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
- 作品数:96 被引量:27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海绵窦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1例报告
- 2024年
- 海绵窦综合征(CS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常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本文报告1例以右侧面部麻木、右眼胀痛及复视为主要表现的CSS。患者除影像学检查外,还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面神经传导测定、瞬目反射及咬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除存在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及展神经损伤外,同时存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及面神经受损,且咬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病情仍在进展中。本文强调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S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张磊陈彬潘华
- 关键词:海绵窦综合征瞬目反射面神经静息电位
- 额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 潘华翦凡丁则昱陈娜张磊吴青张在强王拥军崔丽英
- 多系统萎缩P型的震颤频率及谐波研究
- 杨硕潘华翦凡陈娜张磊王颖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回顾性分析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相关电生理和临床各项指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CK增高组和正常组的肌力、肌痛、血清钾、U波和病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钾周期性麻痹首发患者CK易升高。CK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的受损程度,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 潘华尹学红王拥军
-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症状
-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11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LEMS的认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1例LEMS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以双下肢无力起病6例,以眼睑下垂、咀嚼吞咽困难、四肢无力起病5例。6例新斯的明试验阳性,3例可疑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重复神经电刺激(RNS)低频递减、高频递增(其中20 Hz刺激递增3例,50 Hz刺激11例均递增)。11例患者均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仅1例轻度升高,该患者同时合并胸腺瘤,其余病例为阴性,11例肿瘤标志物均有升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LEMS的诊断至关重要,对于临床拟诊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在RNS高频20 Hz可疑递增时,需加做高频50 Hz检测,必要时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提高对LEMS的认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及早期发现、优化治疗方案选择及改善预后。
- 李文倩刘朝英张晓静顾珊珊薛银萍杨瑛潘华乞国艳
- 关键词: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查肿瘤标志物重症肌无力
- 肌萎缩侧索硬化38例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表现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特点,并对ALS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LS患者38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疾病患者8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和健康对照34名,行常规头颅MRI、DTI和^1H-MRS测定。结果21%(8/38)的ALS患者可见T2FLAIR序列双侧锥体束走行异常高信号,强度高于皮质灰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央前回(ALS组0.492±0.059,健康对照组0.552±0.045,F=17.150,P〈0.01)、内囊后肢(分别为0.679±0.048、0.727±0.031,F=19.481,P〈0.01)、大脑脚(左侧0.740±0.038、0.761±0.024,F=4.290;右侧0.720±0.044、0.746±0.034,F=3.264,均P〈0.01)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ALS组上述部位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值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降低。ALS组各部位FA值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0.9%、6.6%、2.8%~3.5%,以中央前回处最为显著;内囊前肢、枕叶处的FA值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DTI和MRS检测不仅有助于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高位受累的确认和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促进对ALS病理机制和病损分布的了解。
- 翦凡崔丽英管宇宙潘华丁则昱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弥散磁共振波谱学
- 表现为多脑神经受损的芬兰型家族性淀粉样变性一例
- 2021年
- 目的报道1例芬兰型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1例芬兰型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唇腺、直肠及皮肤活组织检查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患者为60岁女性,50岁出现左侧面瘫,55岁出现右侧面瘫及口唇增厚,56岁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体检可见相应脑神经受累体征及皮肤菲薄光滑等改变。裂隙灯显示角膜呈晶格样改变。电生理结果显示双侧腕管综合征;双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分化欠佳,潜伏期延长,双侧C7以上、T12以上至双顶皮质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3个部位的活组织检查均提示腺体周围基底膜及血管壁存在淀粉样物质沉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凝溶胶蛋白(GSN)基因的4号外显子存在c.654G>T杂合突变,相应蛋白187位点由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p.D187Y)。结论芬兰型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以进行性多脑神经病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晶格样角膜病变和皮肤改变,可伴视神经及深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电生理异常,并存在GSN基因D187Y突变。
- 陈彬张在强牛松涛邰宏飞潘华董格红瞿远珍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 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DLRPN)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15例DLR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学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非对称性双侧下肢局灶性疼痛,随疾病进展出现肌无力、肌萎缩,下肢近端较远端易受累。15例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周围神经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或消失,伴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F波、H反射未引出波形或潜伏期延长。针极肌电图显示下肢多个肌节失神经-神经再支配性改变,伴腰段脊旁肌受累。结论DLRPN临床表现具有阶段性、致残性,完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明确诊断、病变范围、程度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邰宏飞潘华张在强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电生理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的≥60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165例。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组90例,无周围神经病组(NDPN)75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DPN组与NDPN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BG)、HDL-C、医嘱依从性、家庭凝聚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DL-C、Hb与DPN发病呈负相关(OR<1),病程、HbA1c、医嘱依从性差与DPN发病呈正相关(OR>1),提示糖尿病病程、HbA1c、HDL-C、Hb、医嘱依从性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
- 张英超杨桢潘华陈娜马力王晨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神经病变
- 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招募的20~65岁糖代谢异常风险人群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前瞻性收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患者,排除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受损的其他病因及神经根病患者。依据2010年多伦多共识多发性神经病(PN)临床诊断标准,按照是否存在PN的症状体征,将患者划分为临床PN组和临床无PN组。对所有患者行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检测、交感皮肤反应、心率变异率及电流感觉阈值测定(CPT),比较各项检查的异常率,比较临床亚组间各项电生理检查异常率的差异。结果最终入组糖尿病前期患者共73例,依据多伦多共识标准可诊断为临床PN的患者仅20例(27.4%)。患者的CPT异常率为68.5%(50/73),显著高于F波、下肢NCS、上肢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查、交感皮肤反应、心率变异率的异常率[分别为2.7%(2/73)、0(0/73)、26.0%(19/73)、6.8%(5/73)、5.5%(4/73),McNemar二项分布精确检验,均P<0.001]。采用2000 Hz、250 Hz和5 Hz的正弦波电刺激,通过CPT分别检测粗髓鞘、薄髓鞘和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的感觉阈值。糖尿病前期患者手部无髓鞘的小纤维(C纤维)异常率[21.9%(16/73)]较粗髓鞘的大纤维(Aβ纤维)异常率高[8.2%(6/73),χ^(2)=5.352,P=0.021];足部薄髓鞘(Aδ纤维)和无髓鞘的小纤维(C纤维)异常率[42.5%(31/73)和39.7%(29/73)]均较粗髓鞘的大纤维(Aβ纤维)异常率高[11.0%(8/73),χ^(2)=18.508、15.965,均P<0.001)。临床PN组与临床无PN组相比,CPT[90.0%(18/20)与60.4%(32/53),χ^(2)=5.904,P=0.015]和交感皮肤反应[20.0%(4/20)与1.9%(1/53),P=0.016]的异常率显著增高。结论糖尿病前期的周围神经病变多无症状或为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糖代谢异常早期最易累及无髓鞘和薄髓鞘的小纤维,可通过选择性检测小神经纤维功能
- 翦凡陈琳陈娜李景芬王颖张磊程凤杨硕王恒恒华琳王瑞青刘阳潘华张在强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感觉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