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异体
  • 5篇异体移植
  • 4篇细胞
  • 4篇复合组织异体...
  • 3篇皮瓣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基因
  • 3篇复合组织移植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移植免疫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转染
  • 2篇同种异体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潘华
  • 12篇郭树忠
  • 6篇刘丹
  • 5篇王璐
  • 4篇张旭东
  • 4篇刘垠
  • 2篇郑岩
  • 2篇易成刚
  • 2篇肖博
  • 1篇宋保强
  • 1篇麦海星
  • 1篇夏炜
  • 1篇李扬
  • 1篇丁坦
  • 1篇澎湃
  • 1篇刘云景
  • 1篇韩岩
  • 1篇马显杰
  • 1篇夏文森
  • 1篇周志强

传媒

  • 10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医药与保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转染CTLA-4Ig抑制大鼠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融合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Ig)局部转染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作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模型。将受者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只灌注PBS溶液;B组(阴性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EGFP);C组(基因治疗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AdCTLA-4I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及存活天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CTLA-4Ig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①A组、B组皮瓣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1.5)天和(7.1±1.6)天,C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为(10.4±2.3)天,C组存活期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移植皮瓣病理学检查:术后第7天,A组与B组移植皮瓣均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而C组排斥反应较A组和B组轻微,但C组术后第11天也表现出严重急性排斥反应;③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各组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L-2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血清IL-2水平在第3天、第7天时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基因转染模型,皮瓣灌注AdCTLA-4Ig能获得融合基因在移植复合组织中的表达,局部产生的CTLA-4Ig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赵克锋潘华肖博李扬郭树忠
关键词: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LA-4IG基因治疗急性排斥反应
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一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检测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ye fluorescence index,DFI)。一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与坏死的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皮瓣组织活力间的关系,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对猪皮瓣血循环的判断规律;在此基础上,复制皮肤撕脱伤模型,分别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和传统荧光法对撕脱皮瓣组织坏死面积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二者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一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为43%,平均成活面积57%;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2%,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18%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坏死面积预测的误差为12%,传统荧光法为2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猪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可以对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活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宋保强郭树忠夏文森韩岩潘华澎湃刘云景
关键词:皮肤撕脱伤血循环
VEGF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MSCs,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MSCs,转染后用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MSCs表达VEGF蛋白的情况,MTT检测MSCs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SCs不表达CD34和CD45,但表达CD90。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VEGF基因转染MSCs后第5天抗VEGF免疫荧光染色约90%的MSCs呈阳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转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MTT检测结果显示VEGF质粒转染对MSCs增殖无影响。结论:MSC可作为VEGF基因转染的靶细胞用于基因治疗。
郑岩易成刚郭树忠刘丹黄博夏炜潘华隋继强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欧式双眼皮”不可妄求
2006年
潘华
关键词:美容
眼袋的预防与整形
2006年
潘华
关键词:眼袋衰老过程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生理变化下眼睑
建立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 plantarion,CTA)为修复重建外科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烧伤、创伤及面部肿瘤手术切除等造成颜面组织器官缺损畸形,损伤的部位常包括耳、鼻、眼睑和口唇等体表器官,其修复比较困难。对于严重毁容患者,通过植皮或皮瓣移植等现有的方法难以使患者的容貌恢复正常,应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进行颜面重建修复效果明显优于自体组织移植,
潘华郭树忠
关键词:移植免疫耐受嵌合体复合组织异体移植自体组织移植复合组织移植缺损畸形
bFGF微球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王璐郭树忠伍尚敏潘华马显杰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任意皮瓣存活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 nsplantation,CTA),如手、颜面、喉、腹壁移植等,相对于组织结构相对单一的肾、肝、心、肺等实质性内脏器官移植而言,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的异体移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部分或全部。实体器官移植常常是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复合组织移植的目的在于修复患者某个功能部位的缺失,
潘华郭树忠
关键词:复合组织异体移植移植后实体器官移植复合组织移植
非清髓性方案在诱导大鼠后肢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基于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抗体重组腺病毒(AdCTLA4-Ig)的非清髓性方案在造血干细胞嵌合体诱导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RT1^n)大鼠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为受体。以后肢移植当天记为day0。实验分4组,A组:受体直接给予同种异体后肢移植,移植前不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后连续100d,每天仅给予低剂量环胞素A(CsA),8mg/kg腹腔注射。B组:受体先给予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前第33天至移植后第100天,每日用免疫抑制剂三联方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RAPA,0.2mg/kg)+麦考(MMF,20mg/kg)+甲泼尼龙(MP,10mg/kg),在移植当日及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0天分3次尾静脉注射AdCTLA4-Ig(5×10^9PFU/d),后肢移植前30d接受单次3Gy(照射率0.5Gy/min)低强度全身照射,不予骨髓移植(BMT)。C组:受体预处理方案同B组,移植前30d,在低强度全身照射后4h内给予单次尾静脉注射供体骨髓细胞(100×10^6cells)。D组:受体预处理方案及BMT方法同C组,但大鼠后肢移植供体为第三方动物WF大鼠。在后肢移植后第100天开始,B、C及D组均停止免疫抑制剂三联方案,每日仅给予低剂量CsA(8mg/kg),连续100d,直至大鼠后肢移植物发生排异反应而坏死。通过外周血嵌合率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检测、后肢移植物存活情况观察、移植物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评价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免疫耐受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C组外周血嵌合率移植当日为(38.8±10.6)%,并长期保持稳定,移植后第300天为(29.3±11.9)%,均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停止免疫抑制剂三联方案后移植物存活〉200d,A、B、D组均发生免疫排异,后肢移植物分别存活(8±2)、(18±3)及(20±2)d,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潘华王璐张旭东麦海星刘丹刘垠郭树忠
关键词:细胞毒性试验嵌合体移植物非清髓性
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介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研究中操作难度较大的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操作体会及此动物模型在复合组织移植中的意义。方法:以近交系BrownNorway(RT1n)大鼠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为受体,吻合股动、静脉为供血血管,进行近交系大鼠后肢异体移植。实验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A组)术后不予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组(B组)术后腹腔注射FK506剂量为1mg/kg/天。术后观察移植肢体的排斥情况及其存活时间,并取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对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A组移植皮瓣均在术后(4±1)天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B组移植肢体均可良好存活,存活时间均>100天。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上,A组有血管炎、毛囊炎及真皮炎症等典型急性排斥反应表现;B组均无明显免疫排斥病理学表现。术后IL-2水平与肢体外观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所见排斥反应程度相一致。结论: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复合组织移植模型,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动物模型之一,完善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使模型不断规范化,对复合组织异体移植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潘华王璐肖博张旭东刘丹刘垠郭树忠
关键词: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动物模型移植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