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满义

作品数:41 被引量:38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毛竹
  • 19篇毛竹林
  • 13篇土壤
  • 9篇有机碳
  • 7篇油松
  • 7篇
  • 6篇人工林
  • 5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活性有机碳
  • 4篇油松人工林
  • 4篇土壤活性
  • 4篇土壤活性有机...
  • 4篇毛竹林土壤
  • 4篇混交
  • 4篇混交林
  • 4篇
  • 3篇氮磷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机构

  • 2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3篇国际竹藤中心
  • 12篇国际竹藤网络...
  • 7篇江西省林业科...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北京市林业勘...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吉林省汪清林...

作者

  • 41篇杜满义
  • 21篇刘广路
  • 20篇范少辉
  • 14篇封焕英
  • 11篇辛学兵
  • 9篇裴顺祥
  • 8篇漆良华
  • 7篇法蕾
  • 7篇唐晓鹿
  • 7篇张连金
  • 6篇郭宝华
  • 6篇肖复明
  • 5篇苏文会
  • 5篇郭嘉
  • 4篇官凤英
  • 4篇吴迪
  • 3篇孔庆云
  • 2篇岳祥华
  • 2篇蔡春菊
  • 2篇牟少华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第五届中国竹...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温带林业研究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不同垦复时间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未垦复、垦复3年、垦复10年的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土壤综合指数(IFI)法对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垦复可以改善毛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表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垦复极显著的降低了0~20 cm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垦复降低了土壤的活性酸度,可以减缓土壤养分元素的流失;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为毛竹林的立地生产力维持提供了重要保障。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列大小顺序为垦复10年0.463 5、垦复5年0.418 4、未垦复毛竹林地土壤0.354 8,垦复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刘广路范少辉漆良华杜满义肖复明
关键词: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
中国毛竹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7
2016年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特征,开展种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细化植物种群化学计量学内容,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同时为大尺度模型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阐明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C、N、P化学计量学特征,通过对毛竹主要产区文献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索我国毛竹林"植物-土壤-凋落物"系统C、N、P及C:N、C:P、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组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毛竹林叶片C含量为478.30 mg·g^(–1),N含量为22.20 mg·g^(–1),P含量为1.90 mg·g^(–1),C:N为26.80,C:P为299.60,N:P为14.40;毛竹林0–20 cm土层C含量为21.53 mg·g^(–1),N含量为1.66 mg·g^(–1),P含量0.41 mg·g^(–1),C:N为14.20,C:P为66.74,N:P为4.28;毛竹凋落物C含量为438.49 mg·g^(–1),N含量为13.39 mg·g^(–1),P含量为0.86 mg·g^(–1),C:N为22.53,C:P为665.67,N:P为22.55。2)毛竹林"植物-土壤-凋落物"系统中,C:N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凋落物>叶片>土壤,叶片N、P再吸收率分别为39.68%和54.74%,我国毛竹林生长发育总体上可能受到P限制或者N和P两种元素的双重限制。3)纬度梯度:叶片N含量、N:P随纬度增加而增加,C:N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经度梯度:叶片N:P随经度增加而增加,P含量、C:N随经度增加而降低;土壤C:N随经度增加而增加,N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凋落物N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4)叶片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但对温度的响应比降水更敏感,叶片N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关系,支持"温度-植物生理假说",反映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杜满义范少辉刘广路封焕英郭宝华唐晓鹿
关键词:凋落物纬度经度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赣中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选取江西省安福县15年撂荒地和3种林地(毛竹林人工林、木荷次生林、杉木人工林),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以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热水浸提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均表现为毛竹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木荷次生林>撂荒地;与对照(撂荒地)相比,3种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富集现象明显;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明显不同,其中,土壤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所占比例最小,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热水浸提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三者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碳的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赣中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杜满义范少辉刘广路漆良华郭宝华唐晓鹿肖复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
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碳氮磷的分布格局和计量特征被引量:37
2014年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1;Ⅴ:47000±1000 kg·hm -2 a -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 <0.01),各器官间碳、磷含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除竹秆外,毛竹不同器官氮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 C∶N、C∶P、N∶P计量比值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1),毛竹林主要养分元素的计量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符合“内稳性假说”;生产力水平对林地土壤碳、氮、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 C∶N、C∶P、N∶P 和 H-N∶A-P 在不同生产力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N∶P<14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土壤N∶P为4.50~13.89,反映了研究区毛竹林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受磷元素的限制较少,且 N∶P 比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毛竹林退化诊断的生态指示指标;毛竹林植被主要养分计量值与土壤主要养分计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郭宝华刘广路范少辉杜满义苏文会
关键词:毛竹林
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被引量:42
2010年
