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竟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再生植株
  • 2篇植株
  • 2篇胚轴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苜蓿
  • 2篇苜蓿
  • 2篇下胚轴
  • 2篇灰绿藜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化
  • 1篇营养
  • 1篇植株再生
  • 1篇饲料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子叶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B
  • 1篇维生素B6
  • 1篇光度

机构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作者

  • 4篇潘竟丽
  • 2篇张富春
  • 1篇杨开伦
  • 1篇雒秋江
  • 1篇曾幼玲

传媒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新疆大叶苜蓿植株再生及分子检测的研究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离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目的基因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种...
潘竟丽
关键词:下胚轴再生植株转基因苜蓿分子检测
文献传递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子叶、下胚轴、根的植株再生被引量:7
2007年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0.1~3.0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2.0mg/L+KT0.01~0.5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2.0mg/L+KT0.2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0.5mg/L+NAA0.05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潘竟丽曾幼玲张富春
关键词:子叶下胚轴再生植株
农杆菌介导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新疆大叶苜蓿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抗盐碱苜蓿的新品种,但苜蓿的品种直接影响着其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因此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叶苜蓿转基因体系对于大叶苜蓿抗逆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inn.)的Na^+/H^+反向运输体基因Cg-NHX1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并转化入根瘤农杆菌EHA105,以5-7d苗龄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重组EHA105介导的子叶浸染法将Cg-NHX1基因导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和Southem blot分析,结果表明Cg-NHX1基因已经被整合到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基因组中。研究成功地获得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植株,并在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茵液浓度OD600nm为0.2-0.3,浸染时间20min适宜于子叶愈伤诱导,有利于基因转化植株的获得。
潘竟丽张富春
关键词:转基因苜蓿
维生素B_6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2000年
杨开伦雒秋江李玉梅潘竟丽
关键词: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营养饲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