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均P<0.05;A组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持续气道湿化加快速冲击法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气道湿化法。 陈冬梅 赵士曼 何永莲 林艺珍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后 持续湿化 气管插管时间 气道湿化法 气道给药 插管期间 ICU患者意外拔管的根本原因分析和干预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开展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ICU患者意外拔(脱)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ICU 2009年5月~2010年5月UE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对UE发生率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009年5月~2010年5月,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6.80%;2010年6月~2011年6月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3.80%。结论建立管理系统、规范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UE的发生率。 林艺珍 何春玲关键词:意外拔管 ICU 干预措施 提高综合性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提高综合性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249例实习护生进行研究,采用"护士长-带教组长-考核评价"与制定带教周计划等多种加强带教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与我院未进行带教制度改革前的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护生的考评优秀率以及对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93.6±4.9)、操作考核成绩(90.5±4.8)明显优于对照组(85.5±3.6)、(86.3±4.5),研究组护生考核的优秀率(86.3%)明显优于对照组(64.4%,P<0.05),研究组对带教满意率(99.2%)明显优于对照组(83.0%,P<0.05)。结论 "护士长-带教组长-考核评价"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林艺珍 卢月珍关键词:ICU 带教质量 护理实习生 改进经口腔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口腔气管插管安全、舒适、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110例经口腔气管插管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片纱布贴在胶布长度的中间,先绕过后颈固定,左右两端胶布经过口角处各垫_片纱布,接着左右两端的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反向缠绕于插管和牙垫一周后各贴到对侧的胶布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观察两种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适度、非计划性拔管例数。结果观察组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自拔管率低于传统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更加牢固、安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林艺珍 刘素兰 何春玲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 护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ICU监护 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是否合并低自蛋白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曾佩 林艺珍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低白蛋白血症 ICU监护 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 曾佩 王华珍 林艺珍关键词: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胃肠功能障碍 床头抬高30~45°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床头抬高30~45°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床头抬高30~45°卧位。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VAP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8.0%(P<0.01)。两组患者的HR、MAP、RR无明显变化;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床头抬高30~45°卧位,能改善通气功能,减少VAP的发生率。 林艺珍关键词:体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利多卡因在神志清醒患者吸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清醒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需吸痰的清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吸引前沿气管内缓慢注入2%的利多卡因0.5—1ml,2—3min后行气道内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内吸引。结果两组患者咳嗽、疼痛、躁动、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心律异常、恶心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吸痰后2min、吸痰后5min的血氧饱和度检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能够减轻清醒患者吸痰中的机体反应,降低气管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卢月珍 林艺珍 高凤关键词:利多卡因 吸痰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CS)和开放式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OS组各15例,观察吸痰前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指标的变化,并对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发生率、痰阻发生率及每次吸痰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吸痰后OS组HR、MAP和SPO2的变化较CS组明显,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组不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发生率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组痰阻发生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CS组(平均18秒/次)明显少于OS组(平均30秒/次)。结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CS效果优于OS。 林艺珍 卢月珍关键词:开放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痰效果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压力表测量法(CPM)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气囊压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18例压力表监测气囊压力﹥30 cm H2O(最小闭合容量充气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导管气囊管理,分别采用MOV和CPM。结果充气时间、气囊内实际压力、听诊法的漏气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初次气囊充气压力、注气4 h及8 h后压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闭合容量技术能降低气囊漏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凤 钟贤 卢月珍 林艺珍关键词:气囊压力 气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