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军 作品数:53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社会学 更多>>
一种应用于磁共振设备中的隔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共振设备中的隔音装置,包括两个弓形的支撑架(1)以及镶嵌于两个支撑架(1)之间具有内吸外隔噪音功效的吸音隔音罩(2)。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组合在头颅线圈与主磁体之间,可以阻挡从磁体系统发来的噪... 杨健 李欢 金超 郭建新 王苗苗 李贤军文献传递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9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婴幼儿脑瘫风险的预测效能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9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校正年龄4个月~2岁婴幼儿脑瘫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4月—2021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的符合条件的患儿277例,其中脑瘫89例、非脑瘫188例,按1∶1比例在非脑瘫患儿中按照门诊号随机化选取89例。最终纳入178例患儿,其中男113例、女65例,校正年龄为4个月~2岁。脑瘫组与非脑瘫组178例患儿分别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入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36例)。对每例患儿的T1加权像(WI)、T2WI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在训练组中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Z分数归一化技术进行图像特征筛选。筛选出来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RA)、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梯度提升机(GBM)、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等9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中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并验证9种模型对婴幼儿脑瘫的预测效能,选择预测效能较好的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评估其预测效能的稳定性。结果(1)脑瘫组和非脑瘫组的基线资料比较:训练集、测试集中2组患儿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缺血缺氧性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校正年龄、性别、癫痫、语言障碍、视力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发育畸形、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出生时胎龄、出生体质量在训练集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测试集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MRI T1WI和T2WI特征提取后每例患者获得11190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筛选出20个特征采用9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机器学习� 贾真 黄婷婷 卞益同 刘军 杨健 李贤军关键词: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MRI T_(1)与T_(2)加权比在0~8岁儿童脑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脑白质纤维束T_(1)与T_(2)加权比(T_(1)W/T_(2)W)在0~8岁儿童脑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1年8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9例儿童的头颅MRI资料,其中男125例、女94例,年龄0~8(3.5±2.4)岁。根据儿童发育阶段分类按年龄将219例儿童受检者分为6组:≤6个月组21例,>6个月~1岁组24例,>1~2岁组40例,>2~3岁组23例,>3~4岁组22例,>4~6岁组42例,>6~8岁组47例。应用3.0 T MR扫描仪采集儿童T_(1)加权像及T_(2)加权像,通过外部校准流程计算获得T_(1)W/T_(2)W图,并基于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81图谱提取联络束、边缘束、投射束、连合束、脑干束5束纤维束及其代表性白质纤维(左侧上纵束、左侧扣带回海马部、左侧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及左侧小脑上脚)的T_(1)W/T_(2)W值。观察指标:(1)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脑白质T_(1)W/T_(2)W图像信号强度的特点,比较各年龄组患儿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的差异;(2)观察不同白质纤维束及其代表性白质纤维的T_(1)W/T_(2)W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ESS)绘制回归拟合曲线,确认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随年龄变化的折点,并依此折点划分不同发育阶段,观察不同发育阶段中不同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年龄组儿童T_(1)W/T_(2)W图像显示:≤6个月组仅脑桥背侧、内囊后肢及部分皮质脊髓束区域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皮质脊髓束等区域高信号的范围及强度逐渐增加,从>2~3岁组开始整个大脑皮层下白质区域均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2)各年龄组间白质纤维束T_(1)W/T_(2)W值比较:脑干束T_(1)W/T_(2)W值,≤6个月组及>6个月~1岁组均低于>2~3岁组及其后的各年龄组,>1~2岁组低于>2~3岁组和>3~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 朱琳琳 陈天骄 李贤军 刘晨越 王帅 达春旭 黄心怡 刘军 杨健 王苗苗关键词:脑白质 髓鞘化 磁共振成像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法研究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特点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利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法同时研究早产及足月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患儿的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量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分别纳入接受常规MRI及DTI扫描的21例早产和25例足月PWML患儿,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新生儿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TBSS分析,比较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扩散率(AD)、垂直扩散率(RD)在早产PWML和对照间、足月PWML和对照间的差异。结果在早产及足月PWML中,均发现FA值在内囊后肢、视辐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体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足月PWML中白质改变的范围更广泛,还可见于胼胝体膝部、放射冠、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白质区内,且FA值降低的同时还伴随着MD及RD值的显著升高。结论 TBSS技术可发现新生儿PWML的脑白质损伤区域并不局限,早产和足月儿PWML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脑白质损伤或/和发育延迟。 高洁 张育苗 孙亲利 李贤军 李彦彦 鱼博浪 杨健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基于迁移学习算法对新生儿大脑3D T1WI的灰白质分割及其发育量化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实现新生儿脑T1WI图像分割,并量化评估早产与足月新生儿脑皮层结构的发育状态.材料与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未见异常的早产新生儿、校正至足月期的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共计50例.基于外部数据库中的相似数据集,对密集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割模型进行初步训练.然后随机从本地数据中抽取25例作为训练集对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同时,基于验证集(样本量:10)的分割效果调整模型参数.最终在15例测试集数据中采用Dice系数对模型分割效果进行评价.基于皮层重建提取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厚度以及容积等指标.