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二例 被引量:2 2020年 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脉管畸形疾病,属于淋巴管畸形的一个亚型,临床少见。因临床表现有时与血管瘤相似,易被误诊。该文报道2例多次误诊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通过分析临床资料、误诊原因,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要点及易误诊原因。 殷广 巴伟 宋翠豪 许媛媛 丁潇 贺赞 柏佳 李承新 赵华关键词:淋巴管畸形 误诊 门静脉联合胆管双结扎与单纯门静脉结扎对非结扎侧肝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胆管联合门静脉双结扎(B PL)与单纯门静脉结扎(PVL)对非结扎侧肝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B PL组和PVL组,每组36只。解剖大鼠肝门部,B PL组结扎大鼠肝左、中叶门静脉和胆管,PVL组结扎大鼠肝左、中叶门静脉。在术后0、1、2、3、5和7 d分别将各组大鼠称重后取下腔静脉血、肝组织,测定血清以及肝内胆汁酸水平,测定转氨酶水平,称量未结扎侧和结扎侧肝重。对于非结扎侧肝脏,W estern blot测定PC N 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阳性细胞指数。结果:两组术后均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B PL组肝内胆汁酸于术后1 d升至峰值,随后迅速降低。而PVL组肝内胆汁酸于术后2 d到达峰值,随后缓慢降低。PC N A表达量以及ki-67阳性细胞指数B PL组均比PVL组提前到达峰值。PVL与B PL均可以引起肝脏萎缩-增生综合征(A H C)。但是,B PL更快、更有效。结论:B PL比PVL能更有效地促进非结扎侧肝叶的增生。 潘立超 任为正 葛新兰 张东欣 柏佳 董家鸿关键词:胆管结扎 肝再生 PCNA 链球菌改进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链球菌感染可诱发并加重银屑病。目前银屑病研究中运用最广的模型是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但皮损持续时间短、易消退的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价值。目的观察链球菌是否可改良咪喹莫特诱导建立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链球菌组(GAS+IMQ)、咪喹莫特组(PBS+IMQ)及空白组(PBS+VAS),每组各15只。实验第1天,链球菌组小鼠鼻腔内滴加链球菌活菌液,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鼻腔内滴加等量PBS溶液。实验第3天,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乳膏,空白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医用黄凡士林,三组小鼠连续涂抹并观察21 d。实验第3天后每天对皮损进行拍照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实验第0、3、10、17、24天,每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收集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Ki-67表达情况,实验第24天酶联免疫吸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第3天后链球菌组及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银屑病样皮损,PASI评分于第10天达到顶峰。之后咪喹莫特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逐渐下降,实验第24天皮损基本消退。链球菌组皮损严重程度同期均高于咪喹莫特组(P<0.05),实验第24天链球菌组小鼠皮肤鳞屑性红斑皮损持续存在。皮肤组织病理: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及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同期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表皮厚度均高于咪喹莫特组小鼠(P<0.05),链球菌组小鼠皮损中Ki-67阳性表达显著强于咪喹莫特组(P<0.05)。与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血清中IL-17、IL-6、TNF-α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链球菌可使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 刘承灵 王祎琳 张璇 王婧宇 仁丹 柏佳 赵华关键词:银屑病 链球菌 动物模型 皮损 色素性痒疹二例皮肤镜特征及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报道2例色素性痒疹(prurigo pigmentosa,PP)患者的特征,归纳其皮肤镜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方法检索1971年—2021年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寻找PP皮肤镜学特征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分析总结PP在皮肤镜下可能的典型表现。结果共分析4例患者,包括目前文献检索到的2例和该文报道的2例患者。经分析总结出PP各个时期不同的表现。早期,淡红色背景下灶状分布点状血管、散在分布小片状黄褐色鳞屑及少量蜂窝状色素网。完全发展期,深红色背景下一致性分布的分支状的血管、卵圆形灶状分布的黄褐色鳞屑以及少量蜂窝状色素网。晚期,黄褐色背景下少量灶状分布的线状血管、少量散在分布黄褐色鳞屑及大片状弥漫分布的蜂窝状色素网。结论各个时期的PP均有较特异性的皮肤镜表现,可能与其组织病理特征相对应,可能对PP的非创伤性诊断提供依据,并能更好的与其他类型的红斑鳞屑性疾病进行鉴别。 刘承灵 张晓宁 柏佳 周勇 李承新 赵华 解方关键词:色素性痒疹 皮肤镜 联合生物素荧光成像建立McA-RH7777/Buffalo大鼠肝癌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McA-RH7777肝癌细胞建立可供活体观察的大鼠肝癌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选择性结扎门静脉和胆管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pCDH-puromycin-CMV为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至大鼠McA-RH7777肝癌细胞,皮下接种Buffalo大鼠,取瘤块异体种植于大鼠肝脏左外叶,活体观察肿瘤生长状态.肝癌建模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三组,即种植叶门静脉联合胆管双结扎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结扎后1周和2周处死,解剖肝肺肾,观察肝内外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皮下和肝内种植Buffalo大鼠的成瘤率均为100%.转染荧光素酶Luc-McA-RH7777肝内种植2周后,接种肝叶活体观察可见荧光信号.荧光信号范围和强度随时间的推移增加,4周时肿瘤仍呈局部生长,未见明显肝内和肺转移.门脉联合胆管结扎术后不仅原位肿瘤体积增大,并且于结扎后2周出现肺转移.免疫组化显示肝内瘤灶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甲胎蛋白(AFP)免疫反应阳性,部分瘤细胞显示Luc阳性.