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慧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自然病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自然病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打鼾为主诉进行2次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52例中青年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第1次监测(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时的PSG结果及临床资料作为基线,随访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第2次PSG,患者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基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度组、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时一般临床资料和PSG参数,运用一般线性相关分析OSAHS严重程度[AHI、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52例,其中轻中度组28例,基线年龄(39.7±10.2)岁;重度组24例,基线年龄(41.0±7.1)岁.与基线相比,随访时OSAHS患者AHI显著增加[(45.0±25.3)比(33.6±27.3)次/h,P<0.001],但以轻中度组AHI增加明显[(32.1±22.2)比(13.6±8.7)次/h,P<0.05],重度组AHI变化不显著[(60.7±19.5)比(58.0±21.5)次/h,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轻中度组AHI改变量与年龄改变量呈正相关(r=0.531,P=0.004).结论在中青年OSAHS患者中,轻中度患者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而重度患者无此明显改变.
- 张艳艳任蓉李桃美谭璐张烨周俊英雷飞杨玲慧唐向东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多导睡眠描记术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且接受CPAP治疗的8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PAP治疗均采取人工滴定方式进行。根据基线及CPAP治疗时PLMS指数(PLMI)及其变化(界值:PLMI≥15次/h),将患者分为4组:持续组、新发组、消失组和无PLMS组。结果828例患者中男756例(91.3%),女72例(8.7%);年龄(45.7±10.7)岁;体质指数(BMI)(27.6±3.5)kg/m2;其中持续组、新发组、消失组和无PLMS组分别占32例(3.9%)、85例(10.3%)、62例(7.5%)和649例(78.4%)。女性与持续组显著相关(P=0.004);年龄≥45岁、基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与新发组显著相关(P=0.012、0.030)。年龄≥45岁与无PLMS组负相关(P=0.006)。结论基线时AHI较高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在CPAP治疗时新发PLMS。
- 杨晓蓉任蓉李晓和嘉明薛晓芳张烨雷飞唐向东杨玲慧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 失眠症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征
- [引言]多项研究揭示25-50%的患者中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共病.但是,这些研究中多数是在OSA患者进行,对失眠症患者的OSA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查了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的OSA特征.[方法]本次研究收...
- 李哲黄莉莉杨玲慧杜丽娜张继辉唐向东
-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与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A)与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TE-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且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256例患者的临床和PSG资料。根据基线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期和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的混合型呼吸暂停指数(MAI)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1),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MAI=0次/h)、B组(NREM-MAI25次/h且REM-MAK5 次/h)和 C 组(REM-MAIP5 次/h且 NREM-MAK5 次/h),三组各 110,72 和74 例;进一步分析比较三组患者CPAP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相关参数以及TE-CSA发生率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AHI[66.6(56.O,81.7)和79.8(63.6,8&3)次/h]、REM-AHI[60.1 (49.1,70.0)和66.3(56.1,74.6)次/h]、NREM-AHI[67.6(53.7,82.4)和 81.3(64.2,91.5)次Zh]均显著高于 A 组[44.2(26.8,64.5)、50.0(34.7,64.7)、43.5 (25.9,65.1)次/h](均 P<0.05)。B 组和 C 组平均血氧饱和度[(90.8%±3.6%)和(87.3%±5.1%)]、最低血氧饱和度[(61.0%±16.0%)和(47.9%±17.0%)]均显著低于 A 组[(92.6%±3.5%)、(70.6%±14.1%)](均P<0.05)。所有患者TE-CSA发生率为7.8%,B组发生率(14.1%)均显著高于A组(2.7%)和C组(4.1%)(均P<0.05),但是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CSA与基线MA相关,基线NREM睡眠期的M A可以预测首次CPAP治疗后TE-CSA的发生率。
- 雷飞谭璐李桃美任蓉周俊英周新雨唐向东杨玲慧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障碍被引量:21
- 2021年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经历一个或多个创伤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以闯入性创伤情感记忆、高警觉性和回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睡眠障碍也是PTSD的核心症状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失眠、夜间梦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及周期性肢体运动四方面探讨PTS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失眠是PTSD发生发展的有效预测因素,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PTSD患者失眠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夜间梦魇是PTSD的核心症状之一,哌唑嗪及意象排演治疗是治疗创伤后梦魇的有效方法。PTSD患者中OSA共病率超过40%。初步研究表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共病者PTSD症状。对PTSD患者进行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应注重首先评估PTSD患者是否罹患失眠、OSA等睡眠障碍,再进一步明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 张烨任蓉杨玲慧唐向东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梦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学龄前与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睡眠结构特点比较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学龄前及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睡眠结构的特点。
方法纳入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的189例学龄前期(3~5岁)和211例学龄期(6~13岁)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及33例梦呓儿童。按呼吸暂停指数(AHI)将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分为:单纯鼾症组(AHI〈1次/h)、轻度OSAHS组(1次/h≤AHI〈5次/h),中重度OSAHS组(AHI≥5次/h),33例梦呓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睡眠结构特点。
结果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快眼动期、N2期睡眠的比例及睡眠效率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前期中重度OSAHS组N1期睡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鼾症组、轻度OSAHS组(24.7%±13.7%比17.0%±8.7%、21.7%±12.4%、20.9%±11.6%,均P〈0.05);学龄期中重度OSAHS组N1期睡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8.0%±10.4%比12.0%±4.8%,P〈0.05),而中重度OSAHS组、轻度OSAHS组N3期睡眠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3%±9.6%、28.8%±8.8%比33.9%±13.0%,均P〈0.05)。此外,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中重度OSAHS组微觉醒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学龄前期患儿AHI与体质指数无显著相关(r=-0.02,P〉0.05),但学龄期患儿AHI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26,P〈0.01);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患儿AHI与微觉醒指数均呈正相关(r=0.42及r=0.55,均P〈0.01)。
结论学龄前期儿童OSAHS对睡眠结构影响小,其严重程度主要与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有关;学龄期儿童OSAHS易致睡眠结构紊乱,其严重程度主要与身体体质指数有关。
- 孙元锋雷飞杜丽娜唐向东杨玲慧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多导睡眠描记术
- 失眠症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征
- 目的 多项研究揭示25-50%的患者中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共病.但是,这些研究中多数是在OSA患者进行,对失眠症患者的OSA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查了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的OSA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了...
