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5篇动脉
  • 5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替罗非班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ST段
  • 3篇ST段抬高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病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型心
  • 2篇血栓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滁州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滁洲市...

作者

  • 14篇杨体霞
  • 9篇周利民
  • 6篇程昭栋
  • 6篇张军
  • 6篇沈童童
  • 5篇王三刚
  • 5篇李峰
  • 5篇陈金国
  • 4篇张军
  • 4篇王东平
  • 3篇陶春明
  • 2篇何艳
  • 2篇张娜
  • 2篇李峰
  • 2篇李兆伟
  • 2篇李开如
  • 1篇王欣欣
  • 1篇刘俊
  • 1篇刘俊
  • 1篇陈金国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利尿剂不同比例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钾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心力衰竭患者298例,其中包括单纯心力衰竭者179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者119例。单纯心力衰竭组及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及C、D四组,均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排钾利尿剂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联合治疗,A、B、C、D四组呋塞米与螺内酯口服剂量比例分别为1∶1、1∶2、1∶1、1∶2,并排除饮食、基础血钾对血钾的干扰,监测血钾含量及肾功能。结果 A、B、C、D四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3%、4.4%、10.2%、0.0%,四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1.1%、8.5%、51.7%,四组再入院率分别为9.0%、4.4%、11.9%、13.3%;单纯心力衰竭组中B组较A组低血钾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7,P<0.01);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C组较D组高血钾发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01,P<0.01)。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较单纯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总再入院率较高(12.6%比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1,P=0.082)。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钾水平与患者血肌酐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7,P<0.01)。结论在正常饮食、肾功能和基础血钾情况下,呋塞米与螺内酯按1∶2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钾含量影响较小;而当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时,应视肾功能不全的轻重调整呋塞米与螺内酯的比例。
杨体霞程昭栋张军李峰王三刚
关键词:心力衰竭呋塞米螺内酯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陈金国杨体霞沈童童周利民陶春明张军王东平王三刚李峰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比较易化PCI和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方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易化PCI(22例)和直接PCI(26例)。易化PCI组给予小剂量溶栓后再行PCI;直接PCI组则直接行PCI手术。比较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开通率、PCI术后1 h常规心电图上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包括休克、中风、再梗塞、缺血复发、充血性心衰、大出血、死亡),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易化组在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显著高于直接组(36.4%vs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部分回落组(30%~70%)与小于30%的ST段回落率中,前后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化组与直接组在IRA介入术后TIMIⅡ、Ⅲ血流的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易化组与直接组在IRA再梗死(包括缺血复发)、休克、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与直接PCI相比,易化PCI具有较高比例的ST段完全回落率,而出血事件和MACE未明显增加,相对安全。易化PCI与直接PCI一样可使缺血心肌获得快速有效的再灌注,且安全易行,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及推广应用,尤其是在距离有完善导管室设备的城市、较远的农村及边远地区。
杨体霞陈金国周利民陶春明张军王东平沈童童王三刚李峰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化PCI直接PCI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缺血心肌短轴缩短率和圆周应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缺血心肌的短轴缩短率和圆周应变值,探讨其在诊断心肌缺血,评价心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75%)和28例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没有狭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记录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的高帧频动态二维灰阶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6个节段,并给出应变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的短轴缩短率和圆周应变值。结果正常对照组的圆周应变曲线是负向峰值曲线,短轴缩短率曲线是正向峰值曲线,整组曲线排列较整齐;而心肌缺血组的应变曲线形态不规则。心肌缺血组圆周应变和短轴缩短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对心肌的二维应变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评价心肌功能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何艳王东平陈金国张娜杨体霞张军周利民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
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杨体霞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易化PCI直接PCI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陈金国刘俊陶春明张军周利民沈童童杨体霞王欣欣
该研究通过比较阿托伐他汀钙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贯治疗组,记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天内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结果发现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除早期...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钙
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行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血栓负荷现象,随机分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治疗组(43例),同期应用替罗非班未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对照组(43例)。比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血管血流变化(TIMI分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术后1 w及3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出血性并发症以及术后1w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3月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随访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可以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还可以提高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
李兆伟刘俊陈金国张军周利民李峰李开如杨体霞方春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STEMI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Hb A1c水平分为Hb A1c升高组(51例)和Hb A1c正常组(70例)。测量Hb A1c水平,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肌钙蛋白峰值、B型钠尿肽(BNP)峰值、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住院时间及出院30 d后的LVEF,对比两组以上各指标的情况,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Hb A1c升高组在双支或三支病变的发生率较Hb A1c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正常组中局限性狭窄发生率[32例(45.7%)]较Hb A1c升高组[6例(1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6,P<0.001),而弥漫性狭窄在Hb A1c升高组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型钠尿肽(BNP)峰值和出院30天LVE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 A1c升高组住院时间长于Hb A1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钙蛋白峰值和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 A1c水平升高是导致STEMI患者发生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因素,并可以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进而影响近期预后。
程昭栋杨体霞周利民张军王三刚李峰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缺血心肌的运动速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心肌运动速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缺血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记录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的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peed)和径向峰值速度(radial-velocity)。结果心肌缺血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径向峰值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对缺血心肌的运动速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何艳王东平陈金国张娜杨体霞沈童童周利民张军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
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顺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程昭栋杨体霞周利民王三刚
关键词:机械溶栓替罗非班无复流现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