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公 作品数:58 被引量:213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方法 :69例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 2 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结果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减低 ,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 ;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无临床症状易被临床忽视 ,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杨朝宽 赵士超 王光公 徐金义 徐文静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率变异 替罗非班联合不同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不同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纳入低剂量组,偶数纳入高剂量组,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推注替罗非班,在此基础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经靶向灌注导管于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重组尿激酶原10 mg、2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校正TIMI血流计帧数(c TFC),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门球时间、血栓抽吸次数、置入支架数量,术前、术后每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术后24 h内出血率和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低剂量组TIMIⅢ级为91.43%、TMPⅢ级为94.29%、c TFC为(22.00±1.62)帧,与高剂量组的97.14%、97.14%、(21.56±1.30)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30%、30%~70%、>70%分别为5.71%、54.29%、40.00%,与高剂量组的1%、16%、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心肌灌注有效率为94.29%,与高剂量组的97.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门球时间为(57.30±5.29)min、术中血栓抽吸次数为(2.01±0.48)次,均低于高剂量组的(68.45±8.11)min、(2.56±0.6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置入1个支架、2个支架、多个支架占比分别为20.00%、54.29%、25.71%,与高剂量组的17.14%、62.86%、2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K-MB术后峰值、达峰时间分别为(392.52±41.18)U/L、(13.18±1.60)h,与高剂量组的(400.05 陈未 王光公 陈晓杰 赵晓鹏 张应福 万海同 尚菊菊 仇盛蕾关键词: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重组人尿激酶原 青蒿素抑制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复合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青蒿素抑制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复合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蒿素组,每组10只。其中10只不结扎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青蒿素组大鼠建模前灌胃25 mg/kg青蒿素,模型组和对照组建模前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造模1 d后采用生化酶法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Ⅰ(cTnⅠ);采用TTC染色分析3组大鼠梗死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大鼠心肌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NLRP3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青蒿素组大鼠血清CK-MB、LDH和cTnⅠ水平[(2424.30±199.06)U/L、(1128.30±118.46)U/L、(35.26±3.56)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4105.10±191.55)U/L、(1682.00±155.21)U/L、(73.46±8.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0、8.968、12.890,P<0.05)。青蒿素组大鼠心肌梗死百分比[(28.05±4.51)%]明显低于模型组[(46.07±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5)。青蒿素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92.80±7.94)、(81.40±4.50)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172.60±11.62)、(117.70±7.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0、12.640,P<0.05)。青蒿素组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1和NLRP3表达水平(1.37±0.10、1.34±0.05)明显低于模型组(1.80±0.11、2.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2、14.670,P<0.05)。结论青蒿素通过抑制NLRP3复合物活性,降低IL-1β和IL-18表达水平,进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起保护作用。 杜娟娟 沈淑馨 丁守坤 王光公 罗萍关键词:青蒿素 300例健康成人心室晚电位分析 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对300例正常健康成人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结果作了分析。判别心室晚电位的三项参数即滤波后总QRS时限(TQRSD);QRS波终末低于40μV的时限(Under 40μV);QRS波终末40ms电压之均方根值(Last40ms)在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QRSD在25、40、80 Hz频响滤波时,60岁以上组与40岁以下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TQRSD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宽倾向。将本文正常值与国外研究作了对比,提出心室晚电位阳性判别标准。 高恩民 周炎林 王光公 王永恩 牛玉顺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心室晚电位 正常值 一种按压止血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压止血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开合机构用来打开或者闭合止血器,所述开合机构与连接环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半圆环,所述半圆环的内表面固定连... 丁守坤 马艳玲 王光公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7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行单支架置入者(35例)与行双支架置入者(36例),术中置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分支的术中表现再进行分组调整;观察2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节段内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3例由单支架组调至双支架组,5例由双支架组调至单支架组;64例完成1a随访,其中行单支架置入治疗33例,双支架置入治疗31例;2组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节段内血栓发生率(3.03%、3.03%、3.03%)与双支架组(3.22%、3.22%、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分支血管的节段内再狭窄率(30.30%)高于双支架组(9.68%)(P<0.05)。结论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可降低节段内再狭窄率。 王光公 王丽霞 李永强 杜松 郭雷生 罗萍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肥大逆转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肥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分别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各项指标,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血管紧张素Ⅱ。结果:高血压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管紧张素Ⅱ(ng/L),Ⅲ型前胶原(μg/L),透明质酸(μg/L),室间隔厚度(mm),左室后壁厚度(mm),左室舒张内径(mm),左室重量(g),左室重量指数(g/m2)均有一定的下降(P<0.05),一氧化氮(mm o l/L)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有同样的降压作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肥大的机制不同,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容易依从,值得临床推广。 赵士超 韩跃刚 吴淑伦 王光公 王留义关键词:高血压 苯那普利 心肌纤维化 左室肥大 美托洛尔与心律平对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对比研究 1995年 86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美托洛尔用心律平,4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VLP.结果表明:心律平虽能有效控制VA,但不能使阳性的VLP转阴,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2/40),而美托洛尔不但能较好控制VA(38/46),且可使阳性的VLP逆转(39/46),又无致心律失常及其它明显副作用,50~100mg/d剂量与疗效之间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对VLP阳性的VA药物治疗,只要无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禁忌症,应首选美托洛尔. 高恩民 杨朝宽 王光公 周炎林 李杭生 牛玉顺 韩建国关键词:室性 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美托洛尔 心律平 左心耳封堵术和单纯抗凝治疗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2019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 77%,其中80岁以上老年患者约占30%,患病人口约为800万[1].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3].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开始开展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一种新方法,虽有研究证实其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4],但缺乏有效的前瞻性研究.因此,我们通过比较左心耳封堵术和口服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临床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丁守坤 罗萍 王光公关键词:心房颤动 华法林 血栓 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疗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累计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K-MB表达水平、肌钙蛋白表达水平、累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能显著改善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有利于预后。 杜松 罗萍 王光公 李永强 丁守坤 赵宗磊 王丽霞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