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灿

作品数:57 被引量:469H指数:14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高粱
  • 17篇糯高粱
  • 11篇性状
  • 9篇薏苡
  • 8篇施肥
  • 8篇农艺
  • 8篇酒用
  • 7篇甜荞
  • 7篇农艺性
  • 7篇农艺性状
  • 7篇抗倒
  • 6篇荞麦
  • 6篇茎秆
  • 6篇播期
  • 5篇施肥量
  • 5篇种植密度
  • 5篇抗倒性
  • 5篇抗旱
  • 5篇光合特性
  • 4篇倒伏

机构

  • 36篇贵州省农业科...
  • 22篇西南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省油菜研...
  • 1篇山东中烟工业...
  • 1篇楚雄彝族自治...

作者

  • 57篇汪灿
  • 31篇周棱波
  • 28篇张国兵
  • 25篇邵明波
  • 18篇易泽林
  • 16篇阮仁武
  • 14篇张立异
  • 13篇袁晓辉
  • 13篇徐燕
  • 11篇胡丹
  • 10篇杨浩
  • 10篇高旭
  • 10篇高杰
  • 5篇彭秋
  • 5篇邵明波
  • 3篇吴东倩
  • 3篇李青风
  • 2篇李曼
  • 2篇李燕
  • 2篇白俊霞

