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纤毛
  • 2篇纤毛器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原生动物
  • 1篇扫描电镜术
  • 1篇双轴
  • 1篇皮层
  • 1篇皮层纤毛器
  • 1篇黏液
  • 1篇微管胞器
  • 1篇尾柱
  • 1篇纤毛虫
  • 1篇纤毛器微管
  • 1篇毛虫
  • 1篇腹毛目
  • 1篇腹毛目纤毛虫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栾菊敏
  • 3篇顾福康
  • 2篇俞丽丽
  • 2篇余齐耀
  • 1篇林钦
  • 1篇柳伟君
  • 1篇刘兰侠
  • 1篇翟雨佳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生动物美国赭纤虫皮层纤毛器及色素颗粒的研究
原生动物赭纤虫属/(Blepharisma/)是在1852年首先由瑞士原生动物学家Perry建立的,至今已经有将近160年的研究历史。经过长期研究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多源的发生系,Corliss基于口区纤毛图示将异毛目分...
栾菊敏
文献传递
美国赭纤虫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2011年
应用荧光紫衫醇(FLUTAX)标记异毛类纤毛虫美国赭纤虫(Blepharisma americanum)纤毛器微管胞器,结果显示:细胞形态发生中,后仔虫口器微管在皮层口围带后第一列体纤毛位置发生,前仔虫口器微管在老口围带位置形成;新的体纤毛在各个老体纤毛列中部两纤毛基体之间发生,此后新、老体纤毛共同组成为新仔虫的体纤毛列.所得结果表明,细胞的皮层纤毛器结构对新纤毛器微管的发生不仅具有定位和诱导作用,并对新细胞的形成具有结构贡献.
栾菊敏林钦翟雨佳顾福康
关键词:纤毛器微管
伪红色双轴虫皮层色素颗粒和黏液泡的显微、亚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应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术和超微结构显微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伪红色双轴虫(Diaxonella pseudorubra)细胞内含有大、小两种皮层色素颗粒,细胞质具有黏液泡类胞器.其中皮层色素颗粒以二分裂或出芽分裂增殖,其颗粒呈现不同的大小与颗粒分裂有关;黏液泡位于细胞质深部,成熟的黏液泡在发射前成波浪形,以"阿米巴"样运动到表膜,射出泡内物质.据结果认为,该纤毛虫的两种皮层色素颗粒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两者都与纤毛虫细胞颜色的遗传有关;黏液泡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除对促进细胞内膜物质的流动和更新以及表膜的更新具有物质贡献外,可能对口区食物的摄取和促进食物泡的形成有作用.
柳伟君栾菊敏俞丽丽余齐耀顾福康
关键词:扫描电镜术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基部微管的荧光标记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Urostyla grandis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小膜托架及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和波动膜基体托架,额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及横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中腹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是该纤毛虫皮层纤毛器基部的主要附属微管。据结果推测,尽管腹毛目纤毛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具有相同的结构成分,但其结构的组成、分化特征、定位和定向、发达程度等均有差异。所得结果为进一步说明纤毛虫细胞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其微管建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资料。
刘兰侠余齐耀俞丽丽栾菊敏顾福康
关键词:腹毛目纤毛虫荧光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