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平安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基因
  • 2篇宫颈
  • 2篇FISH技术
  • 1篇调经
  • 1篇端粒酶基因
  • 1篇性子宫出血
  • 1篇筛查诊断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样病...
  • 1篇失调性
  • 1篇失调性子宫出...
  • 1篇唐氏综合征
  • 1篇排卵
  • 1篇排卵性
  • 1篇皮内
  • 1篇青春期功能失...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洛若愚
  • 4篇熊平安
  • 2篇张蔚
  • 2篇明蕾
  • 1篇孙艳梅
  • 1篇邹华兰
  • 1篇谭爱丽
  • 1篇陈芬
  • 1篇杨凌云
  • 1篇李金芯
  • 1篇熊霞鹂
  • 1篇魏敏
  • 1篇张杰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ISH检测人端粒酶RNA基因扩增预测宫颈病变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探讨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FISH检测120名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86例子宫颈上皮CIN及14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TERC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发展的相关性。结果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炎症或伴湿疣组宫颈上皮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及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2/120)、2.6%(1/38)、55.6%(10/18)、87.5%(14/16)、100.0%(14/14)和100.0%(14/14)。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SCC/CINⅢ期与CINⅠ期/CINⅡ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Ⅲ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2,P〈0.01);hTERC基因在CINⅢ期和SCC组的阳性表达率用直接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但随着病变加重,SCC组多倍体的拷贝数显著增加(hTERC基因扩增杂交信号≥3:3的细胞数占总异常细胞数的比例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和SCC组中分别为6.12%、7.98%、28.07%和33.97%),且呈渐进性上升趋势。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可作为SCC早期筛查的生物遗传学监测指标。
明蕾洛若愚熊平安杨凌云张杰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应用FISH技术在唐氏综合征筛查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FISH实验方法结合血清学检查对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共收集100例孕16-22w的孕妇羊水标本进行产前遗传学疾病筛查和诊断。结果FISH筛查100例孕妇,其中2例为唐氏综合征高分险病2例,与染色体分析检查相符,占总筛查人数的2%;其中血清学检查筛查出DS高风险25例,占25%。结论孕中期产前FISH诊断可以有效预防唐氏综合征等遗传学疾病患儿的出生;FISH相对于血清学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FISH较染色体分析除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外,操作简便能快速得出诊断结果。
熊平安洛若愚孙艳梅魏敏张蔚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FISH产前诊断染色体分析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调经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调经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患者,经人工周期调经(50例,观察组)和口服复合避孕药调经(35例,对照组)6个周期治疗后,两组撤药性岀血时间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结束后第3月末和第6月末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撤药性岀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3月末和第6月末复查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调理青春期功血中人工周期调经效果较复合避孕药效果好。
熊霞鹂洛若愚熊平安谭爱丽邹华兰李金芯陈芬
关键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调经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功血激素反应大脑中枢
FISH技术检测宫颈癌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非典型增生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是否扩增。方法:118例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其中CIN-Ⅰ组21例,CIN-Ⅱ组11例,CIN-Ⅲ组18例及宫颈癌患者(包括原位癌)38例,其中鳞癌29例,腺癌9例;宫颈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液基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炎组扩增阳性率为10.00%;CIN组阳性率共为87.50%。其中CIN-Ⅰ组为85.71%,CIN-Ⅱ组为90.90%,CIN-Ⅲ为88.89%;宫颈癌组阳性率为89.47%;CIN组及宫颈癌组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信号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非典型增生异常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均伴有该基因的扩增,且在宫颈癌中扩增更明显,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有联系。应用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熊平安洛若愚张蔚明蕾
关键词: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