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蓉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住院
  • 2篇精神科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休克
  • 1篇宣教
  • 1篇躁狂
  • 1篇躁狂发作
  • 1篇入院宣教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 1篇住院患者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无抽搐电休克
  • 1篇精神疾病
  • 1篇精神科患者
  • 1篇精神科住院
  • 1篇精神科住院患...
  • 1篇护理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4篇李艳蓉
  • 3篇李江华
  • 2篇张德政
  • 2篇郭立波
  • 1篇陈红芳
  • 1篇陈红方
  • 1篇何启龙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例躁狂发作伴Kleine-Levin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提高医护水平,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回顾1例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Kleine-Levin)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度过急性发病期并恢复健康,经在院观察,患者未再出现精神症状后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尽早对急性发病期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加强对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健康并回归社会。
果连英陈红芳李艳蓉李江华
关键词:护理
结构化干预模型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结构化干预模型对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结构化干预模型的方法进行保护性约束,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和约束后均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统一评估标准,符合约束标准方可约束患者,达到解除标准后及时为患者解除保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保护性约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被保护率、总保护时长、白班和夜班保护时间。结果实验组469例中被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例数为71例,保护率为15.14%;对照组449例中被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例数为92例,保护率为20.49%,实验组的保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白班保护时间和夜班保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构化干预模型运用于临床,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被保护率,并缩短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时间。
陈红方何启龙郭立波李艳蓉张德政李江华
住院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行电休克治疗后发热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住院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发热的发生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资料,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231例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热状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31例患者中,有34例(14.72%)在治疗后出现了发热,共发热53次,低热19次(35.85%),中度发热23次(43.40%),高热11次(20.75%)。发热患者与未发热患者比较,年龄(t=4.007,P<0.01)和病程(P=0.016)两个变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2,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且多为一过性发热,以低热和中度发热为主,年龄小、病程短的患者更易发热。
李春月李艳蓉
关键词:精神疾病无抽搐电休克发热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后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履行入院宣传的护士宣教率由77.6%提高至98%,内容知晓率为68%调高至95%。团队和谐程度、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心、沟通协调力、QCC手法掌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7项内容均有一定的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宣教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张德政郭立波李艳蓉李江华
关键词:品管圈入院宣教精神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