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颈椎
  • 6篇手术
  • 5篇前路
  • 5篇脱位
  • 5篇骨折
  • 4篇椎骨
  • 4篇骨折脱位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前路减压
  • 3篇外科
  • 3篇下颈椎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骨
  • 3篇颈椎骨折
  • 3篇颈椎骨折脱位
  • 3篇脊髓
  • 2篇腰椎
  • 2篇植骨

机构

  • 12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杨物鹏
  • 12篇杨永晨
  • 12篇闫占明
  • 10篇白锋
  • 10篇付万有
  • 8篇杜宝在
  • 6篇王新亮
  • 3篇王春梅
  • 3篇周权
  • 2篇韩明
  • 2篇傅万有
  • 2篇吕福润
  • 1篇陈正形
  • 1篇张浩亮
  • 1篇白峰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前路减压自锁钢板椎体间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5
2003年
傅万有闫占明白锋杨物鹏杨永晨杜宝在
关键词:脱位前路减压颈椎带锁钢板
下颈椎脱位早期前路手术复位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闫占明周权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
关键词:颈椎脱位脊柱融合术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先行颅骨牵引且均不复位 ,采用切开复位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 ,根据颈椎侧块进钉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 8例 ,随访 10个月~ 3年 ,植骨处已达骨性愈合 ,复位良好 ,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其固定可靠 。
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白锋杨永晨杜宝在王春梅
关键词: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颈椎骨折脱位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9例,其中AF系统椎弓根钉内固定68例,Dick固定6例,ALPS固定8例,Luque棒固定2例,中华长城5例,并行植骨49例。结果随访9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固,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如骨折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及伴有脊髓损伤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复位固定,矫正后倾角,同时术中脊髓造影、C臂机监视复位应达到以下标准:压缩椎体扩张80%以上;后弓角<10°,恢复椎管容积及脊髓减压,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杨物鹏闫占明付万有陈正形白锋杨永晨杜宝在王春梅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外科治疗脊柱骨折
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滑脱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通过 2 9例有随访材料的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分析 ,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9例腰椎滑脱不同程度的患者 ,分别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 (1)组 :对 6例有单侧肢体放射痛的轻度峡部裂性滑脱和 1度的退变性滑脱 ,采用症状侧半椎板减压对侧椎板间 ,棘突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2 )组 :对 9例滑脱大于 1/ 3并伴有神经根损害的病人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峡部及横突间植骨融全术。 (3)组 :对 14例滑脱大于 1/ 3并伴有神经根损害的病人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组优良率 90 % ,(2 )组优良率 84 % ,(3)组优良率 94 %。结论 腰椎滑脱复位是前提 ,复位可增加融合面积 ,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 ,能解除椎管及神经通道的狭窄 ,消除神经症状 ,改善腰骶部外观和功能 ;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
傅万有闫占明吕福润白锋杨永晨杨物鹏杜宝在
关键词:疗效分析复位固定外科手术手术方式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后路手术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105例CSM术后患者,按JOA评分系统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6个月(20~80个月),术后54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患者48例明显改善,而后路椎管成型术51例患者中42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前后路手术对早期CSM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时间的延长(即晚期)其手术治疗效果也下降.晚期患者脊髓损害时间愈长手术治疗效果愈差.术前症状持续的时间与术后恢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闫占明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和特点。方法采用前后手术入路治疗114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疗效按JOA 17分法。结果术前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有明显相关性,54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患者,其中48例明显改善,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的48例症状均改善显著,而一期前后路手术12例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结论脊髓型颈椎病114例分别进行颈椎的前、后路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病程的延长(即晚期)其手术治疗效果也下降。
杨物鹏付万有王春梅闫占明白锋王新亮杨永晨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恢复时间神经功能改善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31例脊椎病变患者根据临床X线平片和常规化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或椎弓根针吸、套吸取样进行活检。结果 脊柱肿瘤样病变穿刺活检 31例 ,有病理结果 30例 ,1例穿刺失败。 30例手术病理结果与穿刺病理结果全部符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或椎弓根针吸、套吸活检是一种方便、快捷确诊的主要方法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 ,且穿刺部位准确、三维定向好、副损伤小 。
闫占明付万有杨物鹏杨永晨韩明张风祥张浩亮
关键词:脊椎肿瘤活组织检查针吸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26例采用后路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4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内减压及植骨。结果经6~72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ASIA分级中A级7例中有3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B~D级19例中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杨永晨白锋王新亮周权
关键词:胸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棘突基底截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2005年
目的:通过棘突基底截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探讨治疗下腰椎疾病的新术式。方法:应用棘突基底截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下腰椎疾病30例,术后按日本骨科学会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部分和影像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平均改善率836%,优26例,良4例。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可有效地预防硬膜和神经根的瘢痕粘连,中央管和神经根管的减压充分,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疾病的良好术式。
付万有杨物鹏白锋闫占明韩明杨永晨杜宝在王新亮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扩大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