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作品数:43 被引量:27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西安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西安地区儿童百日咳85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分析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为诊治百日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西安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百日咳患儿病历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857例百日咳患儿来自城区183例(21.3%),农村674例(78.7%);男女比例为1.211.0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7-9月和2-4月较多,分别占41.5%(355/857例)和25.4%(218/857例);〈6月龄患儿473例(55.2%);已接种百白破疫苗者479例(55.9%);有明确的家庭内咳嗽接触史者492例(57.4%)。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从发病至确诊百日咳中位时间为20 d;有痉挛性咳嗽者836例(97.5%)、面色涨红806例(94.0%)、口周发绀308例(35.9%)、气喘269例(31.4%)、鸡鸣样回声248例(28.9%)、呼吸暂停46例(5.4%);肺部查体有湿啰音761例(88.8%);发热159例(18.5%)。白细胞计数升高505例(58.9%),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702例(81.9%),降钙素原(PCT)升高36例(4.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17例(2.0%);胸部影像学示肺炎673例(78.5%);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50例(5.8%),呼吸衰竭9例(1.1%)。857例患儿中,59例为重症百日咳(6.9%)。经治疗,1周内痉挛性咳嗽症状消失者515例(60.1%),明显缓解者198例(23.1%),无死亡病例。结论西安地区百日咳全年散发,7-9月和2-4月多见,农村儿童多见,〈6月龄未完成基础免疫者发病多见,家庭成员是儿童百日咳的重要传染源,其临床表现主要以痉挛性咳嗽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王军 孙芳 刘瑞清 王小燕 张瑜 张玉凤 徐鹏飞 袁娟 邓慧玲关键词: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点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是一组高度保守的DNA结合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调控着细胞基因的转录。生理状态下HMGB1发挥着核结合蛋白的作用。当释放到细胞间隙后则会起到晚期炎症因子的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HMGB1不仅参与脓毒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肝病、恶性肿瘤等的致病过程,还可参与细胞损伤的修复或致病,在多种疾病及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玉凤 邓慧玲 符佳 王小燕 张瑜 谢燕 袁娟 徐鹏飞 刘瑞清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生物特性 临床疾病 人β-防御素2在EV71型手足口病中的表达及免疫作用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2(HBD2)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90例为病例组,其中包括普通型60例(普通型组)和重型30例(重型组),收集同期内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做为正常对照组,用ELASA方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HBD2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浓度,对结果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V71型手足口病血清HBD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B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血清HBD2水平与其IgM水平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52,P<0.05)。结论HBD2做为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在EV71感染后被诱导产生,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在手足口病适应性免疫功能抑制的状态下,对维持免疫平衡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王军 邓慧玲 王小燕 张玉凤 徐鹏飞 袁娟 孙芳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免疫功能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148例 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提供帮助.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例资料.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有肠外表现的发病率依次为心肌损害、呼吸系统、肾脏损害、肝脏损害等,住院... 王小燕肝豆状核变性——关于“腹水,肝脾大2天”的讨论 2005年 王小燕 杨梦雨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肝脾大 腹水 肝功异常 血沉增快 西安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血清型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型;探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血清型与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2010年4~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病例肛拭子标本,同时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临床诊断为危重症、普通重症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分析,研究西安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肠道病毒不同病原致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2010年西安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3439个,病原分析EV71病毒占24.81%,CAl6病毒占55.04%,非EV71、cAl6的其他肠道病毒占20.16%;EV71在7、8月所占比例增高;EV71占重症病例病原的75.71%。【结论]2010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例较2009年增加较多,病原以CAl6为主,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的流行及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发生与病原血清型关系较大。 邓慧玲 马超锋 王小燕 张瑜 米宝 李一为喜炎平与双金口服液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0例对照观察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双金清热口服液与喜炎平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碘甘油口腔护理,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退热治疗。对照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张玉凤 邓慧玲 符佳 王小燕 张瑜 袁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2例 2002年 王小燕关键词: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病例报告 儿童 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IM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根据小儿年龄分期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10岁)和青春期组(≥10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体征、并发症、病程中首次实验室指标,分析比较4个年龄组IM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468例IM患儿中婴幼儿组127例(27.14%),学龄前期组205例(43.80%),学龄期组115例(24.57%),青春期组21例(4.49%),4个年龄组间性别、发病季节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脾大的发生率低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学龄期组热程、住院天数以及咽痛的发生率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青春期组热程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乏力和咽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234例(50.00%)IM患儿存在并发症,发生率位居前三的是肝损害(25.85%)、继发性粒细胞减少(19.44%)和心肌损害(11.97%)。学龄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01)。4个年龄组肝损害均以轻度为主,学龄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学龄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364例IM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主要表现为Th细胞比例降低、Ts细胞比例升高、Th/Ts比值降低、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4个年龄组间Th细胞比例、Ts细胞比例、Th/Ts比值、B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学龄期组与� 刘瑞清 王军 张玉凤 袁娟 王小燕 宋鹤 孙钊宁 孙欣荣 唐甜甜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淋巴细胞亚群 肝损害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婴儿败血症245例临床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婴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45例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后确诊为败血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呛奶、咳嗽等,其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3株(占81.52%),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8株,肠球菌4株;革兰阴性菌46株(占18.47%),包括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单胞菌属5株,其他杆菌11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超过8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几乎为60%,对头孢类耐药率小于30%,对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总耐药率达95%,对氨基糖甙类及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类部分敏感。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婴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儿及早做血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细菌的耐药率及患儿病死率。 李亚绒 王小燕 王保民关键词:细胞培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