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血检
  • 2篇血检验
  • 2篇输血
  • 2篇输血检验
  • 2篇HLA
  • 1篇单倍型
  • 1篇底板
  • 1篇血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筛查
  • 1篇血站
  • 1篇移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脂血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机构

  • 8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8篇杜广有
  • 5篇刘玉振
  • 4篇邢培清
  • 4篇方建华
  • 3篇张伯伟
  • 3篇温涛
  • 2篇程四国
  • 1篇刘国英
  • 1篇吕永磊
  • 1篇岳维海
  • 1篇李伟华
  • 1篇王松林
  • 1篇王君
  • 1篇刘蕾
  • 1篇王莉
  • 1篇苏晓峰
  • 1篇王艺芳
  • 1篇周冰
  • 1篇李伍升
  • 1篇李建斌

传媒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型微板观察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观察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血型微板观察仪。血型微板观察仪含有壳体,在壳体内部设有照明光源,从壳体内引出连接照明光源的电源线,壳体上面板为白色或乳白色的透明的有机玻璃或塑料板,或者在壳体上端面中心对应壳...
邢培清杜广有刘玉振方建华周冰王松林苏晓峰温涛吕永磊王珺
文献传递
TECAN-BEP Ⅲ全自动筛查仪器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03年
目的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使ABO反定型、ALT、TRUST、HBsAg、抗 HCV、抗 HIV六项检测由手工向自动化操作的转变。提高血站检验的整体检测水平 ,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最佳试验参数。结果 :TECAN仪器在吸液与分配较粘稠的液体时 ,其系统气隙、拖尾气隙、过量体积需依次设定为 :10、2 0、15 0 μl;TECAN吸ALT丙酮酸标准品的顺序为 ,先吸基质 ,再吸磷酸缓冲液 ,最后吸丙酮酸。不同厂家的微孔板 ,其洗板模式不一样 ,国外的微孔板采用洗板模式为 5 ,国产的微孔板采用洗板模式为 2。血型反定条件为 :转速 10 0 0r/min、离心时间 1min ,振荡悬浮为 90 0r/min ,时间 1min ,振幅为 3。梅毒实验条件为 :转速 15 0 0r/min ,离心时间 2min ,振荡悬浮速度为 75 0r/min ,时间 1min ,振幅为 3 ,静置 3min。条码选择 12 8。局域网联网方式为星型拓扑局域网。结论 :完成了TECAN 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在血站系统血液六项检测项目由手工向自动化操作 ,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 ,而且克服人为因素 ,提高血站检验的整体检测水平 。
邢培清杜广有刘玉振方建华温涛李伍升
关键词:输血检验正交试验血站
河南省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HLA基因频率
2008年
目的观察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HLA-A、B和DRB1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方法对27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提取人类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与河南汉族正常人群HLA基因进行频率比较。结果分别检出HLA-A、B、DRB1基因14个、32个和13个,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与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基本一致,两组人群中常见基因的频率进行比较发现B58和DR1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HLA基因频率分布符合河南汉族正常人群的分布特征,HLA-B58和DR13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
杨瑞云杜广有张伯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HLA基因
脂血对干化学法和赖氏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刘忠杜广有刘玉振
关键词:脂血干化学法赖氏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单倍型测序确认HLA新等位基因A~* 9217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单倍型测续方法判定骨髓库HLA分型检测中出现的模棱两可结果,以发现新的HLA基因序列。方法用DNA测序的方法确认HLA分型结果,用单倍型测序的方法分析常规测序方法无法确认的杂合子的新基因序列。结果9个常规SSO流式荧光微珠HLA分型方法无法确认的结果中,有8个可以用常规测序方法得到确切分型结果(该8个结果均为近期报告的新的HLA等位基因),1个标本被确认为新的基因序列A*9217,已经在GENBANK注册(注册号:EF526712),并向HLA因子命名委员会进行新基因申报(申报号:WHS10004629),得到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结论DNA测序的方法是解决HLA分型的最直接方法;在遇到杂合子等位基因时,采用单倍型测续的方法简单有效。
张伯伟杜广有赵磊Baiba PoorerDebra Kukuruga
关键词:DNA测序HLA分型单倍型
血液筛查标本转移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于辨识不同样品,防止混杂、失误的转移架。它包括架主体、试管插入孔,所述架主体构成为至少三层,其中有间隔地平行设置面板、隔板和底板,面板和底板与支承板固定连接,试管插入孔相对应地设置在面板和隔板上,所对...
邢培清杜广有程四国方建华王珺刘蕾刘玉振
文献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A*2636的确认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目前中华骨髓库主要采用分辨率较高的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反向杂交荧光微珠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该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有些检测结果难以一次性确定,可采用DNA测序技术确认。目的:识别和确认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设计、时间及地点:以DNA为观察对象的开放性实验。常规初检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反向杂交荧光微珠法于2007-11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实验室完成,测序实验于2008-02在戴诺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人类白细胞抗原实验室完成。材料: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初检结果可疑为新基因的重采血样5mL。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反向杂交荧光微珠法进行常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发现A位点反应格局异常,提示有2个无法解释的假阳性探针反应(10FP、88FP)和1个假阴性探针反应(58FN)、不能正常判读给出确切结果时,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A位点外显子2,3,4(Exon2,3,4)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已知相近等位基因进行序列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测序结果与已知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反向杂交荧光微珠法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为A*02xx,26xx(10FP、88FP58FN),B*15(75),55xx,DRB1 08xx,11xx,A位点反应格局异常,提示有2个无法解释假阳性反应*(10FP、88FP),有1个假阴性探针反应(58FN),不能指定为任何人类白细胞抗原A位点等位基因。对本例人类白细胞抗原A基因第2,3,4外显子双向之直接测序结果分析显示:A*02010101,A*260101292S/C。分析测序结果峰图,292位置应为C,分析软件提示该基因改变在A26new一侧。该序列与人类白细胞抗原A*260101进行比对,同源性99%,在第2外显子区域292�
钮泽雅王艺芳杜广有张伯伟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实用输血检验》
邢培清刘玉振刘国英岳维海赵作平杜广有程四国方建华温涛李伟华李建斌吴彤张淑琴王莉王君
研究目的和意义:提高全国各级血站、医院血库等医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主要论点和论据:《实用输血检验》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关于输血检验方面的书籍,全书共分十八章76余万字。创见与创新点:该书首次系统的介绍了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输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