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冰涛 作品数:36 被引量:36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枣庄市学科带头人资金资助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脊柱稳定结合125I粒子瘤内置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脊柱稳定结合125I粒子瘤内置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3月,采用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脊柱稳定结合125I粒子瘤内置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19例,男1... 籍剑飞 张西峰 刘渤 温冰涛 王岩 肖嵩华关键词:脊柱肿瘤 文献传递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二次手术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术后需二次手术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9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935例。寻找术中和术后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7例,2例术中改行开窗髓核切除术,2例Ⅱ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3例Ⅱ期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出现椎间隙感染6例,4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应用抗生素,2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9例,5例患者再次行PELD术,4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术后症状缓解;腰椎管狭窄症行单个节段的PELD术,效果不佳,Ⅱ期行多节段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11例。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是减少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发生二次手术的重要环节。 温冰涛 张西峰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 二次手术 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声骨刀切除椎体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2.7±7.3岁(37~66岁);传统工具组(B组)应用咬骨钳及高速磨钻切除椎体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0.5±7.9岁(38~67岁)。记录两组患者椎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切除每节椎体的平均时间为8.3±1.5min,显著低于B组的11.3±1.5min(P<0.05)。手术出血量A组为122.6±28.0ml,显著低于B组的163.4±39.0ml(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脊髓损伤或硬膜撕裂,A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B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7.2±1.6分与6.8±1.4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1.3±1.5分,B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0.9±1.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分别为(41.7±13.6)%与(40.4±9.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80±0.89d与6.84±1.06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与传统的咬骨钳与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刘鑫 王翔宇 温冰涛 陈仲强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骨刀 紫杉醇对尤文肉瘤细胞系体外诱导凋亡的研究 康立新 温冰涛 马健 宋将 蒋广军 本课题旨在探讨在体外条件下,紫杉醇对尤文肉瘤细胞系有无诱导凋亡及生长抑制作用。能否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筛选抗癌药物的标准之一。人为的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新的化疗药物的研究和发现将...关键词:关键词:紫杉醇 尤文肉瘤 后路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发生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2019年12月,共有50例胸椎OPLL患者在我院行后入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手术,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7~82岁(53.0±13.3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了脑脊液漏将患者分为脑脊液漏组(CSFL组)和无脑脊液漏组(非CSF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资料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CSFL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354min(173.7±68.7min),术中出血量50~3500ml(1019.8±746.3ml)。术后14例患者发生CSFL,发生率为28%,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4±11.8岁。比较CSFL组和非CSFL组的基本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资料,发现两组的吸烟史、切除椎板数、环形减压部位、是否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lavum,OLF)、椎管侵占率、OPLL基底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环形减压部位、OPLL基底比为CSFL的危险因素:吸烟的患者发生CSFL的概率是不吸烟患者的43.8倍;上胸段和中胸段环形减压发生CSFL的概率分别是下胸段的21.9倍和33.1倍;OPLL基底比与CSFL发生率显著正相关(OR=1.2,P=0.013)。结论:吸烟史和上、中胸段环形减压、OPLL宽基底是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对于有明确吸烟史、上/中胸段部位及骨化物基底部较宽的胸椎OPLL患者,术中需要积极保护硬膜囊,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钟军 温冰涛 陈仲强 刘鑫 谭磊关键词:脑脊液漏 后纵韧带骨化症 胸椎 经关节突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探讨导致术后短暂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2018年9月,共有29例胸椎OPLL患者在我院行后入路经关节突脊髓环形减压手术,男18例,女11例。年龄27~80岁(52.8±14.6岁);20例为孤立型,5例为连续型,4例为混合型(孤立+连续)。所有患者环形减压均为1个节段,平均椎板减压3个节段。随访30.0±11.7个月(13~50个月),利用JOA评分(11分法)分别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根据Harabayashi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即刻肌力减退将患者分为肌力减退组和无肌力减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病程、术前JOA评分、OPLL位置和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动脉压和术前与术中平均动脉压差,比较两组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和文献中报道可能导致短暂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354min(170.7±74.1min),出血量150~3500ml(1097.9±788.7ml)。术后6例(20.7%)发生脑脊液漏;6例(20.7%)术后即刻出现肌力减退;1例肋间神经痛。