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臣

作品数:22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柴油机
  • 7篇柴油
  • 4篇汽车
  • 4篇颗粒物
  • 4篇DOC
  • 3篇氧化催化转化...
  • 3篇联网
  • 3篇车联网
  • 3篇催化转化器
  • 2篇氧化催化器
  • 2篇蒸发排放
  • 2篇生物柴油
  • 2篇扭矩
  • 2篇扭矩波动
  • 2篇自动驾驶
  • 2篇网联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架构
  • 2篇粒径
  • 2篇粒径分布

机构

  • 19篇中国汽车技术...
  • 7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华东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22篇王小臣
  • 8篇王建海
  • 7篇葛蕴珊
  • 4篇谭建伟
  • 3篇钟祥麟
  • 3篇何超
  • 3篇田冬莲
  • 3篇杨正军
  • 2篇王军方
  • 2篇赵红
  • 2篇尤可为
  • 2篇潘朋
  • 2篇平学成
  • 1篇于津涛
  • 1篇李菁元
  • 1篇余林啸
  • 1篇尹航
  • 1篇杜建波
  • 1篇郑贺悦
  • 1篇付铁强

传媒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内燃机学报
  • 2篇客车技术与研...
  • 2篇汽车实用技术
  • 2篇内燃机与动力...
  • 1篇天津科技
  • 1篇车用发动机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北京汽车
  • 1篇车辆与动力技...
  • 1篇标准科学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2010中国...
  • 1篇2014年A...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OC对柴油机排放微粒中碳质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利用IMPROVE(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TOR方法对排放微粒的碳质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质组分的排放速率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负荷的变化对碳质组分的影响更加明显;随着负荷的增加,元素碳的增长幅度大于有机碳;DOC能够降低微粒中有机碳排放速率20%~60%,对元素碳的氧化转化效率较低;中等转速时,负荷的增大对OC1,EC2排放速率影响明显;DOC后有机碳、元素碳中的各组分比例变化不大。
王小臣王建海葛蕴珊钟祥麟
关键词: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微粒
日本“后新长期规定”对汽车PM排放的技术要求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从PM排放限值、试验要求以及PM的收集、称量与计算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日本轻型和中型机动车"后新长期规定"中的PM排放技术要求,并对日本汽车PM排放技术要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日本最新汽车排放法规PM排放技术要求的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关排放法规及进行汽车出口认证提供参考。
潘朋王建海田冬莲杨正军王小臣
关键词:称量
DOC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通过HT350动态测功机、AM4000等仪器测量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前后2个固定转速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HC,CO,NOx,PM等影响,并用DRI碳分析仪分析了PM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DOC能大幅降低HC,CO的排放,DOC前后NOx总量变化不大;DOC对颗粒物数量浓度降幅为25%~40%,其中核膜态降幅为16%~36%;随负荷增加DOC对颗粒物总数量浓度、核模态数量浓度降幅逐渐减小,积聚模态降幅逐渐增加;DOC通过降低HC促进SOF氧化从而达到催化氧化有机碳OC,OC对占PM总降幅贡献率在67%以上,EC最高仅为9%.
葛蕴珊赵伟王军方赵红韩秀坤谭建伟王小臣余林啸
关键词:颗粒物氧化催化转化器元素碳有机碳
智能网联汽车落地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国家战略的支持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工作步入了快车道。从智能网联的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进展情况,分析其目前的应用困境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蒋树国王建海王小臣
关键词:自动驾驶车联网自动泊车
基于尺寸分布的生物柴油排气微粒形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在线实时测量了4CK柴油机分别燃烧生物柴油与柴油排放的微粒粒径分布,应用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生物柴油排气微粒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放出了更多的纳米微粒,微粒形状均由球粒状的初级碳粒子凝并、聚集而成,这些初级粒子的直径分布在20-30nm之间,微粒间排列更加紧密,凝聚体微粒多以葡萄状、簇状形态存在;柴油燃烧后产生的微粒样品中碳烟成分多,颗粒物粒径较大,在聚集状态的表面形貌上表现的较为疏松,凝聚体微粒多以链状形式存在.
王小臣葛蕴珊谭建伟尤可为何超
关键词:生物柴油柴油机透射电镜扫描电镜
醇类汽油车醇醛酮、芳香烃和烯烃类排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两辆试验车上分别燃用纯汽油、M15、M30燃料以及纯汽油、E10、E20燃料,进行了常温25℃Ⅰ型、低温-7℃Ⅵ型和Ⅳ型蒸发排放试验.通过FTIR、HPLC、GC-MS等多种方法联合测量了醇类汽油车的醇醛酮、芳香烃和烯烃类排放.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常温还是在低温下,随着燃料中醇类比例的增加,未燃甲醇、甲醛、乙醛排放成比例地增加,苯、甲苯、乙烯、丙烯、1,3-丁二烯和异丁烯排放略有降低.在低温环境温度下,各种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高于在常温环境温度下.E10、汽油、M15这3种燃料在整个蒸发排放试验过程中的HC排放量相差不大.3种燃料在昼间呼吸试验中的各种非常规污染物蒸发排放差异值较小.
张凡王建海王小臣王建昕
关键词:甲醇燃料乙醇燃料
柴油硫的质量分数对柴油机微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研究硫的质量分数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柴油机和装有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柴油机进行了试验。利用电子低压冲击器实时测量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用80L/min定量泵和Teflon膜采集颗粒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无机盐组分和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为2690r/min、3200r/min,负荷为50%、100%的工况下,随着硫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核模态粒子数量浓度减少,积聚态和粗粒子的数量浓度增加了40%~80%。在转速2690r/min的全负荷工况下,无机盐组分中的Na、K、Mg、Ca和硫酸根离子的排放速率随着硫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硫的质量分数为1000×10-6柴油的硫酸根离子的排放速率是19×10-6柴油的17.5倍。装有DOC的发动机,当转速为2125r/min、2690r/min和3200r/min,负荷为50%时,随着硫的质量分数的增大,DOC的转化效率降低5%~20%。
赵红王小臣葛蕴珊谭建伟
关键词:柴油机颗粒物氧化催化转化器
16V240ZJD型柴油机汽缸爆发压力对传动轴疲劳强度影响的研究
随着我国列车在重载、高速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内燃机车车辆的纵向牵引力及承受的冲击载荷也大幅度增加。然而,车辆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断裂问题不断出现,对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某内燃机车16V240ZJ...
王小臣
关键词:多体动力学传动轴扭矩波动载荷谱
文献传递
智能充电系统对油耗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介绍了智能充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控制策略。选取若干辆配备和未配备该系统的典型车辆,研究了系统对油耗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随后测试同一辆车在不同SOC的初始条件下的油耗变化,指出带有智能充电系统的车辆节油效果更加明显。
王小臣杨正军于津涛
关键词:油耗测试蓄电池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研究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整体测试流程,分析在环测试的关键技术,整合系统硬件结构,具体阐述了硬件在环测试中电动汽车各系统的具体的软件模型,并基于NI PXI/LabVIEW搭建了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软硬件测试平台。以一款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为被测对象,搭建了电动汽车VCU硬件在环测试系统,通过测试序列实现对整车控制器功能策略的测试验证试验。试验表明该硬件在环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全面检测VCU各项功能,提高VCU产品性能,有效缩短开发周期。
邢博周家平王春阳王小臣
关键词:硬件在环测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系统模型LABVIEW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