- 李哲黄莉莉杨玲慧杜丽娜张继辉唐向东
- 丙泊酚前药HX0969w及磷丙泊酚钠与丙泊酚乳剂灌胃对大鼠的镇静催眠效应及其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大鼠口服(灌胃)HX0969w、磷丙泊酚钠(fospropofol disodium)和丙泊酚乳剂后产生镇静催眠效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观察3种药物等效剂量(2ED50)灌胃大鼠后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序贯实验法确定各药物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后,根据ED50计算公式计算3种药物的ED50。选择30只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HX0969w组(n=10)、磷丙泊酚钠组(n=10)和丙泊酚乳剂组(n=10)。大鼠灌胃给药后立即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并记录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 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的ED50分别为96.5 mg/kg、130.0 mg/kg和113.8 mg/kg。灌胃等效剂量(2ED50)的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是:(10.0±2.9)min、(7.5±2.8)min和(16.0±5.9)min;恢复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66.9±21.5)min、(131.9±32.7)min和(198.9±110.0)min。结论3种药物灌胃后均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且安全。两种丙泊酚前药(HX0969w和磷丙泊酚钠)灌胃后的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均快于丙泊酚乳剂,且HX0969w翻正反射恢复最快。
- 王海燕杨俊殷望杨玲慧张文胜
- 关键词:ED50镇静催眠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19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采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根据PS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和OSAHS组(AHI≥5次/h),后者又根据ESS评分分为无日间嗜睡组(ESS〈14分)及日间嗜睡组(ESS≥14分)。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通过二元逻辑回归评估有无日间嗜睡OSAHS患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结果纳人的1958例患者中男1580例,女378例;年龄(44.3±11.6)岁;BMI(26.4±3.8)kg/m^2。其中非OSAHS组267例、OSAHS组1691例(包括无日间嗜睡组1275例和日间嗜睡组416例)。OSAHS组高血压患病率及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53.9%比28.8%及(126.3±0.4)比(116.3±4.9)、(82.4±0.3)比(78.1±3.7)、(97.0±0.3)比(90.9±3.9)mmHg];日间嗜睡组的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无日间嗜睡组[(84.5±0.6)比(81.7±0.3)、(98.8±0.6)比(96.5±0.3)mmHg](均P〈0.05)。在排除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缺氧严重程度及相关睡眠指标的影响后,日间嗜睡组罹患高血压风险显著增高23%(OR=1.23,95%CI:1.01~1.65)。结论日间嗜睡是OSAHS患者罹患高血压的独立风险因素。
- 杜丽娜任蓉谭璐李桃美雷飞唐向东杨玲慧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嗜睡高血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及其特点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时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多导睡眠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接受整夜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的420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对呼吸事件、氧减事件、睡眠分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9%(33/420),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为(9.0±5.1)次/h。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非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滴定压力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相比,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2.8比3.6次/h)、氧减指数(10.3比3.8次/h)均显著增高(均P〈0.05),且以非快速眼动期增高为主。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总睡眠时间[(365±96)比(402±77)min]及快速眼动期比例(16%±8%比20%±10%)显著减少,但入睡后觉醒时间[(108±93)比(79±61)min)]、非快速眼动1期睡眠比例(24%±17%比15%±13%)以及微觉醒指数[(28±15)比(20±12)次/h]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并不低,患者睡眠时间和质量均降低。
- 韦璇刘红雷飞杜丽娜杨玲慧唐向东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多导睡眠描记术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