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榆玲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螺旋体
  • 3篇钩端螺旋体
  • 2篇抗原
  • 2篇抗原表位
  • 2篇抗原表位预测
  • 2篇表位
  • 2篇表位预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融合蛋白表达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原性
  • 1篇免疫原性分析
  • 1篇OMPL1
  • 1篇BL21(D...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篇杨榆玲
  • 2篇黄小琴
  • 2篇褚嘉祐
  • 2篇郭晓奎
  • 2篇石铁流
  • 1篇俞建昆
  • 1篇禇嘉祐
  • 1篇史荔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微...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钩端螺旋体OmpL1抗原表位预测、克隆和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钩体外膜蛋白OmpL1的表位 ,结合基因工程手段进行表位重组、表达和分离纯化。方法 用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OmpL1的表位 ,PCR合成重组表位基因片段 ,克隆PCR产物构建表达质粒 pGEX/Omp Omp ,测序验证。对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BL2 1(DE3)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westernblot分析并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预测到 2个既具有MHC结合肽特性又具有B细胞表位特征的肽段。重组表位基因序列与理论设计完全一致。IPTG诱导BL2 1(DE3)中高效表达Mr约 30 0 0 0的融合蛋白 ,纯化后蛋白纯度 >90 %。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Omp Omp ,并进行含重组表位的GST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为OmpL1的表位研究和应用于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杨榆玲褚嘉祐郭晓奎石铁流黄小琴俞建昆
关键词:OMPL1抗原表位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遗传物质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2004年
钩端螺旋体可引起人、兽共患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其基本结构由圆柱形菌体、鞭毛和外膜组成。经血清型分类法将该体分为24个血清群2印多种血清型。该体由大、小两个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共约5000kb,推测含4768个基因。结构基因编码的鞭毛蛋白、溶血素、脂蛋白、脂多糖等可作为毒力因子,在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杨榆玲禇嘉祐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毒力因子
钩端螺旋体抗原表位预测、重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两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表位,结合基因工程手段进行表位重组、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用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LipL32和Om-pL1的表位,应用PCR技术合成重组表位基因片段,克隆PCR产物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在BL21(DE3)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纯化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在LipL32和OmpL1中各预测到2个既具有MHC结合肽特性又具有B细胞表位特征的肽段。PCR合成的重组表位基因序列中没有出现移码和碱基置换。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90%。融合蛋白产生的抗体效价为75.79,融合头(运载蛋白)抗体效价为10.62。结论重组表位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为相关蛋白的表位重组和亚单位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杨榆玲黄小琴史荔褚嘉祐郭晓奎石铁流
关键词:融合蛋白表达表位预测钩端螺旋体免疫原性BL21(DE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