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国柱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旅游
  • 3篇生态旅游区
  • 3篇旅游
  • 3篇旅游区
  • 2篇典型植被
  • 2篇敏感性
  • 2篇LAC
  • 1篇生理特性
  • 1篇豌豆
  • 1篇温度
  • 1篇旅游干扰
  • 1篇敏感期
  • 1篇抗性
  • 1篇抗性指数
  • 1篇冠层
  • 1篇冠层温度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武国柱
  • 3篇席建超
  • 2篇葛全胜
  • 2篇王长发
  • 1篇成升魁
  • 1篇甘萌雨
  • 1篇邹燕
  • 1篇胡传东
  • 1篇王一
  • 1篇刘浩龙
  • 1篇吴普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儿口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三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席建超胡传东武国柱吴普葛全胜成升魁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
六盘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有黄土高原的绿岛之称。景区内气候凉爽,植被葱绿,自然景观魅力独特,是西北黄土高原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鉴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在西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特殊地位,以及拥有开...
武国柱
关键词:敏感性典型植被
文献传递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被引量:21
2008年
从人类旅游干扰与生态系统响应互作的双重视角,选择保护区3个核心景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旅游“五一”黄金周期间),分别进行0~500次的践踏处理,并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②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③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测定,小南川景区在处理前后,均超过了LAC阈值;梁殿峡景区仅在500次践踏强度处理下,2周后LAC超过阈值,3个月后。恢复到LAC阈值以内;野河谷景区在75~500次践踏处理后,2周内都超过LAC阈值,3个月后250次和500次处理仍超过阈值水平。可见,瞬间饱和践踏很容易对植被带来重大破坏,这些后续变化已影响到旅游者游憩体验。3种地表植被类型中,除野荷谷景区外,小南川和梁殿峡景区植被长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在目前保护区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前提下,采取相关措施已十分必要。
武国柱席建超刘浩龙王长发余治家
关键词:敏感期旅游干扰
豌豆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解不同豌豆品种冠层温度的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了不同豌豆品种的冠层温度,并测定了开花后叶片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豌豆的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长皋和久留米丰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黑目和欧哥斯特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豌豆品种较冠层温度持续偏高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速度慢,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下降幅度小,丙二醛的含量低,积累速度慢。
王一王长发邹燕武国柱
关键词:冠层温度豌豆生理特性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典型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是土地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本研究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野荷谷、小南川、梁殿峡3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通过践踏实验,模拟典型植被类型和主要植物物种对人类旅游践踏的敏感性(相对敏感性和绝对敏感性),并构建三类(抗性、耐性和弹性)指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3种植被类型的相对敏感性看,其植被类型的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3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37.86%、14.16%,耐性指数为90.51%、84.217%、26.80%,弹性指数为78.017%、66.04%、15.35%;②从各植被类型组成物种的绝对敏感性看,小南川景区表现最为敏感,消失物种最多(6种),野荷谷次之(5种),梁殿峡最少(2种);三个景区中消失物种主要为山荆子、龙牙草、华北落叶松幼苗、李幼苗、莓叶委陵菜和豆科野豌豆;③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初春萌芽阶段的景区植物幼苗,对人类践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旅游践踏不仅当时造成部分植物消亡,也对植物后续的生长产生较大负面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区生态系统正常的发展演替。
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
关键词:敏感性抗性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