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棉花
  • 2篇育种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抗病
  • 1篇多熟
  • 1篇多熟制
  • 1篇选育
  • 1篇油菜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施肥
  • 1篇施肥量
  • 1篇施用
  • 1篇施用量
  • 1篇熟制
  • 1篇品种选育
  • 1篇种植密度
  • 1篇良种
  • 1篇良种繁育

机构

  • 10篇江苏沿海地区...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苏沿江地区...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淮阴教育学院

作者

  • 10篇狄文枝
  • 8篇金芝芳
  • 7篇潘群斌
  • 6篇蔡立旺
  • 6篇周步海
  • 5篇戚永奎
  • 2篇韩世杰
  • 2篇承泓良
  • 1篇张治伟
  • 1篇李大庆
  • 1篇程兆堂
  • 1篇彭金城
  • 1篇崔士友
  • 1篇蔡万清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江西棉花
  • 1篇中国棉花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麦(油)后棉的栽培与育种被引量:2
1991年
麦(油)后棉,巳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种植制度之一。即大元麦后移栽棉,油菜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大元麦后直播棉,油菜后直播棉。该种植制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麦后移栽棉为例,比麦套棉每亩增产粮食50—75千克,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9—18.5%,并能减轻某些病虫危害。 麦(油)后棉苗期生长速度快,移栽时个体大;株高增长高峰期后移,果枝增长高峰期与株高增长高峰期重叠,蕾数前少后多,果枝增长高峰值低而长;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前慢后快,只有一个成铃高峰。技术要求培育大壮苗,合理密植,准确化控和适当延期打顶。 中熟棉品种改作麦(油)后短季栽培,棉花要减产5—10%。以北方早熟品种在本省作麦(油)后栽培,成铃率低(4.24个百分点)、衣分低(1.56个百分点)、单铃籽棉重轻(0.22克),衣指轻(0.33克)、后期易早哀。适合我省麦(油)后短季栽培的棉花品种模式:苗期快发,耐迟播,植株偏矮,避台风;吐絮集中,秋季避连阴雨。
韩世杰承泓良狄文枝张柱汉
关键词:栽培技术品种选育
江苏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991年
自1949年以来,江苏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品种内杂交在棉花良种繁育上的应用始于1956年,但棉花品种内杂交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均无明显效果。1965年2月,农业部在江苏南通举办的全国棉花良种繁育讲习班上,讨论修改了1956年颁发的“关于棉花原种繁育工作方法<试行草案>”,废除了品种内杂交,确定了单株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的改良混合选择法,即株行圃、株系圃和原种圃的“三圃制”。有关研究指出,原种三代皮棉产量比原种减产6.2—11.4%,田间纯度和纤维整齐度都下降到90%以下,故原种利用年限不宜超过三代。考查品种纯度的三个主要标准是:纤维整齐度应在80%以上,多毛大白子、绿子、稀毛子、稀毛绿子和光籽等杂子的比例小于5%;株型、铃型和叶型异于原品种的杂株率小于2%。实践上,应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考查,才有更大的可靠性。 基于对棉花品种退化实质再认识而提出的棉花自交混繁法,于1989年3月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研究在理论上有创新,技术上有突破,可以进行示范和推广,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对棉花原种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棉花生产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针对现行棉种生产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江苏省盐城市创建了棉花“育种?
狄文枝金芝芳
关键词:棉花良种繁育
江苏省发展麦(油)后棉生产的技术对策被引量:3
1989年
一、麦(油)后棉在增粮增棉中的作用与地位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1985年以来,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除了政策因素外,粮棉矛盾突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振兴我省棉花生产,除进一步提高单产外,还要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多熟制,合理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增粮增棉。
狄文枝程兆堂金芝芳韩世杰韩广芹崔士友张柱汉彭金城承泓良张治伟李大庆
关键词:油菜棉花多熟制复种
棉花花铃肥施用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花铃肥是棉花一生中施肥较多、较集中的一次。试验结果表明,花铃肥施用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亩施纯氮7.5公斤的用量为适宜,表现早熟、高产、优质,较亩施纯氮12.5、15公斤的增产15,96%、23.27%;前期收花量(10/31前)较亩施纯氮 12.5、15公斤的增产 32.67%、54.82%。在 0~7.5 公斤/亩的施氮量范围内,棉花纤维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亩施纯氮15公斤的处理纤维品质较差。花铃肥用量过多,既增加了成本,又导致减产。效益降低,是不可取的。
潘群斌狄文枝金芝芳周步海蔡立旺戚永奎
关键词:花铃肥棉花施肥量
苏棉6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1993年
抗枯萎病棉花品种苏棉6号,是1983年以冀合24—1为母本,AC241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它具有结铃性强、早熟性好、铃壳薄、吐絮畅、衣分高、色泽白、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高抗棉枯萎病等特点。1991~1992年参加省抗病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较对照盐棉48增产极显著。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周步海蔡立旺戚永奎潘群斌金芝芳狄文枝
关键词:棉花生物学栽培
棉花品种丰产性结构分析及在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5
1991年
丰产性是棉花品种的属性之一,它是对一定生态条件适应程度的反应。构成品种丰产性的因素主要有结铃性、铃重、衣分、衣指、籽指等。这些性状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构成产量的主次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就在江苏沿海地区生态条件下,棉花结铃性、铃重等5个性状在构成丰产性中所起的作用、地位、遗传相关关系及对提高产量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建立选择的数学模型进行初步研究,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周步海狄文枝金芝芳潘群斌蔡立旺
关键词:棉花高产育种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6号
1993年
一、选育经过苏棉6号原系号为盐1015,是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其选育经过是:1983年以河北省棉花育种合作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材料冀合24-1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从美国引进的优质材料AC241(编号82-2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83年冬到海南岛加代,1984年种植杂种圃,编号联选12,同时进行病圃鉴定.1985年继续种杂种圃,编号0073.1985年秋从0073中选择早熟、丰产、抗病的单株,1986年种入株行圃,编号1169,进行比较鉴定.1987年继续种植株行比较,编号1015.1988年升入本所品种比较试验。
狄文枝金芝芳潘群斌周步海蔡立旺戚永奎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抗病性
常规棉在抗病棉花育种中的作用
1992年
棉花品种习惯上分为常规棉和抗病棉品种。常规品种,如国外引进的岱15,国内育成的鲁棉1号、泗棉2号等都是全国推广面积大的品种,对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较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枯、黄萎病的蔓延,常规品种已逐渐不能适应棉花生产的需要,
蔡立旺狄文枝金芝芳潘群斌周步海戚永奎
关键词:棉花常规棉抗病棉育种
提高迟发棉苗素质的补救措施
1989年
近年,江苏沿海棉区常因气候影响造成棉苗迟发,播种1月后,棉苗素质远达不到壮苗标准,移栽后生长迟缓,导致发育进程延迟,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本试验旨在探讨迟发棉苗的补救措施。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盐棉48。试验处理:(1)30天移栽(称早栽);(2)
潘群斌狄文枝蔡万清
关键词:棉花棉苗
苏棉6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2
1995年
苏棉6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潘群斌,戚永奎,蔡立旺,周步海,金芝芳,狄文枝(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0)苏棉6号(原名盐1015)是我所最新培育的高产抗病品种,199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已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50万亩以上...
潘群斌戚永奎蔡立旺周步海金芝芳狄文枝
关键词:棉花种植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