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嘉羚

作品数:20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荆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理
  • 9篇免疫
  • 7篇细胞
  • 6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组化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癌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学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乳腺
  • 2篇兔眼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作者

  • 20篇王嘉羚
  • 12篇虞积耀
  • 12篇胡明
  • 10篇路平
  • 8篇孟宇宏
  • 7篇宁浩勇
  • 6篇康筱玲
  • 5篇姚林
  • 4篇郑集义
  • 4篇刘肖
  • 3篇彭秀军
  • 2篇夏敏良
  • 2篇王桂琴
  • 2篇顾汉卿
  • 2篇黄英杰
  • 1篇郝艳
  • 1篇丁彦青
  • 1篇芮海涛
  • 1篇黄勇
  • 1篇樊小明

传媒

  • 8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反相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被引量:7
1999年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得到公认[1]。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采用特异性结核菌探针,通过微孔板反相杂...
王嘉羚虞积耀胡明路平夏敏良姚林郑集义
关键词: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
子宫腺瘤样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方法,观察2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凝血因子Ⅷ(F_(Ⅷ))、角蛋白(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肿瘤细胞中F_(Ⅷ)及CEA阴性;keratin及vimentin阳性,共存在肿瘤细胞内。电子显微镜下见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并见张力原纤维,腺腔被覆上皮表面有大量细而长的微绒毛。提示:腺瘤样瘤是一种间皮瘤。
虞积荣王嘉羚
关键词:子宫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超微结构
卵巢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报道2例卵巢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卵巢PTC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2例均无临床恶性和转移的证据,但根据组织学特点可以诊断为恶性甲状腺肿(PTC),根治性手术后未进行其他辅助治疗。结论卵巢恶性甲状腺肿是少见肿瘤,诊断标准与颈部甲状腺的恶性病变相同,乳头状癌可见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核,因其少见,治疗方法尚未统一。
路平虞积耀王嘉羚孟宇宏胡明段玮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
散发型内脏肌病──附1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散发型内脏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继发性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散发型内脏肌病的尸体解剖标本通过光镜、电镜、组化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为:消化管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纤维化,VG染色红染的胶原纤维呈蜂窝状排列,免疫组化Actin在肌层呈散在弱阳性表达。电镜下,胶原纤维分割包绕平滑肌细胞,肌膜不连续,肌丝紊乱,线粒体扩张,空泡变性。结论散发型内脏肌病为一种罕见疾病,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频繁呕吐、假性肠梗阻等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王嘉羚胡明夏敏良姚林虞积耀
关键词:散发型病理学尸体解剖
消化性溃疡胃粘膜内分泌细胞的观察
1996年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胃窦内分泌细胞的变化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分泌细胞的变化,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消化性溃疡胃切除标本27例,其中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第一抗体包括抗嗜铬粒蛋白A,胃泌素,胃体抑素,胰高血糖素,五羟色胺,对胃窦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胃溃疡与十二脂肠溃疡内分泌细胞变化不同.在胃溃疡中,萎缩及肠化生较为多见;G细胞与D细胞减少,G/D比值为7.3.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D细胞明显减少,G/D比值为34.5.上述结果表明胃溃疡的发病可能与肠型激素分泌及胃粘膜防护能力下降有关,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与D细胞减少,G细胞功能增强,导致胃酸分泌升高有关.
王嘉羚黄英杰郑集义姚林胡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脑转移伴乳腺癌1例
2007年
路平王嘉羚孟宇宏胡明
关键词:脑转移乳腺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开颅肿瘤切除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王嘉羚路平孟宇宏胡明康筱玲刘肖虞积耀
关键词:肌上皮癌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淋巴结
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形态学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180 d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术后180 d光镜、扫描电镜下行人工晶状体表面分析。结果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少于未修饰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修饰后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异物反应减轻。结论表面修饰提高了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王桂琴董亚利王嘉羚顾汉卿彭秀军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光镜电镜
弥漫型巨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发生在关节内外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2例弥漫型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2例弥漫型巨细胞瘤中,11例发生在膝关节的关节内,1例发生在髋关节的关节外,年龄36~71岁。肿瘤主要由单核细胞样细胞构成,CD68(+);有散在的树突状细胞,desmin(+)、CD68(-)。肿瘤细胞可梭形化,并可见滑膜裂隙样结构和核分裂象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弥漫型巨细胞瘤是肿瘤性病变,呈浸润性生长,可以复发。当细胞形态发生变异或在关节外形成巨大肿块时,容易误诊为恶性,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王嘉羚路平孟宇宏宁浩勇胡明康筱玲刘肖虞积耀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化
肥大细胞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DIN)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该2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意义,并探讨该2两类患者发现年龄方面的变化状态,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MC检测用MC和胶原纤维组合染色法,组织学分级用Patley和Scarff方法。结果2类75例患者(DIN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5例)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8,P<0.0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2,P<0.01)。2类75例患者的病变发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8,P<0.01)。结论MC数量与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两类患者的MC数量是D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是Ⅰ>Ⅱ>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2,P<0.01)。说明MC数量可作为该两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龚悌朱华黄顺东宁浩勇樊小明张玲王虹彭涛陈红梅王嘉羚
关键词:乳腺疾病组织学分级肥大细胞预后判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