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德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包括穿刺套管、穿刺芯管、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检测座,穿刺套管的一端与第一座体固定连接,检测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座体上,检测座内形成有与穿刺套管的内腔连通的检测腔;第二座体可拆卸连接在...
- 林恩德陈丽娟傅锦波卢毅卓吴国洋
- 文献传递
-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被引量:30
- 2016年
-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能兼顾治疗与美容的要求,近年来得到广泛开展并成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首选入路[1-2].由于该入路存在胸骨柄及锁骨对视野及操作空间的遮挡,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存在盲区,可能无法做到彻底清扫,因此术前存在上纵隔及锁骨后淋巴结肿大是该入路的绝对禁忌证[3-4].而经口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操作视角为从头侧到脚侧,不存在胸骨后及锁骨后的操作盲区,弥补了胸乳入路存在的缺陷[5-6].我院于2014年11月起将胸乳入路和口底入路有机结合进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探讨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
- 吴国洋傅锦波严威罗晔哲林福生旷鹏昊洪晓泉陈清贵林恩德卢毅卓
- 关键词: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联合入路胸乳入路
- 细针穿刺BRAF单基因检测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BRAF基因检测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4月—2018年12月共328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 cm结节153例患者,≥1 cm甲状腺结节175例患者,根据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两组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及BARF基因突变表达情况。计算细针穿刺细胞学、BRAF基因突变和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组间比较采用McNemar配对资料2检验。结果以结节直径分为两组,<1 cm结节组中,FNAC在判断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是88.2%、95.2%、99.2%、54.1%、89.1%;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判断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是91.0%、100.0%、100.0%、61.8%、92.1%;≥1 cm结节组中,FNAC在判断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是88.8%、100.0%、100.0%、78.1%、94.3%;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判断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是77.6%、98.0%、99.0%、63.6%、83.4%。结论单基因检测BRAF突变在<1 cm结节中比FNAC有更好的诊断能力,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
- 林恩德傅锦波林福生陈清贵罗晔哲洪晓泉吴国洋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细针穿刺BRAF基因突变术前诊断
-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同期硅胶假体植入隆颏术一例被引量:5
- 2021年
- 患者女性,29岁,因“体检发现右甲状腺肿物1个月余”于2020年7月29日收入我院普通外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体检时颈部超声检查发现右甲状腺内2.3 mm×4.6 mm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纵横比大于1;TI-RADS 4b类。患者平素颈部无疼痛、压痛,无皮肤红肿、破溃,无怕热、多汗,无说话困难、声音嘶哑,无饮水后呛咳等不适。外院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可见异型细胞,倾向甲状腺乳头状癌。
- 吴国洋傅锦波林恩德郑亚荣严威洪晓泉陈丽娟宋正福陈济宇傅艺龙
- 关键词:甲状腺肿物异型细胞低回声结节声音嘶哑腔镜甲状腺手术隆颏术
- 甲状腺癌诊断技术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74-2013年,美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增长[1],并且近10年来直径小于1 cm的微小甲状腺癌发病率有显著增长.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长趋势[纠.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甲状腺癌是我国30岁以下女性最普遍被诊断出的癌症[2].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颈部超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本文拟从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及分子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
- 林恩德吴国洋
- 一种甲状腺穿刺标本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甲状腺穿刺标本架,包括标本架本体,所述标本架本体上设置有试管插口,所述试管插口与所述标本架本体的内腔贯通;所述标本架本体上还形成有用于浸泡固化玻片的第一容纳腔和风干玻片的第二容纳腔。通过设置标本架,使得...
- 陈丽娟罗晔哲林恩德吴国洋卢毅卓
- 51例经口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总结
-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08月我院收治并经口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1...
- 付锦波陈清贵罗烨哲林恩德洪晓泉严威吴国洋
-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手术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行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的10例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2~53岁。手术方式为经胸入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并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清扫术,随后经口入路追加补充淋巴清扫。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2.5±79.7)min,出血量为(23.0±14.9)ml,术后住院天数为(5.1±1.3)d。颈侧区淋巴结获得总数(34.2±25.8)枚,阳性淋巴结总数(6.5±4.9)枚。有6例患者通过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淋巴结,其中2例患者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颈侧区淋巴结共9枚,其中3枚为阳性淋巴结。术后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下颌区域皮肤麻木感,于2周内恢复;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于2个月内恢复;无二次出血、喉返神经麻痹、乳糜漏、颈部感染、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5个月(16~66个月),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且患者胸部、颈部和口腔无明显外观畸形,无感觉及活动异常。结论: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美容效果显著。
- 吴国洋傅锦波罗晔哲严威洪晓泉旷鹏昊林恩德林福生宋正福陈济宇傅艺龙
-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术经胸入路经口入路
- 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9年
- 对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解剖游离迷走神经并稳妥放置APS电极进行监测。2例患者术后第2天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声门闭合良好。认为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是可行的。
- 林福生傅锦波林恩德罗晔哲旷鹏昊洪晓泉严威吴国洋
-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监测技术迷走神经入路前庭甲状腺乳头状癌
-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26例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胸乳和经121联合入路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经胸乳和经口联合入路的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年龄20—53岁,平均34岁。胸乳入路行一侧加峡部切除或双侧甲状腺全切,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再经口追加中央区清扫。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4±13)min,其中经口追加中央区清扫手术平均时间为(40±7)min。26例中央区清扫平均为(7.42±4.88)个,经口追加淋巴清扫平均为(1.23±2.21)个,3例(3/26,11.5%)经口底追加清扫出转移淋巴结。结论经胸经口联合入路的甲状腺癌根治术能弥补单纯经胸乳入路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不足。
- 傅锦波罗晔哲洪晓泉林恩德林福生旷鹏昊陈清贵严威吴国洋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