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海

作品数:88 被引量:303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肠癌
  • 22篇胃癌
  • 18篇肿瘤
  • 15篇手术
  • 13篇直肠
  • 12篇直肠癌
  • 11篇淋巴
  • 10篇细胞
  • 9篇结肠
  • 9篇结肠癌
  • 7篇蛋白
  • 7篇切除
  • 7篇胃肠
  • 7篇胃肿瘤
  • 7篇肝转移
  • 7篇包虫
  • 6篇直肠肿瘤
  • 6篇手术治疗
  • 6篇免疫
  • 6篇老年

机构

  • 87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作者

  • 88篇王云海
  • 31篇张文斌
  • 31篇李涛
  • 30篇何铁汉
  • 26篇文西年
  • 26篇许新才
  • 14篇陈兵
  • 7篇徐艺可
  • 6篇肖开提阿不都...
  • 6篇温浩
  • 6篇赵晋明
  • 4篇王理
  • 4篇刘兵
  • 4篇徐宝国
  • 4篇阿不都外力·...
  • 4篇高华
  • 3篇杨永栋
  • 3篇韩玮
  • 3篇金钟
  • 3篇白磊

传媒

  • 28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新疆医学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癌症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测的研究进展
2011年
胃癌发病率在当前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2位。肿瘤复发及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胃癌患者即使经根治性手术仍有50%左右术后因各种复发和转移导致治疗失败。
徐宝国王云海
关键词:胃癌患者肝转移肿瘤复发根治性手术癌发病率
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泡球蚴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6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泡球蚴的作用。方法泡球蚴体外培养5周后,收集囊泡,随机分为17组,每组约120~140个囊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进行培养,①单独用药组:阿苯达唑组(1μg/ml、10μg/ml)、伊曲康唑组(0.7 mg/ml)、伊维菌素组(1.75 mg/ml)、米替福新组(0.5μg/ml、2.5μg/ml和7.5μg/ml)、硝唑尼特组(0.1μg/ml、1μg/ml和10μg/ml)、利福平组(10μg/ml);②联合用药组:硝唑尼特联合阿苯达唑10μg/ml+10μg/ml组、10μg/ml+1μg/ml组、1μg/ml+10μg/ml组和1μg/ml+1μg/ml组;③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2μl/ml)和空白对照组。培养6周,观察囊泡塌陷情况,对囊泡进行计数,并绘制囊泡曲线。6周后停药,联合用药组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泡球蚴囊泡生长情况。将各药物组体外培养的泡球蚴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饲养8周后处死并剖检观察小鼠腹腔内有无泡球蚴生长并称重,测试泡球蚴活力。结果伊维菌素、米替福新和利福平对泡球蚴无抑制或杀灭作用。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在体外均能抑制泡球蚴的生长或杀灭泡球蚴(P〈0.05),高浓度的硝唑尼特(10μg/ml)更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硝唑尼特与阿苯达唑以不同的浓度联合用药,停药后分别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各组均无泡球蚴囊泡生长。泡球蚴活力测试发现,单独用药组中,除硝唑尼特(10μg/ml)组所有小鼠、阿苯达唑组5只小鼠和联合用药组所有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的腹腔中均有泡球蚴生长。结论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体外对泡球蚴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硝唑尼特和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可提高抑制效果。
买合皮热提汗.艾尔肯王云海赵晋明白磊
关键词:泡球蚴阿苯达唑伊曲康唑BALB/C小鼠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处理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出现术中出血、术中肠破裂等并发症中转开腹患者15例,开腹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可,在7~14 d内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如出现并发症及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以保证患者安全。
许新才王云海李涛肖开提阿不都卡德尔文西年何铁汉张文斌
关键词:腹腔镜术中并发症
结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结肠癌患者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S LN进行了定位,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检出SLN及区域淋巴结。对所有淋巴结行常规HE染色,HE染色为阴性的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SLN 65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4%。HE染色共发现有SLN转移者9例,17枚,患者SLN转移率为35%;SLN阳性率为26%。除SLN外的403枚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在区域淋巴结内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LN转移的发生率为54%。结论:SLN活检能够预测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对SLN行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指导术后病理分期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李涛王云海刘兵张文斌许新才陈兵
关键词: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切取淋巴结1225枚,每例平均切除13-49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同步检测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对比分析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IHC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的转移率从HE染色的74.5%分别上升为83.6%和90.9%;IHC和RT-PCR法检测微转移度分别为7.4%和17.3%;经IHC和RT-PCR法检测重新分期率分别为20.0%和40.0%;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与肿瘤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肿瘤Lauren分型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HC和RT-PCR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微转移与胃癌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李涛陈兵王云海何铁汉张文斌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附15例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镜检查4例,B超检查15例。CT检查14例.小肠造影3例。结果:15例GIST中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1例。术中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术前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
第12组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行包括第12组淋巴结在内的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2或以上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3.1%、2.2%,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胃上部(U区)、胃中部(M区)、胃下部(L区)及全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28.6%、14.8%和83.3%, 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M、L各区(P<0.05);肿瘤直径≤5 cm及>5 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和0,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
王云海何铁汉陈兵李涛文西年阿不都外力张文斌
关键词:胃癌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 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 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何铁汉李涛王云海张文斌陈兵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
胃肠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X线钡剂检查16例,小肠造影3例,内窥镜检查35例,B超检查38例,CT检查37例。37例GIST行手术切除,1例GIST术中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切除率97.37%,3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5、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5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4、7、10、11、12个月出现肝转移。30例病人随访至今仍无瘤生存。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以手术与药物综合治疗为主,胃部GIST发生转移的机会大于其它部位的GIST,转移的脏器多位于肝脏。
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陈兵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诊断及治疗。方法:X线钡剂检查16例,小肠造影3例,内窥镜检查35例,B超检查38例,CT检查37例。37例GIST行手术切除,1例GIST术中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切除率97.37%,3例胃部GIST分别于术后5、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5例胃部GIST分别于术后4、7、10、11、12个月出现肝转移。30例病人随访至今仍无瘤生存。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胃部GIST发生转移的机会大于其它部位的GIST,转移的脏器多位于肝脏。
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陈兵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