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庆荣

作品数:58 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关节
  • 14篇关节炎
  • 14篇臭氧
  • 9篇骨折
  • 8篇类风湿
  • 8篇滑膜
  • 8篇风湿
  • 8篇感染性
  • 7篇胫骨
  • 7篇类风湿性
  • 7篇风湿性
  • 6篇性关节炎
  • 6篇膝关节
  • 6篇距骨
  • 6篇类风湿性关节...
  • 6篇骨关节
  • 6篇骨关节炎
  • 6篇风湿性关节炎
  • 5篇缺损
  • 5篇外固定

机构

  • 53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第二人...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58篇林庆荣
  • 45篇余斌
  • 22篇王博炜
  • 21篇陈辉强
  • 19篇卢昌怀
  • 18篇胡岩君
  • 16篇姜楠
  • 11篇覃承诃
  • 8篇王磊
  • 6篇马云飞
  • 3篇任高宏
  • 3篇陈安富
  • 2篇陈鹏
  • 2篇黄华军
  • 2篇陈晶
  • 2篇胡稷杰
  • 2篇豆勇刚
  • 2篇陈鹏
  • 1篇苏秀云
  • 1篇黄磊

传媒

  • 13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第20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0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对兔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对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热点。   骨关节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
林庆荣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臭氧治疗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
文献传递
内置物表面培养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估一种内置物表面培养方式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方法:前瞻性筛选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诊疗原则需取出内置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术中取出的内置物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2遍后,表面浇筑薄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随后置于37℃含5%CO 2的细菌培养箱,每天观察内置物表面及周围变化,必要时再次加注培养基避免其干涸凝固,培养2周,对于出现的菌落予无菌咽拭子采集3个独立菌落送检验科进行鉴定;将鉴定结果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进行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46.2±15.4)岁;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胫骨(37例),最常见的内置物类型是钢板螺钉(59例);内置物表面细菌阳性率为86.7%(65/75),显著高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培养的52.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培养阴性的80.5%(29/36)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传统培养阳性而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获得阴性结果的患者3例;36例患者两种方式的培养结果均为阳性,35例患者两种方式的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35/36);内置物表面培养方法的培养时间[1(1,2)d]显著短于传统培养方式[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5例内置物表面培养的阳性患者中,5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结论:内置物表面培养致病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阳性率高,培养时间短,可作为传统培养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姜楠陈鹏陈鹏陈晶胡岩君胡岩君林庆荣
关键词:骨疾病感染性内固定器
不同浓度臭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炎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臭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筛选治疗RA的最佳臭氧浓度。[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纯氧组、O-1O组、O-20组、O-30组、O-40组、O-50组,注射胶原蛋白...
余斌陈辉强卢昌怀林庆荣王博炜覃承诃
关键词:臭氧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滑膜增生
文献传递
臭氧对兔膝关节滑膜中IL-1、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对兔膝关节滑膜中致炎因子IL-1、TNF-α的影响,探讨臭氧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臭氧10μmol/ml0μmol/ml组及正常组、纯氧组和模型组,正...
林庆荣胡岩君陈辉强卢昌怀王博炜余斌
关键词:臭氧骨关节炎IL-1TNF-Α
文献传递
骨搬运患者与医生的信息交互管理平台及其运行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搬运患者与医生的信息交互管理平台及其运行方法,所述信息交互管理平台包括信息交互管理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建立数据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交互;终端通信模块,用于建立终端设备与所述信息交互管理模块...
黄勇仪胡岩君林庆荣姜楠
正常步态下距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力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此模型静态地分析人体不同步态相时距骨的生物力学特性,量化距骨的应力-应变状况。方法基于志愿者足的三维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3.0、Geomagic10.0软件对足踝相关组织进行几何重建,导入Hypermesh10.0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最后导入Abaqus6.9中,模拟人体正常步态过程中3个位相(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时的受力状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距骨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21865个节点、73440个单元,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正常步态中从落地相到离地相中等效应力峰值在距骨滑车分别为3.0MPa、4.3MPa、4.8MPa;在距骨颈分别为1.3MPa、1.9MPa、2.8MPa;在距舟关节分别为2.8MPa、3.0MPa、3.4MPa;在距下关节分别为2.2MPa、1.8MPa、1.5MPa。结论本研究中创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经验证是一个正确可靠的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其他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正常步态下距骨的许多生物力学特性。
卢昌怀余斌陈辉强林庆荣
关键词:距骨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步态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研究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的抗炎与修复作用的效果。方法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h进行治疗,每天1次,9d为1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3、6、9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抽取鼠尾静脉血检查白细胞计数,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各臭氧水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治疗组,其中10mg/L与20mg/L浓度组的优于5mg/L组,前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黄华军余斌林庆荣王博炜陈辉强
关键词:臭氧水感染性创面
感染骨组织表面培养在骨髓炎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感染骨组织表面培养在检测骨髓炎致病菌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诊断为骨髓炎的患者,对其感染的骨组织进行骨组织表面培养(BSC)和一般组织培养(GSC)。将患者术中取到的失活感染骨组织平铺在已固化琼脂的无菌培养皿上,表面浇筑尚未凝固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置于37℃恒温含5%CO 2的孵箱培养完成BSC;同时对患者术中用5套独立的器械取疑似感染的5个部位感染骨组织送检验科进行GSC,比较两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时间、菌种和细菌阳性率。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男59例,女14例;年龄49.0(31.0,58.5)岁;BSC的培养时间1(1,1)d显著短于GSC的3(2,3)d,BSC的细菌阳性率78.1%(57/73)显著高于GSC的61.6%(4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培养出的细菌种类与BSC培养的细菌种类一致。结论:在骨髓炎致病菌检测中,对骨髓炎患者的感染骨组织标本进行BSC,时间短、阳性率高,可作为GSC的一种辅助方法。
陈鹏陈鹏姜楠陈晶胡岩君林庆荣
关键词:骨髓炎细菌
肿瘤坏死因子-α、淋巴毒素α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NF-α基因6个位点(rsl799964、rsl800630、rsl799724、rsl800750、rsl800629、rs361525)以及LTα基因rs909253位点的基因表型;应用遗传学模型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LT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C的频率(54.23%)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OR=1.448,95%CI 1.092-1.921),该位点隐性遗传模型(CC vs.CT+TT,P=0.012,OR=1.868,95%CI 1.150-3.035)及纯合子模型(CC VS.TT,P=0.021,OR=2.016,95%CI1.111-3.6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C出现频率(29.63%)高于对照组(17.50%)。而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rsl800629位点中,仅发现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4.23%)低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OR:0.526,95%C10.283-0.978)。结论LT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可能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突变型等位基因C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为CC人群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姜楠胡岩君豆勇刚林庆荣覃承诃余斌
关键词:骨髓炎肿瘤坏死因子类基因多态性发病风险
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创伤性足下垂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0岁;右侧16例,左侧19例.矫治前均有轻至中度的垂足畸形,佩戴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通过比较足踝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8患者术后获10 ~ 2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6个月的背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因损伤严重、年龄、依从性差等因素矫治效果不明显.2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足下垂畸形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术后出现的足下垂畸形,是个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豆勇刚黎健伟王博炜林庆荣覃承诃
关键词:矫形外科器材外固定器足下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