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晨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型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外周血造血干...
  • 3篇动员
  • 3篇细胞采集
  • 3篇抗原
  • 3篇干细胞采集
  • 2篇血型鉴定
  • 2篇血型系统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造血干细胞采...
  • 2篇输血
  • 2篇配血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李雪晨
  • 14篇陆紫敏
  • 13篇方琦
  • 6篇王加勇
  • 5篇梁萍
  • 3篇郑伟萍
  • 3篇纪黎明
  • 2篇丁懿
  • 2篇祖亚钧

传媒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血型系统各抗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在恶性血液病中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鉴定并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Rh血型系统表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血液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表型分布趋势不相一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ee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血液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比值较高(OR=2.99);CCDee表型相对危险度比值较低(OR=0.61)。结论 Rh血型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CcDee表型比较容易患恶性血液病,CCDee表型患恶性血液病风险明显低于Rh血型系统其他表型。
陆紫敏梁萍郑伟萍李雪晨方琦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Rh血型系统在恶性血液病中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鉴定并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Rh血型系统表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布是CCDee>C...
陆紫敏梁萍李雪晨方琦徐华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影响因素及采集效果。方法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该院130例未动员采集者进行PBSC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白细胞(WBC)、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WBC、血红蛋白(Hb)、MNC等指标,以及采集时循环数、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其中50岁以下的2组(健康组与疾病组)的PBSC采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是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的。(2)50岁以下采集者比较:健康组采集物中MNC、WBC计数均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采集物CD34+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集物的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apoB、PLT、WBC、Hb、TG均无明显相关性。采集前的外周血MNC、BMI、Hct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对采集效果有相关影响,其中外周血MNC水平与采集物MN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采集者其外周血可安全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采集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MNC、BMI、Hct水平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有关联,其中采集前MNC数量可预测采集者PBSC采集效果。
郑伟萍方琦陆紫敏刘承重李雪晨
关键词: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例急诊冷凝集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被引量:7
2018年
输血治疗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人血清中含有少量冷抗体,通常没有活性,不会与自身细胞产生反应[1]。但高效价的冷反应抗体会干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2]。
王加勇陆紫敏方琦刘承重李雪晨徐华
关键词:冷凝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1例血型鉴定困难急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处理被引量:1
2018年
输血治疗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鉴定ABO血型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临床上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会导致患者ABO抗原减弱或ABO抗体效价降低,造成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王加勇陆紫敏李雪晨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型鉴定抗体减弱
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及与临床输血关系
目的:观察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75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4110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样本进行...
陆紫敏梁萍方琦李雪晨祖亚钧纪黎明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未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134例无关供者在本院未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就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分析比较男女2组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物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时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1)男性组采集前Hct、WBC、Hb、MNC数(46.34±2.22、6.71±1.30、159.97±8.71、2.71±0.47)均高于女性组(39.62±2.18、5.67±0.92、134.78±7.80、2.40±0.35),采集物中MNC%及MNC数(46.61±14.51、0.449±0.01)低于女性组(55.18±20.44、0.461±0.02)(P<0.05)。2)男性组采集物MNC数(0.449±0.01)与采前WBC指标(6.71±1.30)成正相关、与循环总容量(5169.02±444.88)成负相关;女性组采集物MNC数(0.461±0.02)与采前WBC、Plt、MNC数(5.67±0.92、249.22±40.19、2.40±0.35)成正相关。3)女性组采集物CD34^+细胞(0.856±0.05)与采集者BMI、采前Plt成负相关(21.21±2.26、249.22±40.19)。4)女性组采集物容量(42.60±2.32)与采前WBC、Hct、Hb、Plt、MNC数指标(5.67±0.92、39.62±2.18、134.78±7.80、249.22±40.19、2.40±0.35)成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CAR-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供者因性别不同其PBSC采集效果不相同;男女两组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以及采集过程中循环血量等因素均有关联,但相关性各不相同。
陆紫敏李雪晨方琦王加勇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干细胞采集
RhE抗原分布与临床输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观察RhE抗原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32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3613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临床症状动态观察。结果:①Dee表型最为多见,占51.47%;在3613例RhE阴性受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共26例,其中抗-E抗体9例,自身抗体4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2例;②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次以下输血组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较输血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RhE抗原阴性率远远高于RhD抗原阴性率;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RhE阴性患者接受RhE阳性血液的风险较大。建立输血前常规检测RhE抗原及RhE同型输注,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陆紫敏祖亚钧梁萍方琦李雪晨纪黎明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未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未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12例未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进行PBSC采集,并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采集前血常规指标、采集循环血容量、处理血量及循环次数等因素对男女两组供者所采集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计数的影响,同时比较分析男女两组供者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过程、采集物等指标。结果男性组年龄,BMI,采集前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MN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总循环血量高于女性组,而采集处理血量、采集物中MNC计数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组中,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循环数(P=0.018),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前血小板(PLT)计数(P=0.048)。女性组年龄、采集前PLT计数、WBC计数、MNC百分比、MNC计数是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采集前Hct、PLT计数及采集处理血量是采集物中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经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其外周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健康供者不同年龄、性别、总循环血量等可致采集效果不一致;采集前关注血常规中PLT计数有助于预测PBSC采集效果。
陆紫敏李雪晨方琦王加勇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
1例达雷妥尤单抗治疗致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体会
2021年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内恶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多因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要输注红细胞[1]。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药物有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CD38单抗等,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作为靶向作用于CD38药物,已在我国上市,现报道1例达雷妥尤单抗致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及体会。
王加勇陆紫敏李雪晨方琦郑浩徐华丁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交叉配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