法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SCP)的效果,并鉴定SC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消化分离的人表皮单细胞悬液进行不同目数(240目、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和ELISA及琼脂糖-4B(Sepharose-4B)柱层析的免疫实验技术分离SCP;以形态学、P63-免疫反应性(IR)/K19-IR生物标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SCP鉴定。结果:经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可分离出约50%的P63-IR细胞群体,应用2项免疫实验技术皆可分离出约90%的P63-IR/K19-IR的细胞群体;应用ELISA法分离出表皮细胞的接种数虽然低于仅经240目筛网过滤法,但表皮细胞融合时间却提前了5d(P均<0.05);而且融合后分化的表皮切片呈现复层,一些基层细胞呈现P63-IR阳性反应。结论:筛网过滤法分离效率虽较低,但操作简单;免疫实验技术分离效率较高,ELISA技术操作较方便,而Sepharose-4B柱层析技术较复杂。
王黎李红文吴景兰王一菱郑乃刚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生物标志表皮
PAK1基因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迁移侵袭的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kinase1,PAKl)基因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PAKl特异性shRNA(PAK1-shRNA)和通用无义shRNA序列(NCshRNA),转染A431细胞;随机将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及转染组pG1.1-PAK1-shRNA-A431组,转染细胞后,通过RT-PCR、WB检测比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转染组细胞PAK1 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A431细胞后,RT-PCR及WB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组pG1.1-PAK1-shRNA-A431较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的PAK1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显示,pG1.1-PAK1-shRNA-A431组细胞迁移及侵袭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明显减少。结论shRNA干扰PAK1基因能使A431中的PAK1表达量明显下调,并可明显降低A43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PAK1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无创性分子指标来评价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能力。
张娜李税琪李红文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
LncRNA NEAT1、miR-146a及TLR2通路相关因子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LncRNA NEAT1、miR-146a及TLR2通路相关因子在特应性皮炎(AD)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32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组、NEAT1 siRNA+AD组、NC+AD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以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AD小鼠模型。肉眼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变化,测量耳部肿胀程度,组织病理观察皮损情况,qRT-PCR检测皮损组织NEAT1、miR-146a、TLR2、IL-1β、IL-6、TNF-α、CCL2、CCL8和CXCL10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指标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AD组小鼠背部皮肤增厚性皮损,出现明显红斑、脱屑现象,耳部肿胀程度显著升高(P<0.05),皮肤角质层角化过度,表皮细胞内出现水肿现象,真皮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皮损组织NEAT1、TLR2、IL-1β、IL-6、TNF-α、CCL2、CCL8和CXCL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D组比,NEAT1 siRNA+AD组小鼠背部皮肤炎症和耳部肿胀程度改善,皮损组织NEAT1、TLR2、IL-6、CCL2、CCL8和CXC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D小鼠皮损组织NEAT1与miR-146a呈负相关(P<0.05),与TLR2、IL-6、CCL2、CCL8和CXCL10呈正相关(P<0.05);miR-146a与TLR2、IL-6、CCL2、CCL8和CXC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 NEAT1可能通过抑制miR-146a表达促进TLR2通路激活,进而促进AD疾病的发展。
王倩魏小萌万品文李红文曹丽楠翟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MIR-146A
慢性荨麻疹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20年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主要由肥大细胞驱动的疾病,同时具有自身免疫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征。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各种炎症递质、自身抗体等参与发病。本文对近年慢性荨麻疹免疫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洁李红文
关键词:发病机制免疫肥大细胞炎症递质自身抗体
特应性皮炎患者过敏原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同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德国MEDIwlss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过敏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分别为3.89%(140/3600)和7.42%(89/12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相关(P=0.207)。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不相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并结合病史判断病情。
邵依李红文张江安金永梅吴景兰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皮肤点刺试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