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生
-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拔罐对大鼠环跳穴区皮肤组织相关神经肽及化学物质表达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使用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技术研究拔罐对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D大鼠,剃除双后肢环跳穴区毛发,充分暴露穴区皮肤组织,在左侧环跳穴进行拔罐干预,拔罐后即刻灌流,并分别取正常大鼠和拔罐大鼠左侧穴区皮肤组织,长宽均为1 cm。使用25%高渗糖脱水后用恒冷箱切片机制成20μm厚的组织切片,然后分别用Mast Cell、NPY、5-HT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拔罐组大鼠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且结构不清,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挤压变形,Mast Cell、NPY、5-HT阳性表达明显增强。Mast Cell和5-HT在表皮和真皮内靠近血管和毛囊聚集,在皮下组织中大量散在分布围绕血管形成不连续的细胞带。NPY神经纤维在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分布以串珠形式为主,在真皮下层绕血管毛囊汇聚明显。使用荧光显微镜分别在10倍镜下对5-HT和Mast Cell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在20倍显微镜下NPY阳性表达纤维的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拔罐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能够使环跳穴区皮肤组织中Mast Cell、NPY、5-HT的表达上调,这些神经活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激活相关信号传递通路而实现拔罐的效果。
- 刘惠徐东升陈虹王莹莹杨金生
- 关键词:拔罐肥大细胞环跳皮肤组织
- 不同针灸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综述不同针灸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类分析,总结了古今针灸技术在治疗疾病时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不同针灸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和效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针灸技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虽已普遍存在,但缺乏具体的应用原则和操作规范,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指南,鲜有对单一针灸技术和不同针灸技术联合治疗同一疾病的差异研究,且相关实验研究开展也较少。因此开展不同针灸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相应针灸技术联合的操作指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惠王莹莹柴欣杨金生
- 关键词:针灸
- 杨毓华教授从骶髂关节论治顽固性下腰痛的经验被引量:2
- 2014年
- 对顽固性下腰痛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作了简述,从诊断、治疗方面介绍了杨毓华教授用推拿正骨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经验,即治疗顽固性腰痛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衷中参西筋骨并重,考虑临近软组织和骨性结构,从骶髂关节论治为主。
- 赵胜杰徐东升牛文民杨金生杨毓华
- 关键词:骶髂关节推拿正骨
- 刮痧对健康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测定刮痧前后不同时段健康机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胆红素、白细胞介素(IL)-1、IL-6含量,探讨刮痧对健康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2名,用刮痧板沿左侧膀胱经自心俞至肾俞由上向下刮拭出痧。于刮痧前及刮痧后即刻、6 h、24 h手臂静脉无菌采血3 mL,测定血清中SOD、MDA、LPO、总胆红素、IL-1、IL-6含量。结果与刮痧前比较,刮痧后即刻SOD含量上升,MDA、LPO含量下降;刮痧后6 h SOD、MDA含量下降,LPO含量上升;刮痧后24 h SOD含量下降,MDA、LPO含量上升。与刮痧前比较,刮痧后即刻、刮痧后6 h胆红素含量下降,刮痧后24 h胆红素含量升高。与刮痧前比较,刮痧后即刻IL-1含量降低、IL-6含量升高;刮痧后6、24 h,IL-1、IL-6含量降低。结论对于健康人群,刮痧可通过改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与过氧化物能力及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活性物质的含量,调节机体抗氧化作用和免疫功能。
- 王莹莹陈虹张豪斌徐东升杨莉杨金生
- 关键词:刮痧抗氧化免疫功能
