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虫病
  • 5篇疾控
  • 5篇疾控机构
  • 5篇寄生
  • 5篇寄生虫
  • 5篇寄生虫病
  • 5篇寄生虫病防治
  • 3篇原虫
  • 3篇疟原虫
  • 2篇蠕虫
  • 2篇蠕虫检测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化
  • 2篇后勤
  • 2篇后勤社会化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疫情
  • 1篇预防控制机构
  • 1篇知识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卫生部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5篇柳伟
  • 9篇周晓农
  • 8篇李石柱
  • 7篇王强
  • 6篇张丽
  • 5篇付青
  • 5篇王立英
  • 5篇陈朝
  • 4篇宋庚明
  • 4篇许学年
  • 4篇陈家旭
  • 3篇陈韶红
  • 3篇许静
  • 3篇夏志贵
  • 3篇陈颖丹
  • 2篇郑香
  • 2篇祝红庆
  • 2篇周水森
  • 2篇张少森
  • 2篇肖宁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报告Ⅱ疟原虫检测能力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对2011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疟原虫检测能力。方法将参赛选手按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所在省份疟疾流行程度、是否有全球基金疟疾防治项目支持、地理位置等进行分组,对各组选手疟原虫检测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的参赛选手之间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来自不同疟疾流行程度、有无全球基金疟疾防治项目支持、不同地理位置省份的选手其疟原虫检测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一、二类疟疾流行县省份的选手其血片制片及镜检读片成绩均优于无一、二类疟疾流行县省份的选手,有全球基金项目支持省份的选手血片制作及镜检读片成绩均显著优于无全球基金项目支持省份的选手,南方省份选手血片制片及镜检读片成绩均显著优于北方省份。结论各省疟原虫检测能力总体水平不均衡,镜检读片技能水平较低,寄生虫病人才梯队建设和病原学检测技能培训亟需加强。
付青李石柱王强张丽柳伟郑香张少森夏志贵周水森陈朝王立英周晓农
关键词:寄生虫病疟原虫
疾病控制机构设备管理的思考
2015年
目的探讨疾控机构设备的科学管理方式。方法从设备采购、维修保养、信息化管理等三方面分析设备管理模式。结果探索出设备在购置、维修维护、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方法。结论通过优化设备管理,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提高疾病防控能力服务。
柳伟宋庚明许学年
关键词:疾控机构
2011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报告:常见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知识考核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方法 2011年9月组织全国30个省(市、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19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分析参赛选手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参赛选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参赛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6.37±11.80)分,最高者为93分,最低者为40分,及格率为74.95%。不同性别、年龄组、职称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蠕虫检测技能知识点外,其余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份参赛选手高于无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的(P<0.05),设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参赛选手高于未设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的(P<0.05),有一、二类疟疾流行县省参赛选手高于无疟疾一、二类流行县省的(P<0.05)。结论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水平总体偏低,需加强培训,以提升检测技能,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水平。
王强李石柱张丽付青柳伟许静陈颖丹夏志贵陈朝王立英周晓农
关键词:寄生虫病知识考核
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用科学的管理与维护方法,解决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方法:运用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管理,克服维修中的困难。结果:凝练出实验室设备在管理、维护、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方法。结论:通过优化实验室设备管理,提升疾控机构业务能力,推进疾控事业发展。
柳伟许学年宋庚明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维护
某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后勤社会化工作的思考
2015年
以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后勤服务工作为例,分析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及支出情况。结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情况,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对后勤社会化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将对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及行业的发展,以及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柳伟许学年宋庚明孙媛
关键词:疾控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
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遗传标记分析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特点,为研究其侵入途径和扩散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利用CO I基因扩增引物对中国大陆60个采集点的581个福寿螺标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利用DnaSP 5.10.01进行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析,并通过Network 4.2.0.1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综合GenBank上可利用的福寿螺单倍型和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进行进化关系分析,了解中国大陆福寿螺的进化地位。结果共获得556条有效序列,分属25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频率较高,占整个样本的96.0%。进化分析表明我国存在Pom cea canaliculata和P.insula-rum2个种。P.insularum单倍型与国外报告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复杂,可能有多种来源和扩散模式。