传媒

  • 6篇农技服务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作物杂志
  • 3篇种子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南方农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9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在贵州地区种植时的最佳株距和行距,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产量、株高、穗长、茎粗、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单宁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在贵州地区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行距为70 cm、株距为25 cm较好。
张国兵汪灿周棱波徐燕高旭姜讷张立异邵明波
关键词:株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为确定构成甜荞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甜荞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34份甜荞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异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13.3%-44.0%;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千粒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得出,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分枝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子。
汪灿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关键词:甜荞农艺性状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1718WX’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为探明糯小麦‘1718WX’在重庆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施肥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株高、单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达到显著;施肥量对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影响达到显著,对株高和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品质性状方面,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A2B2C2处理组合符合糯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即以播期11月5日,施肥量300kg/hm2,种植密度1.80×106苗/hm2为宜.
杨浩胡海汪灿王涛胡丹李鹤鑫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关键词:糯小麦播期施肥量种植密度
不同抗倒性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测定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及其关键酶基因,为甜荞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基因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部分CDS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不同抗倒性甜荞品种在分枝期、盛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分析木质素合成途径中9个相关基因PAL、4CL、C4H、C3H、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表达,用2-△△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整理数据和作图,用SPSS 19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扩增得到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CDS序列可用于设计后续荧光定量引物。甜荞茎秆木质素含量从分枝期到乳熟期逐渐增加,不同抗倒性品种间,高抗倒伏品种木质素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基因PAL、4CL、C4H和CCR表达量在品种间和时期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CCOAOMT在品种间不显著,时期间显著,F5H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时期间不显著,C3H、CAD和COMT在品种和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从分枝期到乳熟期,各品种的PAL、4CL、C4H、CAD、CCOAOMT、F5H和CCR表达量均先增后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高抗倒伏品种表达量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从分枝期到盛花期COMT表达量逐渐下降,易倒伏品种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抗倒伏品种,乳熟期高抗倒伏品种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从分枝期到乳熟期C3H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木质素含量与PAL、4CL、C4H、CCOAOMT、CAD和CCR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3H呈负相关,与COMT在分枝期和盛花期呈负相关,乳熟期呈正相关,与F5H呈正相关。【结论】木质素含量与甜荞茎秆倒伏密切相关,抗倒伏能力强的甜荞品种其茎秆木质素含量高;�
胡丹刘星贝汪灿杨浩李鹤鑫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
关键词:甜荞木质素关键酶基因抗倒性
不同荞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与根系及茎秆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以抗倒性不同的2个荞麦品种为材料,观测了不同时期根系和茎秆性状指标以及茎秆抗折力参数和倒伏指数的变化,探讨抗倒伏能力与根系及茎秆性状的关系.不同荞麦品种间倒伏指数和茎秆抗折力参数存在差异;在根系性状中,倒伏指数与根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9,p<0.01),与侧根数目和根系干鲜比呈显著负相关(r=-0.985,-0.988,p<0.05),而与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与根体积和最长侧根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918,0.842,p>0.05);在茎秆性状中,倒伏指数与茎秆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973,p<0.05),与第1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而与根冠比和第1节间粗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827,-0.855,p>0.05).研究表明:根系粗壮,根系干鲜比大,侧根数目多,茎秆质量大,茎秆第1节间长度较短的荞麦品种,其倒伏指数小,茎秆抗折力参数大,抗倒伏能力强.
汪灿阮仁武袁晓辉袁晓辉李蔓易泽林
关键词:荞麦根系性状茎秆性状抗倒伏能力倒伏指数
苦荞‘酉苦1号’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386.13+210.44x1+70.94x2+102.56x4-110.08x1^2-64.52x3^2+ 71.91x1x2+84.28x1x3+71.34x1x4-107.53 x2x4;各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播种量>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不同因素间互作表现为尿素硫酸钾互作>播种量过磷酸钙互作>播种量尿素互作>播种量硫酸钾互作>过磷酸钙硫酸钾互作>尿素过磷酸钙互作.因此,要获得超过1850kg/hm^2的产量,其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播种量74.4~ 80.4 kg/hm^2、尿素58.2 ~ 102.2 kg/hm^2、过磷酸钙524.0 ~ 632.6 kg/hm^2、硫酸钾313.0~ 403.9 kg/hm^2.
汪灿阮仁武袁晓辉王诗雪李蔓易泽林
关键词:秋播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为探明贵州地区糯高粱氮肥高效利用的施肥技术,以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20(N120)、240(N240)、360(N360)、480(N480)、和600kg/hm^(2)(N600)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糯高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其中以N240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分别增加28.87%、35.83%和49.6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糯高粱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呈下降趋势。利用二次多项式和平方根模型分别拟合糯高粱产量和效益的施氮效应,当施氮量分别为294.5和252.6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分别为168.2和132.7kg/hm^(2)时效益最大。兼顾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120~24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
高杰封广才李晓荣李青风汪灿张国兵周棱波彭秋
关键词:糯高粱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间作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变化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合理的糯高粱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作糯高粱(SW)为对照,设糯高粱+花生(WP)、糯高粱+大豆(WS)、糯高粱+辣椒(WC)和糯高粱+红薯(WSP)4种间作处理,于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糯高粱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糯高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从糯高粱拔节期到成熟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开花期WS、WP、WSP和WC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25、1.54、1.21和1.06倍,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38、1.60、1.39和1.12倍,脲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1.70、1.67、1.32和1.23倍;糯高粱根际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细菌PLFA、真菌PLFA、放线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与SW处理相比,WS、WP、WSP、WC处理下糯高粱产量分别降低1.1%、6.7%、7.7%和9.0%,千粒重分别增加35.8%、23.7%、13.8%和7.3%,穗粒数分别增加54.8%、51.4%、41.2%和36.4%,穗长分别增加22.2%、12.9%、8.3%和5.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改善糯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优化糯高粱的穗结构。糯高粱+大豆可能成为糯高粱栽培的理想间作组合。
赵强章洁琼汪灿周棱波张国兵彭秋高杰彭方丽张春兰邵明波
关键词:间作糯高粱土壤特性
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
2020年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 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 cm、穗长35.48 cm、穗粒数4987.66粒、千粒重23.88 g、产量6102.82 kg/hm 2。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关键词:糯高粱播期种植密度
荞麦茎秆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
本研究以抗倒伏能力不同的4个荞麦品种为材料,于2012~2013年系统研究荞麦茎秆力学特性、形态特性、解剖结构和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并选用中抗荞麦品种(宁荞1号),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氮肥和种植...
汪灿
关键词:荞麦茎秆特性种植密度抗倒伏能力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