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大鸣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路50例体会
- 1998年
- 50例病人51条右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成功48例(49条),失败2例,(2条),复发2例,平均消融时程120±50(50~480)分钟,平均放电次数11±6(1~65)次,平均输出功率34±3W(5~50W),平均累积电能21000±15000J。文章探讨了右侧房室旁路消融方法。认为:(1)术前心电图准确的旁路解剖定位可简化标测程序,缩短手术时间,(2)靶图的正确识别是消融成功的关键,应在V波较delta波提前30ms以上,旁道电位存在,波形稳定时放电。(3)消融右侧游离壁旁路,输出功率宜大(40~50W)。(4)消融前、中间隔旁路,输出功率宜小(5W始放电,并在SVT发作时放电)。(5)消融后间隔旁路输出功率宜适中(20~30W)。(6)隐匿性间隔旁路用希氏束不应期内RS_2刺激应与不典型房室结双径路鉴别。
- 李国庆杨敏全吴忠东许力舒帕尔哈提汤大鸣武刚
-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术
- 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依那普利前后血浆内皮素和心纳素含量的变化
- 1997年
- 7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53例服用依那普利行降压治疗并观察其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患者血浆ET和ANP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Ⅰ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ANP含量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ANP含量均显著高于Ⅰ期(P<0.001)。服用依那普利后EH患者血浆ET和A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0.01)。说明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血压,并影响血浆ET及ANP含量,是较好的一线降压药。
- 汤大鸣洪秀芳史政苹左希奎
-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内皮素心钠素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1996年
-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7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和107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ET和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Ⅰ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ANP水平较正常人仅轻度升高(P>0.05);Ⅱ、Ⅲ期患者血浆ET和ANP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均<0.01);合并心、肾功不全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ANP水平均高于心、肾功正常者(P均<0.01);EH患者血浆ET水平与其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肌重量指数(LVWI)和血浆尿素氮(BUN)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提示ET参与了高血压发病及其病理生理发展过程,高血压症时ANP合成与分泌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代偿调节意义。
- 汤大鸣洪秀芳史政萍左希奎
-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 1996年
-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及其某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一)高血压病组:根据1978年WHO关于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5例(男32,女43),并经有关检查除外有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肺疾病,年龄33~76岁(平均50.44±10.12)。汉族48例,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共27例,病程0.5~35年(平均8.28±7.20年)Ⅰ期高血压16例(21.33%),Ⅱ期36例(48%),Ⅲ期23例(30.67%)。心功能状态按1978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关于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36例(48%),Ⅱ~Ⅲ级39例(52%)。左心肥厚组40例,无左心肥厚组35例。 (二)对照组:107例(男60,女47)均为体检健康者及献血员。年龄22~61岁(平均38.12±7.64岁),汉族67例,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等40例。 二、方法: (一)血浆内皮素放免测定: 1.样本采集:入选病例停用各种降压药物及利尿剂1周,在此期间完成各种必要检查,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患者血压同时取肘静脉血2ml。
- 汤大鸣洪秀芳张源明史政萍
-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内皮素血浆
-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含量变化被引量:10
- 1996年
-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含量变化汤大鸣1*洪秀芳2史政萍2左希奎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起搏与介入中心,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乌鲁木齐830054)ChangesofEndothelinandAt...
- 汤大鸣洪秀芳史政萍左希奎
- 关键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内皮素心钠素
- 内皮素与高血压
- 1998年
-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日本Yanagi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520pg/mg蛋白)。它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
- 汤大鸣
-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生物学活性内皮素拮抗剂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 1996年
- 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活性多肽,在高血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合并脑梗塞时血浆ET含量的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高血压病组:根据1978年WHO关于高血压病诊断及分期标准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的EH患者75例(男32例,女43例),年龄33~76(平均50.44±10.12)岁,病程0.5~35(平均8.28±7.20)年,其中31例患者行脑CT检查,15例确诊有腔隙性脑梗塞。脑梗塞诊断根据1986年第二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 (二)对照组:107例(男60,女47)均为体检健康者及献血员,年龄22~61(平均38.12±7.64)岁。
- 汤大鸣洪秀芳史政萍
-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内皮素血浆
- 经静脉非开胸植入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1例
- 1998年
- 心源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突发事件。以往临床应用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均需外科开胸将除颤电极缝至心外膜上,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且费用高、手术难度大、病人住院时间较长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CD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来,新一代经静脉非开胸单根电极植入ICD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难题。我院于1997年3月26日成功进行1例该手术,现报告如下。
- 许力舒杨敏全李国庆吴忠东汤大鸣帕尔哈提武刚
- 关键词:心律转复除颤器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