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建敏

作品数:46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法治
  • 7篇法律
  • 6篇法学
  • 6篇法哲学
  • 5篇中国法
  • 5篇兼及
  • 5篇国法
  • 4篇中国法治
  • 4篇司法
  • 3篇道德
  • 3篇哲学
  • 3篇中华法系
  • 3篇教育
  • 3篇法系
  • 3篇法学教育
  • 3篇传统法
  • 2篇正义
  • 2篇儒学
  • 2篇社会结构
  • 2篇实践法学

机构

  • 32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辽东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公安高等...

作者

  • 35篇武建敏
  • 2篇武树臣
  • 2篇任天飞
  • 2篇张振国
  • 1篇王如鹏
  • 1篇卢红妙
  • 1篇张鹏
  • 1篇王利军
  • 1篇姜燕

传媒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西部法学评论
  • 2篇法学杂志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公安高等...
  • 2篇长春市委党校...
  • 2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殷都学刊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人大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践法学: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被引量:5
2010年
实践法学着眼于法律的行动世界,它摈弃了一切两极化的思维方式,主张在法律行动中克服主体与客体、自发性与构造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使得人们立足于现实进行法治谋划。这是一种中介化的思维方式,它的最高体现是实践智慧。
武建敏
关键词:实践法学思维方式
道德他律与民法实现
2006年
本文从基于神灵、利益、制度、熟人、舆论对民事主体的道德他律与民法实现等方面论述了道德与民法实现的关系。指出民法实现除了主要依赖于民事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外,还必须借助于他律力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张振国武建敏
关键词:道德自律道德他律
当代法学教育中的理论训练被引量:1
2018年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突出地强调了"实践教学",但却并未领会"实践"的真谛,与理论的游离更使"实践教学"日益显示其片面性。理论训练的缺失使得法学教育显得幼稚且浅薄,沉浸在部门法的知识化学习当中却遗忘了背后的理论元素。缺乏理论训练的法学教育无法培养学生强大的思想世界,更难以有效提升法律实践的层次和水平。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必须首先训练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加大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的比重,理论训练应该体现在每一门法学课程当中。法学理论教育内在地蕴含着一种精神教育,精神的嵌入将在最高层面上提升法学教育的质量,这也是中国法治建设所必需的。
武建敏
关键词: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精神教育
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纠结与整合——兼及法治思维的实践转向被引量:8
2015年
传统不是历史的文本,而是从过去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践元素。现代性法治的谋划存在于一个包含着重要传统元素的实践语境中,传统元素中的精华与糟粕都是现代性法治谋划不可逃离的文化语境。传统在现代性法治追寻中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较量与博弈中,双方较量的结果并不是先定的,而是由实践中多种元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正是在对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纠结与整合的考量中,法治思维实践转向的意义获得了明确的阐释。实践论的法治思维不仅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践智慧,同时强调了偶然性及事件思维在法治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这是架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法治理论的重要维度。
武建敏
关键词:法治思维
认真对待传统——评《法家法律文化通论》
2018年
法家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形塑功能,但人们在提到法家的时候往往有几分不屑的情思,这便遮蔽了法家思想文化的合理性,当下中国需要认真对待法家。武树臣先生的《法家法律文化通论》正是一部"认真对待法家"的鼎力之作,也是一部"正本清源"的思想文化巨著。无论是对法家思想渊源的揭秘,还是对法家法理学理论的诠释,抑或对法家之于后世思想与法律实践之构造的剖析,都显示了《法家法律文化通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它超越了既往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诠释方式和评价结论,站在历史实践合理性的"原则高度"展示了法家法律文化的思想风貌。这是一部有"原则高度"的法文化巨作。
武建敏
关键词:法家法律文化书评
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
2008年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它承继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在此基础上更强调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基础作用,因而这种辩证法才具有现实的批判性、理论的在场性以及人的在场性,而它的最高境界则是实践智慧。
武建敏
关键词:实践辩证法
案件事实与法律文本的解释之契合被引量:1
2010年
借助于司法途径来解决纠纷,必然要面对法律适用的问题。法律被制定出来只有通过适用,才能实现其价值。适用法律就意味着要解释法律,因为适用法律不可能像自动售货机一样,输入法条就能得出合乎正义的结论。我们将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以及法官在这一解释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找到那个在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之间交叉的契合点,从而得出合法合理的结论。这一契合点的寻找是处理案件的核心,它代表了正义观念的实现。
卢红妙武建敏
关键词:法律文本契合点
法哲学的融通——儒学与实用主义被引量:1
2015年
尽管在儒学和实用主义思想中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它们之间的相通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儒家法哲学思想和实用主义法哲学中都有一种经验主义的取向,这就决定了两种法哲学思想必然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思想系统;由于儒学与实用主义的实践特质,决定了两种法哲学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指向,两者都不去构造一种所谓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以"具体问题"为范导的;同时儒学和实用主义都支持"司法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思想范式。儒学与实用主义之间所具有的三种契合共同呼吁着"实践智慧"的思想范式,这将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真正有用的知识取向。
武建敏
关键词:儒学实用主义法哲学
中国传统法学实践风格的理论诠释——兼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孕育被引量:19
2013年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质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实践风格,这种实践面向包含了善的目的性追求与法律实践智慧。中国传统法学乃是当代中国实践法治观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生成的思想文化前提。法治是一种行动,通过行动塑造法治,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行动纲领。
武树臣武建敏
关键词:传统法学
说理的司法及其完善
2005年
司法审判要说理,这既是法律正义的要求,也是司法信任的体现,更是取得司法认同的基础,司法行为之合理性尽在其中。但要做到司法说理,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完善法官的基本素养,而在机制上则可以改善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建立判例学习制度。
武建敏
关键词:司法说理法官素质司法审判法律正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