以江西安福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竹杉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并以木荷人工林(Ⅳ)、杉木纯林(Ⅴ)以及撂荒地(Ⅵ)为对照,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存在很大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列顺序为Ⅰ〉Ⅲ〉Ⅱ〉Ⅴ〉Ⅳ〉Ⅵ,分别为13.12,12.42,11.47,10.57,8.53,7.45 g/kg,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剖面有机碳密度顺序依次为Ⅰ〉Ⅴ〉Ⅲ〉Ⅳ〉Ⅱ〉Ⅴ,分别为8.81,7.69,7.51,7.38,5.94,5.70 kg/m2,其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在所调查林分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0-40 cm土层存贮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均大于70%,贡献率明显。不同林分类型C/N差异性显著,混交林大于纯林,平均值都在11~15之间。线性分析表明,林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遵循三次多项式拟合模型。
杜满义范少辉漆良华刘广路肖复明张小军
关键词:毛竹林土壤有机碳C/N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碳、氮特征被引量:15
2018年
植被恢复是华北石质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北京九龙山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对象,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为该区域植被恢复树种配置和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林0~30 cm各土层SOC含量均显著高于侧柏林和油松林,而两种针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木林各土层TN含量最高,油松林最低,差异性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变小;侧柏林各土层C/N均最小,在0~10和20~30 cm土层中与灌木林和油松林差异显著。(2)三种类型森林土壤SOC与TN均存在表层富集现象,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降低趋势随土层增加逐渐平缓;土壤C/N在不同土层中变化不显著,灌木林、侧柏林与油松林0~30 cm土层C/N波动范围分别为18.40~21.97、11.70~12.52和18.08~20.69。(3)土壤SOC和TN与大部分土壤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其中与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4)灌木林作为华北石质山区重要植被恢复类型之一,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有针对性的运用,发挥其重要固碳增汇的作用。
杜满义封焕英张连金裴顺祥辛学兵孔庆云孙丽芳孙长忠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C/N植被恢复
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土壤物理特性被引量:9
2020年
长期大面积栽植油松人工纯林会产生较多生态问题,选择具有和谐种间关系的树种是纯林混交改造成功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晋南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林为对象,探讨不同混交类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为区域树种合理配置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树种混交能够改变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显著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而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甚微。(2)树种混交能够改变土壤持水特性。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显著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等;而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甚微。(3)树种混交对表层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持水特性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更为强烈,对0~10 cm表层土壤的影响超过10~20和20~40 cm更深层次的土壤。(4)树种混交未改变土壤属性垂直分异的基本规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混交林分土壤密度不断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等均不断降低。
杜满义张连金裴顺祥法蕾封焕英郭嘉吴迪辛学兵
关键词:油松混交林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特性
毛竹凋落叶组成对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毛竹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好的生态功能,可能与混合凋落物的养分归还特征有关。本研究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不同混合比例毛竹凋落叶分解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Ⅰ(毛竹纯叶)、Ⅱ(毛竹、楠木叶比例为8:2);Ⅲ(毛竹、杉木叶比例8:2)、Ⅳ(毛竹、楠木叶比例5:5)和Ⅴ(毛竹、杉木叶比例5:5)。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凋落物分解速率符合Olson指数分解模型,R2均高于0.92。5个处理分解系数的排列顺序为Ⅱ>Ⅰ>Ⅲ>Ⅴ>Ⅳ,分别为0.68、0.66、0.58、0.55和0.49。处理Ⅰ和Ⅱ的分解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并非所有类型毛竹混合凋落叶均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只有合适的比例和树种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其中,竹阔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度高于竹针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度,竹阔混交可能更有利于竹林持续生产力的维持。N、P、K3种元素养分释放模式不同,N元素表现为净富集与净释放交替出现;P元素在经过4个月的快速富集后,4—5个月有短暂的净释放过程,其后呈富集状态;K元素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放置的前3个月净释放,随后呈富集状态。竹林凋落叶的养分含量对凋落物养分归还有重要影响,尤其是C/N和P可能作为竹林凋落物分解的指示者。
刘广路范少辉官凤英杜满义郭宝华
关键词:毛竹凋落物分解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量平衡被引量:2
2013年
以闽北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山区主要毛竹林类型即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的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水量主要收入项为降水,支出项为蒸散量、土壤蓄水变化量和径流量。其中,蒸散量是各林分水量输出的最大项,年蒸散量占年降水量的97.69%~99.12%,地表径流量为支出水量最小项,占降水量的0.52%~1.11%。闽北毛竹林全年输入水量大于输出水量,能够维持水量平衡,但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其中,2—3月和8—10月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应对毛竹林进行适当的补水。群落结构对水量平衡有重要的影响。降水量不同,群落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与水分输出量的相关性不同,降水量较低时,地表径流、土壤蓄水变化量和蒸散量与乔木层或者草本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物种数与林分的蒸散系数及土壤调蓄水分的能力变化密切相关,物种总数和灌木物种数大,其蒸散系数大,蓄水变化量小。3种类型林分中,竹阔混交林物种数量较大,土壤水分补充迅速,且有较大的生产力,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刘广路范少辉刘蔚漪杜满义
关键词:毛竹林水量平衡林分结构
不同抚育措施对闽西毛竹林碳密度、碳贮量与碳格局的影响被引量:63
2009年
以闽西永安市Ⅰ(挖笋+劈草+施肥+灌水)、Ⅱ(挖笋+劈草+施肥)、Ⅲ(挖笋+劈草)3种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林为对象,对其碳密度、碳贮量及碳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变动范围为0.3947~0.5619g.g-1,碳密度高低排序为竹鞭>竹秆>竹枝>竹蔸>竹叶>竹根>鞭根;不同竹龄间竹秆、竹枝、竹叶、竹根碳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竹蔸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1);随着竹龄增加,毛竹平均碳密度有下降趋势,1~6年毛竹平均碳密度为0.4579~0.4957g.g-1。Ⅰ、Ⅱ和Ⅲ类毛竹林毛竹层碳贮量分别为76.74、64.30和55.91t.hm-2;凋落物层碳贮量分别为2.59、3.01和4.88t.hm-2;土壤层碳贮量分别为150.64、197.36和232.56t.hm-2;总碳贮量分别为227.37、261.66和288.47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6.25%、75.43%和80.62%,毛竹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32.61%、23.43%和17.69%,凋落物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1.14%、1.15%和1.69%。毛竹生物器官中,竹秆固碳能力最强,占年总固碳量比例为56.47%~59.66%,鞭根的固碳能力最弱,占年总固碳量的比例仅为2.52%~2.83%;毛竹林年固碳量排序为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
漆良华刘广路范少辉岳祥华张华杜满义
关键词:毛竹碳密度碳贮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