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金生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结节
  • 3篇64排螺旋
  • 3篇64排螺旋C...
  • 2篇螺旋CT
  • 2篇肺结节
  • 1篇动脉瘤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层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诊断
  • 1篇智能技术
  • 1篇容积
  • 1篇容积扫描
  • 1篇三维重建
  • 1篇肾癌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结石
  • 1篇输尿管小结石

机构

  • 8篇沈阳市中医院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鞍山市台安县...

作者

  • 8篇杨金生
  • 3篇侯放
  • 2篇李聪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U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后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经腹部平片,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不能确诊但临床症状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平扫及CTU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处理,然后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容积再现技术(VR)等。结果 58例经CTU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后均可以清晰的显示输尿管的全貌,同时可以具体的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形态,以及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并能客观分析肾脏的分泌排泄情况。结论 CTU检查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能够做出精准的诊断,在临床诊断上有显著的优势,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目前诊断输尿管小结石最理性的方法。
侯放杨金生杜晚楠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CTU输尿管结石
多层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8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102例、恶性78例。入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同时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孤立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评价MSCT和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结节患者磨玻璃或混合密度、分叶征、空泡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患者CEA、NSE、SCC及CYFRA-2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73.89%(133/180),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69.44%(125/180),联合检查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8.89%(160/180);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肺结节的位置及病变周围情况,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鉴别孤立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杨金生杜晚楠王景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孤立肺结节肿瘤标志物
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癌常见病理类型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癌常见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肾癌患者52例,术前均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综合分析常见肾癌亚型的CT特征及强化特点。结果 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多呈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低密度,均匀强化。透明细胞癌以坏死最常见,乳头状癌以囊变最常见,透明细胞癌血管丰富,恶性度高,较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假包膜。平扫时CT值表现为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时透明细胞癌在三期扫描中CT值最高,嫌色细胞癌次之,乳头状细胞癌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肾癌常见亚型中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杨金生鲁达杜晚楠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64排螺旋CT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经手术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CT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收集汇总,综合分析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并与MRI图像进行对比,评估64排CT对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64排螺旋CT在诊断胃间质瘤的敏感度为94.11%,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92.10%,阳性预测值96.96%,阴性预测值60.00%。MRI在诊断胃间质瘤的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94.73%,阳性预测值97.14%,阴性预测值66.67%。CT与MRI在胃间质瘤的病变诊断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胃间质瘤的病灶特征,且无创性,对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胃间质瘤诊断的主要筛查手段。
鲁达杨金生
关键词:64排螺旋CT胃间质瘤MRI
优化体位在踝关节CT扫描中减少辐射剂量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检查体位优化技术对减少踝关节外伤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踝关节外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踝关节外伤CT扫描。观察组扫描采用优化体位技术,对照组扫描采用传统体位扫描方式。对比两组CT图像整体质量评分、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CNR);分析对比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与有效剂量(ED)。结果:观察组图像主观评分(4.93±0.28)分,对照组(4.71±0.1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NR和CNR分别为(8.25±2.18)和(30.26±14.37),对照组分别为(7.65±1.23)和(28.17±11.6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TDI;、DLP和ED平均值分别为(12.44±3.31)mGy、(257.25±25.36)mGy·cm和(3.60±0.36)mSv,对照组分别为(19.21±3.65)mGy、(328.30±29.45)mGy·cm和(4.60±0.41)mSv,观察组ED较对照组下降了约21.73%,观察组的CTDI;、DLP和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61,t=3.243,t=3.243;P<0.05)。结论:踝关节外伤CT检查中,健侧下肢屈曲的优化体位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杨金生何鹏鲁达侯放李聪
关键词:踝关节多层螺旋CT
人工智能技术在胸部高分辨率CT中对肺结节诊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中对肺结节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胸部HRCT扫描的130例单发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运用AI影像分析系统与人工对比分析结节的特征,得出结节的大小、密度及危险度,对比AI和人工的检出时间、漏诊率、假阳性率和准确度。结果 AI检测出肺结节的时间为(73.10±28.35)s,漏诊率1.54%,假阳性率23.35%,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2.31%;人工检测出肺结节的时间为(273.26±68.62)s,漏诊率6.92%,假阳性率0,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0.00%。AI在肺微小结节的检出时间及检出率显著优于人工,人工在肺结节假阳性率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优于AI(P<0.05)。结论 虽然AI技术检测的假阳性率较高,在结节的定性上与人工还有一定差距,但可以辅助人工,在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漏诊率上效果显著。
杨金生李聪
关键词:高分辨率CT肺结节人工智能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42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血管瘤的患者,所选取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评估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 42例患者共检查出44个动脉瘤,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41/42),CTA可以准确的观察瘤体的位置,瘤颈的朝向,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邻近骨组织的空间联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更能直观了解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确切可行的方案。
侯放杨金生鲁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孤立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孤立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孤立肺内小结节患者,其中,炎性结节9例、结核球13例、小肺癌10例,于术前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结节的边缘、内部结构、CT值及强化程度,强化时间选取28、60、180 s,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炎性结节、结核球、小肺癌平扫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5,均P>0.05);注射对比剂28、60、180 s后,3种结节的CT值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38、22.395、16.548,均P<0.05);3种强化中小肺癌多见均匀强化,结核球多见包膜样强化或不强化,炎性结节多见周围强化。结论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肺内小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鲁达杨金生杜晚楠
关键词:容积扫描肺内小结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