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国
- 作品数:64 被引量:1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结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结肠癌是一个很重要的健康问题,在全球有很高的发病率。结肠息肉是结肠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提高对结肠息肉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钙卫蛋白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粪钙卫蛋白在胃肠道炎症性病变中高表达,特别是对炎症性肠病的病情活动评估及预测复发等方面已有较明确结论。结肠息肉作为肠道炎症病变的结果,也有研究证实结肠息肉患者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是升高的,现综述如下。
- 马新力王义国
- 关键词:钙卫蛋白结肠息肉结肠癌肠道炎症炎症指标
- MARS人工肝治疗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观察
- 急性重症肝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功能衰竭导致肝性脑病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死亡率高达80%以上。2005年4月以来我院应用 MARS 人工肝系统支持治疗急性重症肝炎17例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王义国陈自平李双玲赵军燕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素E_1治疗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 2004年
- 夏明慧綦素霞李双玲王义国徐昌青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 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停药后的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药类占39.13%、抗结核14.49%、抗生素占9.42%、皮肤科用药占7.97%、免疫抑制剂占12.31%、解热止痛剂占3.62%、神经系统占4.35%、消化系统占2.90%、化疗药占2.90%、内分泌和代谢药占2.17%、其他占0.72%。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2%、胆汁淤滞型占40.5%、混合型占23.3%。 结论:抗菌素引起的肝损害减少,中药引起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 王义国闫明先刘倩李洪臻
- 关键词:肝疾病化学诱导病因
-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掀起了一个世界性高潮,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元素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健康与体内的许多微量元素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为:锌、铜、铁、碘、硒、铬、钴、锰、...
- 王义国
- 关键词:微量元素抗病能力生物学作用
- 文献传递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体表胃电节律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体表胃电节律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Polyg。印hHR双电极胃电记录仪记录25例GERD患者(GERD组)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餐前和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的百分比、胃动过缓的百分比、胃动过速的百分比、主频率(DF)、餐后与餐前主功率之比(PR)、DF不稳定系数(DFIC),以及不同症状积分的GERD患者正常节律的百分比、DF、DFIC。结果GERD组患者餐前、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的百分比、DF低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的百分比、胃动过速的百分比、DFI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RD组患者餐前胃电正常节律的百分比、DF低于餐后,而胃动过缓的百分比、DFIC高于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症状积分的GERD组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积分组间胃电节律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ERD患者存在胃电生理活动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GERD的发病机制之一。
- 孟欣颖刘红徐昌青王义国王文奇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电图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孟欣颖张慧王文奇王义国朱有玲王学勤
-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杨宏丽王义国孟欣颖徐昌青王文奇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人源性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人源性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IRES-core,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核心蛋白及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QSG7701/core组细胞凋亡率为(1.34±0.07)%,低于QSG7701组(2.35±0.11)%和QSG7701/pcDNA3.1组(2.58±0.1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转录因子NF-κB表达上调。结论 HCV核心蛋白上调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可能是抑制人源性肝细胞QSG7701凋亡的主要机制。
- 曹统王义国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转染肝细胞NFΚB
- 肝硬化伴院内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 2002年
-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院内感染自发性腹膜炎(SBP)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观察162例院内感染SBP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肾功能损害(RI)的演变过程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有SBP的患者肾功能损害(SBP-R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P<0.05),63例发生SBP-RI的患者中,进展型SBP-RI占36.51%,稳定型SBP-RI占33.33%,一过型SBP-RI占30.16%,进展型和稳定型SBP-RI死亡率(73.91%、42.86%)显著高于无SBP-RI者(16.16%),一过型SBP-RI(15.79%)不增加死亡率。引起SBP-RI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它的高死亡率与肾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 王义国阎明先张建娜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损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