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俊香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肝炎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3篇肝炎病毒
  • 2篇突变
  • 2篇启动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启动子
  • 2篇基因启动子区
  • 2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传染病...

作者

  • 5篇武俊香
  • 4篇贾因棠
  • 3篇宋红波
  • 1篇刘宝芳
  • 1篇黄彤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及前C区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双突变及前C区nt1896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及e抗原(HBeAg)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t1660-1935的HBV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CP区及前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130例经证实为HBVDNA阳性的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共有75例BCP区nt1762、nt1764双突变,HBeAg阳性组BCP突变者32例(58.2%),而HBeAg阴性组43例(57.3%)。检出前C区nt1896突变者20例,其中慢性肝炎10例(12.8%)、重型肝炎2例(25.0%)、肝硬化8例(22.2%);nt1896突变者在HBeAg阳性组3例(5.5%),HBeAg阴性组17例(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1896突变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VDNA水平较无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P双突变及前Cnt1896均与肝炎的慢性化、重型化及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前者对HBeAg的表达及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后者影响HBeAg的表达,并且增强病毒复制水平。
宋红波武俊香贾因棠
关键词: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和前C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及前C(Pre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分析其发生频率、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套式PCR扩增nt1660-1935的HBV 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CP区及Pre-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13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BCP区nt1762/nt1764发生双突变者75例(57.69%),Pre-C区nt1896发生突变者20例(15.38%),并且这两种突变在重型肝炎组(75.00%)及肝硬化组(72.22%)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52.56%);此外,在BCP区及Pre-C/C区还发现了一些突变频率较高的其他突变位点(如nt1753,nt1766,nt1846,nt1899,nt1915),其中nt1753突变仅发生于有nt1762/1764双突变的患者,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BCP区有4处核苷酸突变共存者10例,其中重型肝炎组(12.50%)及肝硬化组(13.88%)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5.12%)。结论HBV BCP区nt1762/nt1764双突变和Pre-C区nt1896突变与肝炎的活动、重型化及肝硬化的发生有关;BCP区其他位点的突变共存对肝炎病情的进展也有重要影响。
贾因棠黄彤刘宝芳宋红波武俊香
黏病毒抗性蛋白A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诱导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基因启动子区-88(G/T)及-123(C/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88名健康人群的MxA基因启动子-88(G/T)及-123(C/A)位点的基因型,并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8(G/T)及-123(C/A)位点的SNP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MxA基因启动子区-88/-123位点各基因型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xA基因启动子区-88位点为GT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09);而MxA基因启动子区-123位点各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IFN治疗反应无显著影响(P=0.096)。结论MxA基因启动子区-88GT基因型的患者对IFN治疗反应性好于GG基因型,因此,MxA-88位点的基因型可作为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而MxA-123位点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疗效无相关性。
宋红波武俊香贾因棠
关键词:MXA
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
目的:功能性DNA多态性影响基因表达以及血浆或组织中IL-10的水平。我们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要探索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
武俊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乙型肝炎病毒
文献传递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肝病毒感染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7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108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10-592位点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发现AA、AC、CC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IL-10-1082位点在正常对照组有AA、AG、GG 3种基因型,而患者组只发现AA、AG两种基因型。经统计学分析,在基因型分布上,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而与肝硬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另外,肝硬化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20)。结论:IL-10-1082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与乙肝病毒感染及感染后转归相关。
武俊香贾因棠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