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玉芹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霍乱
  • 6篇霍乱弧菌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因子
  • 2篇杆菌
  • 2篇O139群
  • 2篇O139群霍...
  • 2篇O139群霍...
  • 2篇EIEC
  • 2篇大肠杆菌
  • 1篇血清型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耶氏菌
  • 1篇杂交
  • 1篇志贺氏菌
  • 1篇质粒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菌
  • 1篇体外抗菌作用

机构

  • 9篇山东省卫生防...
  • 4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潍坊市卫生防...
  • 1篇滕州市卫生防...
  • 1篇山东省卫生厅

作者

  • 13篇段玉芹
  • 7篇毕振强
  • 6篇杨彬
  • 3篇杨彬
  • 3篇崔树玉
  • 2篇刘齐家
  • 2篇胡建华
  • 2篇王国永
  • 2篇陈志林
  • 2篇王梅
  • 1篇孟庆增
  • 1篇刘兰珍
  • 1篇刘兰珍
  • 1篇冯开军
  • 1篇黄杰
  • 1篇关冰
  • 1篇魏美华
  • 1篇孙林
  • 1篇房玉英
  • 1篇翟文济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预防医学文献...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霍乱弧菌毒力因子的检测被引量:1
1999年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致病主要依靠毒素和定居因子作用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大量肠液分泌导致腹泻。霍乱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由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CT),此外还有许多别的毒力因子,如近来新发现的毒力因子Zot(Zonulaocclu-...
杨彬毕振强段玉芹于吉力
关键词:霍乱弧菌毒力因子
硫酸庆大霉素喷雾剂(GMA)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罗俊一杨彬毕振强于劼段玉芹
关键词:硫酸庆大霉素喷雾剂体外抗菌作用
山东省部分志贺氏菌R质粒接合转移的研究
1995年
志贺氏菌属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耐药菌株中的一部分菌株耐药受可转移性耐药质粒(R质粒)控制。为了解山东省志贺氏菌耐药情况及R质粒接合转移率,我们对由腹泻病人分离的222株志贺氏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对其中的67株耐药菌株作了R质粒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傅继华翟文济段玉芹刘兰珍
关键词:药敏试验志贺氏菌耐药菌株
霍乱弧菌含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溶源性噬菌体转染检测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霍乱毒素基因 (ctx)在霍乱弧菌O1 群埃尔托型、古典型菌株和O1 39群菌株之间的传递现象 ,了解含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溶源性噬菌体 (CTXΦ)在ctx基因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从人工构建的供体菌中诱导出带有标记的CTXΦ并转染至受体菌 ,用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检测受体菌、转染子及其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 [结果 ]从受体菌O395、569B(古典型 )和 80 0 71 (埃尔托型 )的转染子中均检出带有供体菌标记的质粒 ,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些质粒是CTXΦ的复制形式。 [结论
毕振强杨彬王国永王梅段玉芹
关键词:霍乱弧菌CTXΦSOUTHERN杂交基因转染编码基因
山东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腹泻病调查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告对山东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腹泻进行了调查,证实猪是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并发现牛、羊、鹅、鸟、苍蝇、蚂蚁等11种动物体携带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并证实主要的血清型已达24个之多,但主要致病性菌株为O∶3血清型生物3型(Wauters分型),该菌型Sereny试验阳性,与国外报道的仅O∶8型为阳性有所不同。
刘齐家李云圃段玉芹孙文海贾明和胡建华台学信曹盛训魏美华肖丽华夏学水陈际海全介友鲁开国孟庆增关泳房玉英葛树刚于劼
关键词:血清型
DNA-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IEC侵袭力基因的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福氏志贺氏菌5型致病性质粒PWR100,内切酶ECORl限制产生的17kb片段为探针,经^(32)P缺口翻译(Nick translation)标记,对30株EIEC进行DNA-DNA分子杂交。结果杂交阳性率为90%,高于豚鼠角膜结膜侵袭力试验(67%)。不同血清型两项实验结果看不出明显差别。证实EIEC与志贺氏菌侵袭力基因序列具有同源性。
傅继华胡建华李云圃刘齐家关冰段玉芹
关键词:大肠杆菌
EIEC侵袭性与质粒关系的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是一类生物学酷似志贺氏菌,具有上皮细胞侵袭力,能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源性大肠杆菌。我们对近年来收集的EIEC菌株,进行了生化反应、血清学诊断、侵袭力试验和质粒的检测,以探讨140—Md质粒与肠道侵袭性及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间的关系...
段玉芹杨彬毕振强
关键词:侵袭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质粒
O139群霍乱弧菌L型变异和诱导实验的观察及致病性的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O139群霍乱弧菌L型变异及其与ElTor型的R型血清的关系。[方法]2002~2005年,我们采用酚肉汤传代、抗生素、胆盐和蒸馏水等实验室诱导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O139群霍乱弧菌6菌株经上述方法诱导可发生L型变异,其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均与L型的描述相符。[结论]实验结果证实O139群霍乱弧菌可诱导成L型,通过与O1群的R型血清凝集状况,表明其L型菌株未见到抗原的完全消失,其变异过程与ElTor弧菌相似,关系密切,推测自然界中亦存在O139群霍乱弧菌L型,且仍具有致病性。
段玉芹王显军崔树玉杨彬陈志林冯开军毕振强
关键词:O139群霍乱弧菌
常用大肠埃希氏菌LT检测方法的比较
1997年
近十年来,在腹泻的病原研究中发现,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感染率最高.ETEC菌产生LT(不耐热)和ST(耐热)两种肠毒素,可引起腹泻.目前检测LT的方法很多,有动物试验、免疫学方法、基因探针技术等,1994年本室对常用的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法、家兔肠袢试验法和Biken’s试验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系近几年我省从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共256株,其中34株LT阳性株经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证实.6株标准菌株:LT阳性2株,LT—ST阳性2株,LT阴性2株,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段玉芹刘兰珍杨彬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LT
山东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初步检测
目的:初步研究山东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时期毒力基因分布的差异。方法通过基因探针杂交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时期的29株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这些基因包括CTX遗传单元中的CtxA、zot,VPI毒力岛中...
杨彬王国永王梅孙林段玉芹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