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玲群

作品数:26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8篇急性
  • 6篇急性脑梗死
  • 3篇疗效
  • 3篇激酶
  • 2篇序贯
  • 2篇序贯疗法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溶栓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蚓激酶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脊液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溶栓
  • 2篇基因

机构

  • 16篇台州市中心医...
  • 5篇浙江省台州市...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余姚市人民医...
  • 2篇台州市黄岩区...

作者

  • 26篇毛玲群
  • 10篇闻绍云
  • 7篇颜政
  • 6篇王云玲
  • 4篇谢江文
  • 4篇张丹红
  • 3篇杨俊彦
  • 3篇赵菊芳
  • 3篇黄睿
  • 3篇黄睿
  • 2篇董伟
  • 2篇王赓歌
  • 2篇管利民
  • 2篇陈富强
  • 2篇齐玉祥
  • 2篇张叶青
  • 2篇陈秋月
  • 1篇蔡修熙
  • 1篇童鸿
  • 1篇金礼通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症脑梗死160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mNGF 18μg,每日1次肌肉注射(肌注),连用3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程度;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14.47±4.87比16.71±5.05)和ADL评分(分:26.25±6.63比32.37±7.34)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出血〔5.0%(4/80)比15.0%(12/80)〕、肺部感染〔18.8%(15/80)比33.8%(27/80)〕、泌尿系感染〔7.5%(6/80)比17.5%(14/80)〕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褥疮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1.2%(1/80)比5.0%(4/8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联合mNGF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毛玲群陈秋月闻绍云陈富强张丹红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重症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
口服降纤与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2006年
目的评价蚓激酶口服降纤和低分子肝紊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12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机分为蚓激酶组35例,低分子肝素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于发病后6.72小时内给药,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蚓激酶组与低分子肝素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蚓激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较低分子肝素组显著。结论发病后6~72小时蚓激酶口服降纤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紊抗凝治疗。
谢江文赵菊芳颜政毛玲群闻绍云王云玲杨俊彦黄睿
关键词:脑梗死抗凝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肌酶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患者血清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测定36例HOPP患者的血清肌酶,并观察血清肌酶含量与临床的关系。结果HOPP患者各项肌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磷酸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分别为27例(75%)2、1例(58.3%)1、1例(30.6%),血钾越低肌酶升高越显著,且与临床病征明显相关。结论血清肌酶增高是HOPP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颜政闻绍云毛玲群
关键词:低钾型肌酶
血栓素A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栓素A2受体(TXA2R)基因启动子m2271875、m768963位点的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2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42例门诊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检测TXA2R基因启动子rs2271875、rs768963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血清TG、TC、HDL-C、LDL-C、血糖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TXA2R基因启动子rs2271875、rs768963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男性例数(例:147比57,Х^2=23.385,P=0.000)、血清TG(mmol/L:2.02±1.14比1.56±0.79,t=4.663,P=0.000)、血糖(mmol/L:6.40±2.50比5.28±0.92,t=6.084,P=0.000)、收缩压[mmHg(1mmHg=0.133 kPa):146.64±21.34比135.73±18.09,t=5.234,P=0.000]、舒张压(mmHg:86.29±11.79比80.74±11.23,t=4.468,P=0.0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3.300,95%可信区间(95% CI) 1.905 ~ 5.175,P=0.00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TxA2R基因rs768963基因型(TT:0.112比0.183,TC:0.498比0.535,CC:0.390比0.282,Х^2=6.298,P=0.043)及等位基因频率(T:0.361比0.451,C:0.639比0.549,Х^2=5.839,P=0.016)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s2271875位点基因型(GG:0.336比0.352,GA:0.480比0.451,AA:0.184比0.197,Х^2=0.302,P=0.859)及等位基因频率(G:0.576比0.577,A:0.424比0.423,Х^2=0.001,P=0.974)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2271875与rs768963的连锁不平衡系数(D’)为0.684.rs2271875(A)与rs768963(T)配对呈单倍型AT时,在脑梗死组中的出�
王云玲毛玲群林宝妹张叶青陶涛涛齐玉祥林霞金皎蕾黄睿颜政闻绍云张丹红
关键词:血栓素A2受体基因多态性
东菱迪芙对脑梗死血流变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血流变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东菱迪芙加强方案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对照组为在我院年龄相近的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 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流变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显著性降低(P<0.05),且以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最大(P<0.01)。结论东菱迪芙能够改善微循环,调整血流变,主要作用是降低纤维蛋白原。
颜政毛玲群
关键词:东菱迪芙脑梗死血流变指标
玉屏风散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毛玲群管利民王赓歌
关键词:玉屏风散
杏丁治疗脑梗死9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毛玲群
关键词:脑梗死杏丁葛根素注射液
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梅毒在我国再流行已近20年,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当梅毒苍白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时,其表现多种多样,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现将我院2001年11月以来收治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毛玲群杨俊彦
关键词:神经梅毒梅毒螺旋体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0例被引量:5
2008年
毛玲群
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谢江文马甲颜颖颖韩春赓董伟毛玲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葛根素阿替普酶疗效安全性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