- 刮痧对皮肤组织形态和GCS、SP、SO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刮痧对人体皮肤组织形态及皮肤中相关化学成分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募集健康受试者12名,男女各半。用刮痧板沿左侧膀胱经自心俞穴至肾俞穴由上向下刮拭出痧,刮痧后在背部刮痧区和对侧非刮痧区分别采取3mm×3mm×3mm的圆柱型皮肤,分别进行肥大细胞(MC)、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鬼笔环肽(PHA)等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ELISA法测定皮肤中糖皮质激素(GCS)、P物质(S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刮痧后皮肤外观、表皮层厚度和血管组织形态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皮肤肿胀、表皮层增厚、血管变形等;MC标记到的阳性细胞减少,并伴随脱颗粒现象;CGR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无显著差异。同时,与非刮痧区相比,刮痧区皮肤组织中GCS、SP、SOD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刮痧疗法对皮肤安全,刮痧局部皮肤组中MC颗粒及GCS、SOD等多种化学物质表达可能形成效应联系,发挥治疗作用。
- 王莹莹陈虹张豪斌徐东升杨金生
- 关键词:刮痧皮肤P物质
- 循经刮痧研究被引量:19
- 2021年
- 刮痧是中医针灸代表性的临床技术之一,在古代作为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直接的体表刺激疗法,为保障民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刮痧在临床和保健中的广泛应用,“循经刮痧”理论被提出。本文回顾了传统刮痧的发展历程以及循经刮痧理论的提出过程,分析了循经刮痧的效应特点与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标准体系与成果转化应用等现状,认为循经刮痧强调在中医针灸经络理论指导下,循经走穴,内病外治,辨证刮痧,有助于保证刮痧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提出进一步开展循经刮痧机制研究,刮痧力度的量化研究与出痧程度的客观化评价研究的建议,以增强刮痧技术的科学支撑,促进循经刮痧理论的完善和学科建构,规范循经刮痧临床应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 王莹莹吉佳杨昆吾杨莉徐东升杨金生
- 关键词:循经刮痧
- 针刺戒烟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评价针刺戒烟及对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招募的自愿戒烟者按照1∶1的中央随机方法,分为针刺组和尼古丁贴片组。针刺组受试者接受针刺戒烟干预,穴位选择百会、列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各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同时使用电子针疗仪在列缺、足三里上进行连续波(15 Hz)刺激30 min,每周治疗3次。尼古丁贴片组受试者接受贴片戒烟干预。2组分别给予8周的针刺治疗和尼古丁替代疗法,随访16周。比较2组基于呼气CO含量的24 h点戒断率差异,以及尼古丁依赖程度评估量表(FTND)、吸烟强度指数量表(HSI)、明尼苏达尼古丁戒断症状量表(MNWS)、吸烟渴求简短问卷(QSU)评分的变化,采用意向性统计分析法。结果共纳入200例受试者,随访结束时,针刺组脱落30例,尼古丁贴片组脱落27例,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8周后,针刺组的基于呼气CO的24 h点戒断率为42.00%,与尼古丁贴片组的46.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随访时,针刺组的戒烟率为43.00%,与尼古丁贴片组的4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的FTND、HSI、MNWS、QSU与尼古丁贴片组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随访时,针刺组的FTND、HSI、MNWS、QSU与尼古丁贴片组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烟干预措施,并能够有效缓解戒断症状。
- 王莹莹刘朝吴远吴远佟帅苏李荆菊梅张路张路
- 关键词:针刺戒烟疗效
- 刮痧技术标准关键指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2018年
- 刮痧是针灸代表性临床技术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凝聚着丰富的临床防治经验和中华民族文化智慧,但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在理论上,“痧”“刮痧”“放痧”“循经刮痧”等内涵不清,没有按照经穴功效进行循经辨证刮痧,脱离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在操作上,关于刮痧力度、刮拭方向、出痧程度、操作流程等方面没有客观描述,影响了刮痧临床疗效的提高;在应用上,没有明确区分刮痧的医疗和保健作用与范围,刮痧适宜病症缺乏临床评价研究,刮痧保健服务缺乏职业准入,使刮痧的优势与特色很难显现。所以,开展刮痧技术操作规范的标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杨金生杨金生张维波王莹莹王莹莹刘智斌张维波谷世喆徐东闫平慧刘朝张少鹏刘智斌张颖徐青燕赵美丽王敬谷世喆王兴泽孔垂成刘东霞
- 关键词:技术标准中华民族文化保健作用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