术前JOA评分为5.3±2.1分(2~1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9±1.6分(5~1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6.7%~100%[(64.2±21.4)%],其中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无变化1例,优良率86.2%,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症状恶化情况。术后即刻肌力减退组与无肌力减退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中平均动脉压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平均动脉压降低是导致术后短暂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危险因素(OR=1.27,P=0.026,95%CI 1.01~1.57),术中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每降低1mmHg,发生术后肌力减 钟军 温冰涛 陈仲强 刘鑫 谭磊 杨鹏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 疗效 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及其与颈椎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18.3(48~86)岁。随访时间22.7±11.3(9~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C1-2 Cobb角、C2-7 Cobb角、颈椎弧弦距(cervical arc chord distance,CACD)、颈倾角(cervical tilting,CERT)、颅倾角(cranial tilting,CRAT)、颈总角(cervical global alignment,CGA)、T1倾斜角(thoracic 1 slope,T1S),C7倾斜角(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线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入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颈椎功能状态评分(颈痛VAS、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T1S较术前减小1.25°±3.34°(21.38°±7.54°vs 20.13°±7.16°,P=0.004),C7S较术前减小0.44°±4.23°(28.05°±7.72°vs 27.61°±7.81°,P=0.012),C2-7 Cobb角较术前减小5.51°±6.88°(15.92°±12.57°vs10.40°±10.93°,P<0.001),CACD较术前减小1.50±3.92mm (6.94±5.69mm vs 5.44±5.52mm,P=0.003),CERT较术前减小2.23°±5.27°(13.45°±6.37°vs 11.22°±6.78°,P=0.001),C2-7 SVA较术前增大3.35±9.90mm (18.20±9.05mm vs 21.55±10.65mm,P=0.009),C1-2 Cobb角较术前增大2.06°±5.09°(39.56°±0.46°vs 41.62°±0.70°,P=0.002)。末次随访VAS(1.52±1.47分)显著高于术前(1.02±1.12分,P=0.00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2-7SVA、CACD、CGA、C2-7 Cobb角、C1-2 Cobb角、CERT、CRAT的变化相互之间有显著统计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VAS的变化� 杨鹏 温冰涛 格日勒 陈仲强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天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更改引流为常压引流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维持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后进行自行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单节段PLIF病例,其中2017年6月前手术患者均行传统康复措施,纳入对照组,之后手术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纳入早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52例,女性占61.5%(3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15.9岁(23~78岁).对照组61例,患者平均年龄55.0±11.2岁(21~76岁),女性患者占54.1%(33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8.79min vs 117.77min,P>0.05)、术中出血量(306.56ml vs 307.73ml,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拔管时间(3.00d vs 3.15d)及总引流量(390.77ml vs 374.75ml)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ODI和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再手术,1例术后腹胀便秘,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泌尿系感染,4例腹胀便秘,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vs 13.1%,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8.7±3.2d vs 10.2±2.7d,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围手术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但对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无明显影响. 金开基 郭昭庆 徐峰 杨鹏 温冰涛 陈仲强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早期康复 加速康复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腹膜后血肿1例报告 被引量:6 2018年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该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血肿是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相关文献报道较少。2016年9月我院诊治1例PELD术后腹膜后血肿,报道如下, 钟军 温冰涛关键词:腹膜后血肿 进行性 上关节突 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完成的腰椎手术病例共计85例,A组为采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的62例患者,其中28例由具备2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c完成(Ac组),34例由具备25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d完成(Ad组);B组为采用传统操作器械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23例患者,其中10例由医师c完成(Bc组),13例由医师d完成(Bd组)。所有病例术前诊断均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腰椎椎板共计119节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实时记录术中椎板切除时间,手术出血量,统计术中硬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1d及术后1周行ODI评分评估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A组椎板切除平均耗时分别为3.24±0.80min(Ac组)和3.48±0.82min(Ad组);B组椎板切除平均耗时分别为18.84±4.21min(Bc组)和3.72±1.03min(Bd组),Bc组手术耗时较其他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各组手术前后ODI及VAS改善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硬膜损伤2例,B组1例,Ad组神经根损伤1例。结论:采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具备可行性,应用超声骨刀并没有增加硬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于应用骨刀及椎板咬骨钳等普通器械切除腰椎椎板,超声骨刀技术更加容易掌握,学习曲线更短。 杨鹏 温冰涛 金开基 刘鑫 钟军 谭磊 格日乐 陈仲强关键词:超声骨刀 椎板切除术 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