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家秀

作品数:45 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小麦
  • 16篇锈病
  • 14篇玉米
  • 14篇条锈病
  • 9篇抗病
  • 9篇抗条锈
  • 8篇锈菌
  • 8篇抗性
  • 7篇条锈菌
  • 7篇小种
  • 7篇抗病性
  • 6篇小麦条锈病
  • 6篇抗条锈性
  • 5篇基因
  • 4篇四川小麦
  • 4篇小麦品种
  • 4篇斑病
  • 4篇病害
  • 3篇硬粒
  • 3篇硬粒小麦

机构

  • 33篇四川省农业科...
  • 7篇四川省农业厅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种子管...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雅安市农业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农科院
  • 1篇安岳县农业局

作者

  • 42篇杨家秀
  • 16篇李晓
  • 9篇吴立人
  • 9篇杨晓蓉
  • 6篇李云鹤
  • 6篇王凤乐
  • 5篇周小刚
  • 5篇杨武云
  • 5篇刘述英
  • 5篇袁文焕
  • 4篇万安民
  • 4篇何文凤
  • 4篇刘正德
  • 3篇金社林
  • 3篇罗怀海
  • 3篇张帆
  • 3篇彭云良
  • 3篇胡晓蓉
  • 3篇余毅
  • 2篇王胜

传媒

  • 11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植物医生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第五届中国植...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6篇1996
  • 1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几丁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被引量:4
1997年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几丁酶而未发现其底物,几丁酶在植物保卫机制中所起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不同发育程度植物中几丁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病原菌及灭活菌体处理对植物几丁酶的影响。
李晓杨家秀
关键词:植物几丁酶抗病性诱导活性
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1993年
根据生物间遣传学的观点,从寄主(小麦品种)与病原物(条锈苗)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利用小麦品种(系)与当年小麦条锈菌群体(菌株)相互作用。同一品种(系)多年用不同菌株进行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绵阳系等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不抗条锈病,毒力频率为42.2~84.7%。条锈菌小种的异变和小麦品种(系)的易变性,是我省条锈病流行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力
玉米青枯病菌分离及田间发病调查
1993年
1991年对我省6个县(市)的49份玉米青枯病病株进行分离。其中腐霉(Pythium),占75.5%,青霉(Penicjllium),占57.1%;镰刀菌(Fusarium),占12.5%;细菌(Bac-teria),占10.2%;丝核菌(Rhizoctonia),占4.0%。并对9个县(市)的生产推广品种,抗鉴圃和育种圃中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一般发病株率在5%,严重的可达20~50%。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病菌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经过3年在我省玉米主栽区采集的玉米、高梁等作物的带病标样,采用生物方法测定,证明了我省玉米病毒病的优势株系为甘蔗花叶病毒,并查明了该病毒的寄主范围。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白粉性及抗锈性的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33个种40份材料接种携不同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系,及四川占优势条锈菌和叶锈菌小种表明,对白粉病高抗或免疫的材料11份,占27.5%;对条锈病免疫的材料37份,占92.5%;对叶锈病免疫或高抗的材料36份,占90%。其中,对3种病害均免疫或高抗的有蓖穗冰草、麦(?)草、多花偃麦草、旱麦草、鹅观草及杂草型黑麦6个种共7份材料.并认为,采用多个毒性基因的菌系组合进行抗白粉病性鉴定,可以筛选出抗谱更广的材料.
李隆业黄元江谭万忠杨家秀陆峻峻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
四川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气象因子依次为雨量、日照时数、温度。特别是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至关重要。据此建立了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式。小麦锈病的发生期大多在1~2月,最早的在12月中、下旬。2~3月份为病害高峰期,4月份为严重危害期,播种期越早发病也越早。病害流行扩展快。目前我省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为条中30、31号,新小种水源类型正在迅速上升,已达20%。较抗条锈病的品种有川农麦1号、SW89-3243、川麦26等。该文还进行了品种混植防病技术和种衣剂研究。筛选出对小麦锈病有特效、保护效果突出的新药剂敌利脱。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适期是始穗期。
毛建辉杨家秀李云鹤蒋国荣杨力杨承一杨天智李崇文黄建伟张杰张树铭衡开蓉李万聪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1993~1995年,对四川和贵州两省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四川、贵州两省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以1号小种为主,占鉴定总数的74.1%,2号小种占11.8%,3号小种占4.3%,还有4号小种存在,占3.5%,未定的新生理型占6.2%。
李晓杨晓蓉何文凤杨家秀杨远明程萌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
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被引量:96
1999年
本文报道了对1991~1996年采自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560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1991~1995年,条中29号出现频率为13.6%~32.2%,居于首位,但已呈下降趋势,到1996年出现频率仅为5.2%,名列第8;1991~1992年条中25号居第2位(3.6%~8.4%);1993~1995年新命名的条中31号(6.6%~16.7%)和条中30号(5.7%~7.9%)分别上升为第2和第3位,特别是条中31号到1996年已跃居首位(13.0%)。条中21、22、23、26、28号等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4~1996年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的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前者3年分别为19.6%、34.8%和38.2%,后者3年分别为12.2%、20.9%和46.6%。这2个致病类群内分化加剧,到1996年已分别分化为9和12个类型。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0号和31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
万安民牛永春吴立人吴立人李高宝袁文焕金社林杨家秀李艳芳金社林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小种条锈菌
抗条锈病小麦新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利用小麦-异源直接杂交回交法结合开放授粉处理,在诱发材料SY95-71 和铭贤169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从组合Currency/小偃6号∥川育12号/3/A302中选育出NR98117-9S等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
舒焕麟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小黑麦抗条锈性代换系
我国小麦秆锈病越冬初菌源地的发现及验证被引量:6
2001年
1991~1998年,通过反复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并结合我国40余年小麦秆锈病的自然流行及近几次局部流行资料,对滇、川、湘、鄂、豫诸省的小麦秆锈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元谋县海拔1000~1200m坝区,11月至元月为秆锈病流行盛期,重病田严重度高于80%,病情指数亦在80以上;海拔1500-2000m山地,秆锈病在夏季发生,接着,危害漏割晚分孽和自生麦,完成病菌周年循环。元谋县毗邻地区四川梁山州南部及东南部,秆锈病发生盛期在2~4月,亦能产生大量夏孢子菌源。以上地区是造成目前我国中、西部省份秆锈病流行的重要初菌源基地。
曹远银姚平毕云青杨家秀
关键词:小麦秆锈病越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