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 作品数:5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元代色目诗人创作的多重向度论
- 元代西北色目作家群活跃于元代中后期,是元代诗坛乃至中国诗歌史上难以复制的亮色。其诗歌之"清"表现为清丽而不纤弱,清刚而不粗粝,隔代呼应了魏晋气质;其诗歌之"丽"表现于精神的富贵绮丽,既具有民族风格,又贴近六朝风致;其诗歌...
- 杨亮
- 关键词:文学风格
- 宋末元初四明文士与诗文研究
- 宋末元初的舒岳祥、戴表元、袁桷是四明文士群体的代表人物。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至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的62年间,王朝更迭,变化巨大,而此间的历史实际、文士群体命运变化、文坛格局、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实践的变...
- 杨亮
- 关键词:宋末元初诗文研究舒岳祥戴表元袁桷
- 文献传递
- 袁桷与元代散文创作被引量:1
- 2010年
- 元初文坛占据主流的是以北方文士姚燧为代表的汪洋恣肆、雄浑刚健的文风;元仁宗延祐之后,袁桷的散文地位上升,其平易自然、含蓄清丽的风格成为主流。这种风格为南方文士虞集、欧阳玄等人继承并有所发扬,在元代散文中影响深广。
- 杨亮
- 关键词:袁桷
- 袁桷生平、学术渊源及心路被引量:1
- 2006年
- 袁桷为元代大德、延祐年间文坛领袖之一,在元代诗文方面影响很大。朝廷制策,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本文考证了袁桷生年、名号、纠正了历史上沿袭的错误,并对其儒学思想源流及心态进行了探讨。
- 杨亮
- 关键词:袁桷生平儒学学术渊源
- 元代诗歌的创获与发展——袁桷诗歌创作论
- 2010年
- 袁桷作为元大德、延祐年间的文坛领袖,其诗歌对元代诗歌的确立与定型有着重要作用。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实践上改变了宋末诗风,其古诗具有重视兴象、意象高古之特点,歌行体表现出清新绮丽的诗风。袁桷在诗歌渊源上以汉魏建安诗人和唐人李贺诗为取法对象,对元代诗风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 杨亮
- 关键词:袁桷
- 王恽著述、诗文创作及学术成就价值重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王恽作为元初北方文学史、学术史上的重要文士之一,其著述及诗文、学术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王恽著述宏富,现存《秋涧集》在元、明、清三代均有刊行,其中以元刊本与明刊本最有价值。其诗文创作强调以"有用"为本,为文朴实刚健、中和沉稳,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则温醇典雅,格局较为开朗,是元初文士的代表之一。总体而言,王恽在诗文创作,学术旨趣及文化交往层面均是元初历史语境中的重要代表,对于元代北方学术、诗文创作整体面貌的还原与重新发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杨亮
- 关键词:诗文创作学术
- 皮肌炎相关的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 2019年
- 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为特征性表现,通常伴有典型的皮肤损害,易侵犯多脏器、多系统,临床较复杂,且常伴发肿瘤.近期研究发现,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与某些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检测可帮助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
- 杨亮李晓东付俊庞咪宋佳李刚马明明
- 关键词:皮肌炎自身抗体
- 深造自得与内圣境界:孙奇逢晚年思想之取向
- 2016年
- 明亡清兴后,孙奇逢没有实现其外王的人生理想,而转向了对以人格完善为目标的内圣境界的追求。唯有追求内圣境界,强调深造自得的功夫,才可以完成内在的超越,达到人格的完善,实现与孔孟圣人的精神意蕴的相通。孙奇逢学术旨趣的转变,是对宋儒以来强调深造自得、回归孔孟的儒学范式的延续和发展,而学界对他这种体验式的思想旨趣的忽视,也正反映了中国学术从以道德修养论为核心向以知识论为重心的转变。
- 杨亮
- 关键词:孙奇逢学术旨趣
- 从拒绝到认同——以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立场转变为中心被引量:2
- 2009年
- 宋末元初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群体在政治地位和生活境遇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元初,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元廷官员贪污暴敛使他们生存环境更为艰难。但是元廷统治策略的变化对南方文士的命运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元廷对儒学的重视使南方文士群体与元廷找到了契合之处。南士群体在夷夏观念的摇摆之中历经了由拒绝到认同,再到主动合作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遗民色彩、故国情结的虚幻性。
- 杨亮
- 关键词:元朝儒学遗民
- 中学语文教材价值反思范式的默契与存续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学语文教材已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在这漫长的变迁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了一种价值反思范式。这种范式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默契”,它以教材属性和选文特征为具体价值表征,并延伸至教材体系建构的各个层面。新时代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知识性与科学性互证,典范性与创生性兼容,意识形态属性与时代性共生,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在此背景下,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既要观照历史书写进程中的“默契”,还要加强价值反思,重构价值选择,推动价值生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为教材价值的“存续”赋能。
- 杨亮
-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