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礼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想结合。结果:检测三地15类22种2960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916份,目标菌检出率30.95%。沙门菌、阪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78%、31.12%、24.75%、24.48%、15.56%。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水产品、速冻类、速冻类荤馅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50%、10.96%、20.58%、10.77%、15.92%、12.66%、24.10%。在时间上以05年最高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结论:要严把生肉尤其是鸡、鸭、鱼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关口,防止生肉食品变质;把握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大特征的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促进食品安全。
- 席昭雁汪改宁薛行彩吴荣刘岭张芳潘立马国柱刘长宏李雪梅王安礼岳永杰孙永利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 陕西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监测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方法 2002-2007年检测陕西省8个监测点的14类2 960份食品,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 960份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污染230份,沙门氏菌检出率7.77%。其中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9.10%、21.93%、11.63%、16.59%;熟肉和水产类为检出率5.76%、3.83%;奶类、速冻米面等食品中未检出。在时间上,以2005年检出率最高,20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χ2=12.16,P<0.01);病原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8个血清型,发现了陕西省未曾报道的Q群和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结论要在努力把关生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熟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防止肉食品变质;根据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的特征开展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防范新种群菌株的扩散,保障食品安全。
- 席昭雁张阿峰吴荣张芳潘立马国柱刘长宏李雪梅王安礼岳永杰孙永丽
- 关键词:食品污染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
-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 陕西省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为确定食品卫生监督方向,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2003-2006年送检和抽检的食品样品3203份进行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203份样品中合格2866份,总合格率为89.5%,不合格率为10.5%。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指标超出国家标准规定范围,致病菌均未检出。不同年度间样品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41.87,P〈0.01);送检样品和抽检样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186.82,P〈0.01)不同种类食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410.14,P〈0.01)。〔结论〕(1)企业为追求利益,送检样品往往并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更客观可信;(2)肉类与速冻食品检验结果不容乐观,应加大市场抽检力度;(3)样品种类、包装、来源,采样地点等多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所以仅以合格率评价卫生状况不够全面;(4)加大监督力度,抓好从原料、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 刘长宏王安礼连西兰李雪梅潘立石一
-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污染
- 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陕西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性。方法对近5年(2012-2016年)陕西地区的米面食品中收集到的208株蜡样芽胞杆菌用PCR方法进行呕吐型菌株的鉴别,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鉴别的呕吐型菌株分子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鉴别出8株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分为ST-1050、ST-1606和ST-26三个ST型。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62.5%、5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均为87.5%,对环丙沙星、达托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100%敏感。结论陕西地区米面食品中存在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ST-26是优势型别,应作为陕西防控工作的重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不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 李文涓石一张铮李雪梅张璐孙亮王安礼关蓉晖
- 关键词:米面制品
- 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原虫SSU rRNA基因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区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来自韩城市的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进行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其它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突变位点规律,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有3份标本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成功,其基因序列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夏科氏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在UQ-II突变区有一个位点的变异,并与新疆荒漠虫株、甘肃省利什曼虫株聚为一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与SSU rRNA序列分析结果,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病原体应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 张铮李欣妍刘东立王凤萍王安礼王天海
-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SSURRNA分子鉴定
- 2002年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被引量:11
- 2003年
- 为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2 0 0 2年对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 ,在 5个监测点采集 6类 4 6 8份食品样本 ,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E .coliO15 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共分离到沙门氏菌 4 4株 ,E .coliO15 7∶H75株 ,单增李斯特氏菌 35株。以生肉类食品的污染率为高 (38 5 % )。分离的E .coliO15 7∶H7菌株中有 1株具有stx2、hly、eae毒力基因。调查结果提示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马国柱王安礼刘长宏连西兰潘立张芳
-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
- 陕西省2002~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被引量:38
- 200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2-2006年采集8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772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77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765株,总检出率33.6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31%(536/969)和43.50%(144/331),其次熟肉制品检出率17.57%(71/404)。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6.68%和9.15%;0157:H7检出率为0.66%;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30.15%;生猪肉、生禽肉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达14.81%和26.07%。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9个血清型,并发现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和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5年对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 张芳马国柱潘立刘长宏王安礼李雪梅连西兰石一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食品安全
- 鼠伤寒沙门菌引起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潘立张芳王安礼马国柱连西兰刘长宏李雪梅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新生儿腹泻流行病学
- 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掌握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陕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信息。方法:2002年-2008年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要求和方法,对陕西省监测点内的农贸市场、超市、饭店销售的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O157:H7/NM出血性大肠杆菌开展主动监测。结果:采集样品522件,检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6.3%。3种致病菌都有检出,主要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沙门菌。结论: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存在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严重,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 李雪梅王安礼刘长宏马国柱石一张芳潘立岳永杰
- 关键词:熟肉制品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