吕山张仪刘和香胡铃柳伟刘琴李石柱胡薇Jurg Utzinger周晓农
关键词:福寿螺种群遗传学COI基因
“以机代牛”等传染源综合治理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价"以机代牛"等传染源综合治理措施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2011年在湖北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选取6个已实施"以机代牛"等传染源综合治理措施的行政村(即荆州区的李埠镇杨井村和太湖管理区岳台村、监利县的新沟镇顺丰村和程集镇张马村、江陵县的马家寨乡金旗村和资市镇玉古村)为干预组,2个未实施该措施的行政村(即石首市的小河口镇老洲岭村和大垸镇中岭子村)为对照组进行效果评估。内容包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人群感染情况,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粪便,每个村调查人数不少于300人;调查全部耕牛感染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粪便。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钉螺感染情况,并在钉螺调查环境中调查野粪的感染情况(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分别对2007年(基线情况)、2009年(干预前)和2011年(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人群的血吸虫感染率由实施"以机代牛"等综合治理措施前(2007年、2009年)的3.6%(135/3 772)和2.0%(63/3 116)降至2011年的0.9%(21/2 396)(χ2=43.411,χ2=11.840,P<0.05);至2011年已无存栏耕牛;2010-2011年人群和耕牛的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幅度分别为52.6%和100%。对照组,2007、2009和2011年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为4.5%(64/1 410)、2.6%(34/1 294)和1.8%(24/1 320),2007和2011年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8,P<0.05),但2009和2011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09和2011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5.1%(8/158)、1.6%(3/187)和1.6%(3/189)(χ2=3.387,P>0.05);2010-2011年人群和耕牛感染率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5.0%和5.9%。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9,P<0.05);两组调查点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干预组未查到阳性野粪,对照组野粪阳性率为7.5%(3/40)。结论实施"以机代牛"等传染源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阻断血吸虫病的�
柳伟曹淳力陈朝李石柱唐丽肖瑛张华明杨志强王易苏尚洋王立英王强徐俊芳鲍子平黄希宝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感染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因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因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在目前传染源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全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杨诗杰伍卫平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顾灯安开塞尔付青柳伟周晓农
关键词: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疾控机构后勤社会化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2015年
目的评价某疾控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效果。方法在每个部门进行访谈,了解职工对后勤社会化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访谈职工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的满意度为94.12%。餐饮服务和水电维修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6.25%、43.75%。结论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模式,将有效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柳伟宋庚明许学年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
2011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报告:蠕虫检测能力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通过竞赛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从而推动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方法2011年9月以省(区、市)为单位,每省选送各级疾控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名(年龄〈45周岁,县级不少于2名)。竞赛内容包括粪便标本改良加藤厚涂片制作(每参赛选手30rain内制作完成5张涂片;计满分为15分,9分为及格)和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鉴别(每张标本片含1种或1种以上蠕虫卵;镜检10张,每张5min;计满分为60分,36分为及格)。结果来自30个省(市、区)的119名参赛选手中,改良加藤厚涂片制片成绩,平均为11.4分,及格者111人,占93.3%;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读片成绩,平均为22.0分,及格者20人,占16.8%。不同性别、年龄(≤30岁、31~40岁和〉40岁)、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来源单位的级别(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参赛人员制片和镜检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份的参赛选手的制片(12.1±1.7)、镜检读片(32.1±11.5)成绩均好于没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省份(11.1±1.8和18.1±10.5);西部地区参赛选手的镜检读片成绩(18.4±11.4)均低于东部(25.2±12.4)和中部(24.1±13.1)。结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机构的病原检测能力总体水平发展不均衡,仅部分地区检测能力较强,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张丽李石柱王强付青柳伟祝红庆许静陈颖丹陈韶红陈家旭陈朝王立英周晓农
关键词:寄生虫病蠕虫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