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银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比较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软件SAS 8.3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麻醉时间、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SjvO_2)。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手术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Sjv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Da-Sjv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均可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以维持稳定的脑氧供需平衡,而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还可改善脑氧供状态。
- 武春银柴小青
-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脑肿瘤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清IL-17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超前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胃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为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试验组(P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基础值(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采右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17浓度。结果 P组T2、T3时IL-17水平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L-17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体现出良好的镇痛效应。
- 周素素方才王瑞婷魏昕武春银
- 关键词:超前镇痛白细胞介素17
- 不同阿片类受体对盐酸氢考酮引起小鼠高活动性和镇痛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类受体对盐酸氢考酮引起小鼠高活动性和镇痛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测定和小鼠热板镇痛的实验方法研究μ、δ、κ3种阿片在盐酸氢考酮引起小鼠高活动性的不同作用。结果不同剂量的盐酸氢考酮均能够诱发小鼠的自发活动明显增加,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盐酸氢考酮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对盐酸氢考酮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无影响,而选择性δ受体拮抗剂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盐酸氢考酮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选择性κ受体拮抗剂能够增强盐酸氢考酮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和选择性δ受体拮抗剂对小鼠无镇痛作用,而选择性κ受体拮抗剂能够拮抗盐酸氢考酮的镇痛作用。结论盐酸氢考酮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的作用可能通过δ受体介导,而其镇痛作用则可能是通过κ受体介导。
- 武春银柴小青疏树华章敏李传耀
- 关键词:阿片类受体镇痛作用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硫酸吗啡注射组(简称吗啡组)和盐酸羟考酮注射组(简称羟考酮组),每组30例。用药3、24、48 h后,采用VAS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补救镇痛率以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记录72 h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48 h内的不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补救镇痛率与吗啡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羟考酮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吗啡组40.0%(P<0.05),羟考酮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与吗啡组(93.3%vs.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与硫酸吗啡相当,且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武春银疏树华柴小青谢言虎李传耀章敏
-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盐酸羟考酮硫酸吗啡
- 不同剂量羟考酮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羟考酮低剂量组、羟考酮高剂量组,每组20例。羟考酮低、高剂量组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0.08、0.12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预处理前(t_1)、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_2)、体外循环结束(t_3)、手术结束(t_4)、手术后24 h(t_5),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指标。结果三组t_2时SBP、DBP、MAP、HR均明显低于t_1(P均<0.05)。t_2、t_3时羟考酮低剂量组SBP、DBP、MAP高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羟考酮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t_2、t_3、t_4、t_5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t_1(P均<0.05)。t_2、t_3、t_4、t_5时,羟考酮低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羟考酮高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预处理有助于维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稳定,缓解全身炎症状态,且0.08 mg/kg盐酸羟考酮预处理效果更好。
- 武春银王瑞婷疏树华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羟考酮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