结论 Luc-McA-RH7777细胞能在Buffalo大鼠肝内成瘤并活体显示,门脉联合胆管结扎可加快肝癌生长和转移. 潘立超 张爱群 柏佳 谭晓宇 葛新兰 赖彦华 董家鸿关键词:肝癌 肝癌模型 构建lncRNA-TF-mRNA互作网络寻找转移性黑素瘤预后靶标 2021年 目的探究调控恶性黑素瘤转移的lncRNA-TF-mRNA分子网络,寻找预后相关标志物。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皮肤恶性黑素瘤样本转录组数据,筛选在转移样本中高表达的lncRNA、TF与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预测,绘制互作网络。最后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后模型,寻找预后标志物。结果共鉴定出2719个差异基因,其中1920个在转移样本中高表达,转移样本中高表达基因富集到与免疫衰竭相关的通路,并构建lncRNA-TF-mRNA分子调控网络与调控网络的预后模型。结论LINC00402、LINC00528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INC00582、TBX21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以上因子不仅可能作为提示恶性黑素瘤转移潜力的标志物,也可能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患者预后风险的标志物。 贺赞 张婷 朱文巍 柏佳 张晓宁 杨洁 赵华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恶性黑素瘤 Ki-67在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程度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Ki-67在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冷保存1 h组、冷保存6 h组各36只。每组行肝移植手术,分别在术后1 d、3 d、5 d取肝标本,将不同时间获取的标本分为冷保存1 h下移植后1 d组(A)、移植后3 d组(B)、移植后5 d组(C);冷保存6 h下移植后1 d组(D)、移植后3 d组(E)、移植后5 d组(F),运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大鼠肝进行染色,运用Image J软件进行阳性新生肝细胞计数,比较各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A组、B组、C组阳性细胞表达率逐渐升高(4.97%±2.34%,9.65%±1.68%,19.27%±2.94%);D组、E组、F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其中D组与F组(19.24%±3.08%vs 32.97%±6.05%,P<0.01)、E组与F组(21.98%±3.14%vs32.97%±6.05%,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可见D组、E组、F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B组、C组(19.24%±3.08%vs 4.97%±2.34%,21.98%±3.14%vs 9.65%±1.68%,32.97%±6.05%vs 19.27%±2.94%;P均<0.01)。结论 Ki-67表达率可反映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情况。 苏一男 李崇辉 石雍 葛新兰 柏佳 潘可 梁雨荣关键词:肝移植 KI-67 肝再生 面部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 解方 冯小芳 赵梓纲 巴伟 郝甜 柏佳 李承新肝移植术后早期暂时性停用CSA或FK506的个体化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根据不同的个体及不同的病情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经验。方法:除术后早期3例因非排斥反应原因死亡外,回顾性分析3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有停用免疫抑制剂3天以上者与无停用免疫抑制剂者的排斥反应发生及预后情况,即不同个体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法的效果。结果:39例受体中共有16例成功停用CSA或FK506平均5.6天,与24例未停药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特征无差异,但ASA评分呈显著差异,两组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23)。随访2-6年,术后随访平均3年存活的19例中,最低CSA用量为2 mg/kg/d,最低FK506为0.02 mg/kg/d,一般FK506用量为0.04-0.06 mg/kg/d。结论:对于术后早期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药物中毒等受体载时性停用CSA或FK506有利于受体的恢复,早期治疗中应根据受体免疫状态、术后不同时期、合并的特殊病情及对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差异等来决定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及用量,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提高移植肝存活率。 潘可 谈景旺 张爱群 李崇辉 柏佳 葛新兰关键词:肝移植 免疫抑制 个体化治疗 Rab23分子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黑素合成的调控效应 2017年 目的探究Rab23是否参与调控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黑素细胞黑素合成。方法分别用25 mJ/cm^2、50 mJ/cm^2、100 mJ/cm^2 UVB照射人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Rab23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蛋白表达水平。用50 mJ/cm^2 UVB照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PIG1)后,分别于0.5 h、1 h、2h、6 h、12 h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Rab23及黑素合成相关蛋白MITF、gp100的表达水平。在PIG1细胞中构建Rab23的RNA干扰细胞系(siRNA),使用50 mJ/cm^2 UVB处理细胞,继续培养6 h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合成相关蛋白MITF、gp100的表达水平。结果 Rab23及MITF表达量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大;50 mJ/cm^2 UVB照射黑素细胞,培养时间越长,Rab23表达水平越高,MITF和gp100表达水平也越高;使用50 mJ/cm^2 UVB照射Rab23的RNA干扰细胞系继续培养6 h后,细胞中的MITF和gp100表达水平较Rab23正常表达组明显降低。结论 UVB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上调Rab23及黑素合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Rab23表达可降低UVB诱导的MITF和gp100表达。 卫宣瑾 黄敏 杨怡 柏佳 李承新关键词:黑素细胞 紫外线 黑素合成 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