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远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634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部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菊酯
  • 6篇对虾
  • 6篇农药
  • 6篇功夫菊酯
  • 5篇生态制剂
  • 5篇微生态
  • 5篇微生态制剂
  • 5篇鲤鱼
  • 5篇罗非鱼
  • 5篇菊酯类
  • 5篇菊酯类农药
  • 4篇生理生化
  • 4篇生理生化指标
  • 4篇细胞
  • 4篇饵料
  • 4篇草鱼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血细胞
  • 3篇氧化物歧化酶

机构

  • 36篇大连水产学院
  • 6篇河北科技师范...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医学院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作者

  • 40篇桂远明
  • 23篇吴垠
  • 7篇祝国芹
  • 7篇康白
  • 7篇王斌
  • 7篇孔庆友
  • 6篇靳晓敏
  • 6篇齐红莉
  • 5篇刘艳芳
  • 4篇刘焕亮
  • 4篇陈营
  • 4篇毛连菊
  • 3篇倪寿文
  • 3篇翟秀梅
  • 3篇郭郁
  • 2篇於林芬
  • 2篇文姝
  • 2篇周遵春
  • 2篇刘妮
  • 2篇盖宏伟

传媒

  • 9篇大连水产学院...
  • 8篇中国微生态学...
  • 5篇水产科学
  • 4篇水利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Curren...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1
  • 1篇1998
  • 3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制品对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1
1993年
本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正常健康鲤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出无毒无害正常菌群Jy10、Jy31制成生态制品,作为鲤的饲料添加剂,用以饲养鲤,其应用结果表明,鲤生态制品饲养组的增重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K_1),组织生长效率(K_2)以及多项生理生化指标(Rbc、Hb、血糖量、血浆总蛋白量、红细胞脆性、肌肉含蛋白质率等)均高于或优于对照组。本文对生态制品的促长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桂远明何幽峰毛连菊吴垠王斌康白孔庆友蔡之宣文妹孙文平
几种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枯草芽胞杆菌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及有机化合物对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subtilis )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在 5种金属离子中 ,Mg2 +、Na+、K+对酶有激活作用 ,其中Mg2 +浓度为 2mmol/L时 ,激活作用最大。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降低 ,K+和Na+对酶的激活作用均减弱 ,Ca2 +和Zn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②在 7种重金属离子中 ,除Mn2 +对蛋白酶有激活作用外 ,Cu2 +、Pb2 +、Cd2 +、Co2 +、Cr3+和Cr6+均对蛋白酶有抑制作用。③在有机化合物中 ,半胱氨酸和EDTA对酶均有激活作用 ,且在 2 0mmol/L时最为强烈。④Na+-K+、Ca2 +-Mg2 +和Cu2
陈营桂远明陈晓刚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蛋白酶酶活力金属离子
高效氯氰菊酯原粉对鲤血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对鲤肌肉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的高效氯氰菊酯原粉,研究该农药对鲤血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农药质量分数增大、时间延长,鲤血细胞异形率增大。低质量分数(0.6、6μg/kg)中毒鲤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核稍有畸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核浆界限不清,有空泡,伴有免疫母细胞增多;而高质量分数(60、600μg/kg)中毒鲤血细胞中除伴有低质量分数中毒症状外,还出现了染色质模糊,部分白细胞核浆界限不清,甚至溶解,退化更明显。红细胞渗透脆性亦随攻毒质量分数增大、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
靳晓敏吴垠孙鹏桂远明刘艳芳
关键词:氯氰菊酯血细胞渗透脆性
鱼血红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被引量:23
1993年
应用DPH荧光探剂,研究了:1)草鱼、鲢、建鲤及尼罗罗非鱼在25℃,10℃及3℃等不同温度时血红细胞膜流动性;2)黑龙江野鲤与越冬死亡率较高的不同群体建鲤在低温时血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在各不同温度下,热水性的罗非鱼红细胞膜流动性显著地低于其他鱼。各种鱼的红细胞膜流动性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以罗非鱼下降最显著。在低温时,黑龙江野鲤的红细胞膜流动性显著地高于建鲤。
邓会山桂远明王冬梅
关键词:血液红细胞膜流动性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CAT和SOD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通过对鲤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研究了2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各浓度组(6、60、600、6000μg·kg-1)短时间(24h)作用均使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长时间(168h)作用则极显著抑制其活性(P<0.01)。功夫菊酯低浓度(6μg·kg-1)短时间(24h)作用使酶活性不显著升高(P>0.05),低浓度长时间(96、168h)及高浓度(600、6000μg·kg-1)在各时间点作用均使酶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随2种农药注射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浓度组在48h均已极显著抑制酶活性(P<0.01)。
靳晓敏吴垠杨松桂远明刘艳芳
关键词:功夫菊酯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海洋微藻全封闭、连续式培养初步试验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连续式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封闭式光合反应器和连续式水处理器)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用该技术培养的微藻生长速度快,培养密度大,培养密度可提高3倍以上。常规培养7~8d所达到的生物量在光合反应器中3d即可完成。(2)在连续培养状态下,每日收获1/5藻液,可使反应器内保持较高密度。因此该反应器具有稳定生产微藻能力。
孙建明吴垠桂远明刘毅张丽莉
关键词:海洋微藻
微生态净水剂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证实微生态净水剂(含菌量10×109/g)可以提高虾体免疫力和对污染物(如农药)的抵抗力,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养殖过程中,设置了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实验组和未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对2组凡纳滨对虾进行乙酰甲胺磷毒性实验。注射乙酰甲胺磷后,采样测定血细胞吞噬化学发光情况,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酯酶活性以及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表型变化。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虾注射乙酰甲胺磷后死亡率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功能也有所增加,虾体组织内SOD、POD、LSZ、酯酶活性变化较未用组的虾变化幅度较小,其中,SOD、POD活性等高于未用组,EST、MDH同工酶酶带数目也有增加。说明微生态净水剂从本质上增强虾体内代谢、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并具有提高虾体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翟秀梅毛连菊王斌郭郁桂远明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乙酰甲胺磷生理生化指标
3种菊酯类农药对南美白对虾同工酶表型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注射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3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农药胁迫后,虾体内各组织同工酶酶带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不同浓度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由于不同种农药的作用结合位点不同,使得酶带变化规律也不相同,当虾体被注射农药后,EST酶带变化较复杂,而MDH酶带则较稳定。当虾体受到农药胁迫时,可引起虾体无氧代谢加强,有氧代谢和酯类降解代谢减弱,正常的物质代谢平衡被破坏,因而使供给机体的能量减少,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均明显降低;另外,还有可能诱发虾病的暴发或导致虾的大批量死亡。
翟秀梅吴垠王斌郭郁桂远明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菊酯类农药酯酶同工酶
牙鲆稚鱼对几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研究了6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稚鱼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死亡速度、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牙鲆稚鱼对6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净水剂1号>硫酸铜合剂>高锰酸钾。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吴垠桂远明吕刚
关键词:化学消毒剂半致死浓度LC50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7
1992年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鳙。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鳙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鳙。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鳙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鳙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
关键词:草鱼罗非鱼淀粉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