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科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广播
  • 6篇社会
  • 5篇媒体
  • 4篇音乐节目主持...
  • 4篇社会互动
  • 4篇自我表露
  • 4篇媒介
  • 4篇互动
  • 3篇新闻
  • 3篇收听
  • 3篇私密性
  • 3篇媒介使用
  • 3篇浪漫
  • 3篇互动研究
  • 3篇报纸
  • 2篇电台
  • 2篇移民家庭
  • 2篇偏见
  • 2篇中文报纸
  • 2篇香港媒体

机构

  • 2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1篇熊科伟
  • 3篇申启武
  • 1篇喻季欣
  • 1篇李洁
  • 1篇胡君

传媒

  • 4篇中国广播
  • 3篇新闻界
  • 2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传媒
  • 1篇新闻世界
  • 1篇中国期刊年鉴
  • 1篇东南传播
  • 1篇新闻与传播评...
  • 1篇安徽省第七届...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局“十二五”被引量:1
2012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申启武熊科伟
关键词:广播报刊广告两个维度
亲密关系:是隐藏,还是公开?——中国高校年轻情侣的媒介使用分析
2016年
媒介在浪漫传播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手机和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浪漫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媒介尤其是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本文以深度访谈和网络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以欧文·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如何理解用于与恋人沟通的媒介技术以及情侣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了传播媒介的意义。借助于深度访谈和网络问卷内容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对传播媒介的偏好和使用与他们在浪漫关系上感知到的信息控制有关。他们偏爱手机短信、QQ即时通讯工具等一对一的数字化书写,因为这种传播媒介为他们提供了斡旋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手段,并且以非介入的方式逾越了两个领域的界限,进而保护私人生活免受他人的打探。然而,这不表明所有的中国高校年轻情侣都偏爱不易被人觉察的沟通手段,或者他们不会随着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其偏好。也就是说,在中国高校年轻情侣浪漫传播的语境中,私密性不一定是公共性的对立面。当浪漫关系获得所在社会圈子的普遍认同时,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就会倾向于在公开场合简约地表达爱意,以迎合社会圈子的期待。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推动情侣对各种传播媒介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社交圈子的监视。严密监视和过度拥挤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白领父母的密切关系促成了这种意识。愿意或不愿意,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在彼此交流时通常会考虑窃听者。因监视而产生的信息游戏主要用于处理角色冲突,更确切地说,用于保住面子。隐藏、简约表达、策略性表演、选择性透露或者完全沉默都是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应对他人监视的文化工具箱的组成部分。
熊科伟
关键词:媒介使用私密性公共性
广播服务:突出公益属性 健全应急体系 完善对农广播
2014年
2013年,中国广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广播节目与活动的公益理念不断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对农广播服务更加丰富多彩。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公共服务体系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了保障。
郭嘉悦熊科伟
关键词:广播服务公益属性应急体系对农广播
2015年期刊营销研究综述
2016年
期刊营销是媒介营销的组成部分,也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分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改革不断深入,期刊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期刊营销成为研究的热点,2015年涌现出不少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它们不仅出现在新闻出版专业报刊上,也见诸于经管类杂志和高校学报等专业外报刊。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利用期刊的商品属性进行营销受到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大量新课题的提出给这个领域注入生机与活力。研究成果较之以往更加全面与科学,研究视角更为新颖和丰富,理论厚度愈发深化与拓展。
熊科伟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经济新闻出版
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三种策略——基于当前国内多家电台融合实践的整体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在移动互联大潮涌来的当下,广播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而迫切。在此背景下,广播媒体开展了包括融合发展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造船""借船"和"买船"三种融合模式。本文旨在对这三种融合发展策略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以供广播业界和学界参考与借鉴。
熊科伟
关键词:传统广播新媒体
微博语境下广播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拟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拟社会互动是一种媒介人物取代现实交流对象的交往现象。近年来,微博的发展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之间的拟社会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音乐节目主持人也在广播平台之外,纷纷开设微博粉丝专页与听众互动。本文基于人际关系理论(不确定性降低理论和社会渗透理论),以流行音乐电台听众为研究对象,分析节目主持人的社交魅力、声音魅力,听众的工具性动机、孤独感,以及主持人在微博粉丝专页上的自我表露数量、深度、效价等变量对拟社会互动的影响。此外,本文也探讨白天与夜间的收听情境是否影响上述变量的互动关系。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以收听特定知名广播节目的群体为研究样本,有效问卷为303份(N=303)。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主持人的社交魅力、声音魅力与听众的拟社会互动体验存在正向关联,听众的工具性动机与孤独感则没有显著影响。在主持人运用微博粉丝专页进行自我表露方面,深度最具影响力,而数量与拟社会互动存在负向关联,显示主持人自身信息的深度才是关键,过多和不足都有反效果。本文还对白天和夜间收听情境进行比较,发现白天收听情境与整体收听情境相同,但在夜间收听情境中,主持人自我表露的效价对拟社会互动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本文着重探讨广播融合微博这一新形态的媒介使用对听众拟社会互动体验的影响,并分析此形态下的听众新面貌。
熊科伟
关键词:孤独感自我表露
从“社会问题制造者”到“跨‘国'贸易尖兵”:台湾东南亚配偶家庭媒体形象的建构与变迁(2005-2015)
台湾社会由原住民、客家、闽南人、汉族以及近20年来逐渐融入台湾社会的东南亚移民组成,具有充满丰沛多彩的族群文化,由于整体人口中的族群多元性有限,加上婚姻移民与台湾社会有着更为多样且重大的联结,大量东南亚婚配移民的进入触发...
熊科伟
关键词:媒体话语社会建构
香港媒体对大陆移民家庭的偏见性描述研究——以2005-2006年香港中文报纸相关报道为例
大陆移民家庭问题多年来一直是香港社会议论的热点。由于害怕新移民'攫取'社会福利和其它资源,当地居民总是对其持有负面情绪。香港媒体,尤其是当地中文报纸,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对抗新移民群体的利器。大陆移民通常被描绘成社会寄生虫...
熊科伟
关键词:香港媒体
文献传递
富裕的现代生活还是较高的社会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的媒介形象研究
2017年
本文以文献分析和口述史访谈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研究理论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20世G80年代的中国媒体如何将电视呈现为富裕的现代生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在谁拥有电视这一问题上媒体所赋予电视的理想化涵义。具体而言,本文分析其他媒介形态,主要是印刷媒介,如何让电视传播一种与人们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相去较远的“新”文化价值——迈入现代化和变得富裕。实际上,电视所象征的内容源自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电视在本质上类似于其它现代技术产品,因为它对中国人的现代化未来作出了同其它现代技术产品一样的承诺。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激发了中国人拥有电视,然后通过他们观看的节目为其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尽管拥有电视不能证明人们生活富裕或现代化,但是它为人们学习或模仿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条路径。这种学习或模仿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生,并同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一道,在多个维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电视的普及首先由政府政策发起,电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展示了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大环境如何使电视观看活动成为可能,电视如何与人的能动性相互作用,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如何成为由西方技术和文化塑造的现代化的合法部分。
熊科伟
关键词:中国电视媒介形象社会地位
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
近年来,微博的发展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之间的拟社会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降低理论和社会渗透理论,以流行音乐电台听众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分析节目主持人的社交魅力、声音魅力,听众的工具性动机、...
熊科伟
关键词:音乐电台自我表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