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史与论——兼谈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被引量:1
- 2011年
- 理解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关系是实现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文章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历史性研究范式向思想性研究范式转换可以使西方哲学史研究从"史"性特点向"论"性特色回归,有效实现史与论的内在结合,还哲学史以基础性、理论性、历史性、思想性之本原,让历史性与思想性统一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上。
- 史巍枫叶
-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
- 道、理、器的形上形下之辨——谈程颢哲学被引量:2
- 2012年
- 程颢哲学主要围绕道、理、器三个核心概念展开,承继中国传统哲学对“道、形、器”的话题探讨,铺展开以“道、理、气”为转换模式的新式方法,兼以各家学说独特气质,程氏哲学显现出生生不息的大道之行。理与形名虽不同,但实相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明道先生说:“吾学虽有所受,
- 步蓬勃枫叶
-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承继气质大道形名实相
- 奥康纳生态观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意蕴
- 2014年
- 如果说现代性问题是当代西方工业社会的典型问题的话,那么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危机——生态危机就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在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生态学批判理论中,詹姆斯·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以下简称《自然的理由》)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劳动、文化”三位一体的生态观。挖掘其生态观的积极意义的著述很多,但是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和评析的文章却不多见。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参照系和解释原则,将会为理解《自然的理由》一书的生态观提供新的视角。
- 于洁枫叶
-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危机工业社会
-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史轨迹的再诠释
- 2014年
- 西方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更在于为西方哲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这一语境下审视西方哲学"在中国"生成之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其走了一条从"知"到"识"、以"真"渐"理"、有"变"而"化"的特殊道路,这一道路既内含了对西方哲学自身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学问性的接受和理解,更表征了在此基础上的辨识、反思、内化以及再诠释的"中国化"路径,从而使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不仅体现为对西方哲学自身的理解,更体现为中国式的再创造。这一真实样态才更为本真地呈现出中国对西方哲学研究的真实面貌。
- 谢昌飞枫叶
- 关键词:西方哲学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 现代空间与女性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现代空间是造成女性问题的重要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女性被置于边缘、被作为客体、被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所排斥根源于现代空间的层级性、主体性、结构性和权力性特质。在重新理解现代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塑对现代空间的认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 史巍枫叶
- 关键词:女性问题
- 毛泽东的矛盾观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关系论析被引量:7
- 2007年
- 毛泽东思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极具闪光点之处。正因为如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阿尔都塞的思想在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本文通过毛泽东的矛盾思想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关系的梳理,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式,进一步揭示毛泽东思想中矛盾观的思想理论价值和现实理论意义,同时也肯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枫叶邢立军
-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观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被引量:1
- 2012年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在批判现代性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毁灭性破坏的同时,倡导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符合生态伦理观的生态世界。探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建构的生态伦理观,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文明,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可选择的"另一条道路"。
- 谢昌飞枫叶
-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
- 康德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现代哲学家被引量:1
- 2004年
- 一般认为 ,康德是 18、 19世纪的近代哲学家。但是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不仅要以时间断代来划分 ,更要以其思想内容来划分。所以我们认为康德是一位现代哲学家。那么 ,康德哲学的真实的现代意义何在 ?笔者从康德哲学开创了哲学人类学 ,确立了作为哲学所要解决的人类精神境界追求的永恒性问题 ,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具有现代性的、时代性的问题的角度 。
- 枫叶黎升
- 关键词:哲学家人类学
- 批判的思维方式——中西哲学融通之路被引量:2
- 2006年
- 每一种哲学都内在地蕴涵着一种特殊的哲学思维方式。而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家几乎也都希望自己的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指引。西方哲学史是一部批判与创造的历史。同样,批判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哲学发展中也有着特殊的表现形态。批判的思维方式作为哲学思维方式中持续的、巩固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成为其不断变革的内在动力。以批判的思维方式为视角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我们今天进行哲学思考的一个必要的切入点,也是中西哲学实现融通的必然之路。
- 陈爱梅枫叶
- 关键词:中西哲学
- “历史”中的审视——谈卢卡奇历史的方法
- 2006年
-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标题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历史概念,这一概念是卢卡奇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他哲学的逻辑基础和起点。卢卡奇从历史的逻辑出发,运用历史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新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不同以往的状态呈现出来。本文姑且对卢卡奇哲学中历史规定的矛盾性予以搁置,仅仅从方法上考察他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性尝试。
- 李玲枫叶
- 关键词:社会存在卢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