运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各指标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图像分割模型可有效地实现新生儿脑灰质、白质、脑脊液的分割,Dice系数范围为0.93~0.99.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容积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皮层厚度随校正胎龄的变化在左右大脑半球间存在不对称性.除了皮层厚度未见组间差异外,早产新生儿双侧大脑半球皮层表面积、容积均低于足月新生儿(P<0.001).结论通过对密集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可有效地实现新生儿脑T1WI图像分割;基于图像分割与皮层重建可量化评估新生儿脑皮层的发育水平,早产儿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发育落后于足月儿. 李贤军 陈健 夏菁 王苗苗 李梦轩 王利 李刚 沈定刚 杨健关键词:新生儿 痉挛型偏瘫儿童手节区形态学变化的MRI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痉挛型偏瘫患儿手节区(HKR)形态学变化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并行头颅MR检查的痉挛型偏瘫患儿14例为病例组,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9±2.1)岁;MRI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1例,脑灰质损伤4例,其中1例白质灰质均有损伤。另纳入2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2.0)岁,其年龄、性别构成和双侧半球HKR类型均与病例组相匹配。基于MR 3D-T1WI数据,在HKR的最佳评估层面(以在T1WI轴位影像上观察到双侧额上沟位于双侧半球前中部、中央沟深达同侧半球内1/3处,同时可良好观察到HKR形态的层面为最佳评估层面)测量及计算2组受试者两侧半球HKR皮层厚度、高度、基底宽度、白质高度、高度与皮层厚度之比和高度与基底宽度之比等形态学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各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一致性。结果2组儿童年龄、性别和双侧HKR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未受累侧半球HKR(分别为3.96±1.17和2.96±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49,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半球HKR高度(7.13±1.40)mm、HKR白质高度(4.89±1.47)mm、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对照组相对应一侧[(8.65±1.01)mm,(6.77±0.99)mm,4.70±0.79和3.7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58、3.71、3.71,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痉挛型偏瘫患儿受累侧半球HKR皮层厚度、基底宽度改变 吴璠 李贤军 刘衡 黄婷婷 蒋昊翔 杨健关键词:脑性瘫痪 白质 皮质 弥散峰度成像对新生儿轻度局灶性白质损伤的量化评估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在新生儿轻度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s)局部脑白质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8年6月经MR检查有轻度PWMLs的33例新生儿为PWMLs组,出生日龄3~28 d,男22例、女11例;同时,匹配同期接受MR检查颅脑未见异常的33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日龄3~24 d,男16例、女17例。观察指标:(1)通过DK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量图评估轻度PWMLs病例的检出率;(2)比较PWMLs组病灶局部区域、病灶镜像区域,以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各参量间的差异。结果(1)2组新生儿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KI参量图对轻度PWMLs的病例检出率为51.5%~78.8%,高于DTI参量图的病例检出率(39.4%~42.4%)。(3)与病灶镜像区域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相比,轻度PWMLs区域径向弥散峰度、垂直弥散峰度、平均弥散峰度和轴突水分数均升高,分别为0.3(0.2,0.4)、0.3(0.3,0.4)、0.3(0.2,0.4)、0.1(0.1,0.2),病灶镜像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2,0.2)、0.1(0.1,0.1),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1,0.2)、0.1(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轴突内弥散率张量和轴突外垂直弥散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部分各向异性、径向弥散张量、垂直弥散张量、平均弥散张量及轴突外径向弥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KI对新生儿轻度PWMLs的量化评估明显优于DTI,可揭示轻度损伤所致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 王苗苗 刘聪聪 李贤军 李梦轩 杨健关键词:脑白质病 新生儿 基于MR扩散张量成像探讨胼胝体各向异性分数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胼胝体不同区域MR扩散张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值随年龄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17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 DTI扫描,其中男80名、女91名;年龄12 ~ 73岁,中位年龄44岁.按年龄段每10岁分为一组,分为10~ 19、20~29、30 ~ 39、40~49、50~59、60~69、70~79岁共7组,例数分别为2、32、33、54、35、11、4名.将胼胝体分为5个亚区(Ⅰ~Ⅴ区),测量胼胝体各分区FA值,计算各年龄组不同胼胝体分区FA均值,利用曲线回归的方法分析其随年龄的变化特点.结果 在同年龄组中,胼胝体Ⅴ区FA均值最高,7组对应的FA值依次为0.77±0.06、0.80±0.03、0.79±0.03、0.79±0.03、0.78±0.03、0.77±0.03、0.77±0.03;胼胝体Ⅲ区FA值最低,7组FA值依次为0.51±0.08、0.59±0.06、0.59±0.06、0.56±0.07、0.55±0.07、0.52±0.07、0.43±0.07.胼胝体不同分区FA值与年龄呈曲线相关(ROI1~ROI5 R2值依次为0.162、0.214、0.164、0.098、0.070,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分区FA值的变化呈近似倒U形趋势.各分区FA峰值出现在20 ~ 30岁.结论 胼胝体各区域扩散张量FA值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变化,反映了胼胝体随年龄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高燕军 邬小平 李建文 李贤军 孙东海 杨军乐 杨健关键词: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年龄因素 一种基于脑MRI图像和机器学习的脑瘫早期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脑MRI图像和机器学习的脑瘫早期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脑MRI数据集,确定若干个与脑瘫高度相关的关键脑区;将脑MRI数据集中不同层厚的M... 杨健 黄婷婷 贾真 李贤军 金超 卞益同 刘聪聪 王苗苗 冯钰莹脑瘫儿童深部灰质损伤mri分级系统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基于横断位、冠状位T2WI,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三分级法和四分级法,分别独立评价CP患儿头颅MRI图像。采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不同分级方法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将GMFCS/MACS分级与两种MRI分级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组内和组间Kappa值:三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四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901(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611(P<0.001)。三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053,P>0.05)、MACS分级(r=0.128,P>0.05)均无相关。四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605,P<0.05)、MACS分级(r=0.77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四分级法是一个可重复的评价CP儿童HIE型DGMI的方法,可用于初步判断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损伤程度。 刘衡 刘衡 王苗苗 赵慧芳 吴亮 吴亮 刘聪聪 李贤军 金超 李贤军 金超 孙亲利 杨健关键词: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