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正

作品数:123 被引量:446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06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3篇水稻
  • 57篇不育
  • 52篇杂交
  • 50篇不育系
  • 45篇核不育
  • 35篇核不育系
  • 34篇选育
  • 31篇两系杂交
  • 25篇温敏核不育
  • 25篇粳稻
  • 23篇基因
  • 21篇杂交水稻
  • 19篇温敏核不育系
  • 15篇杂交中籼
  • 15篇栽培
  • 15篇中籼
  • 14篇籼稻
  • 13篇光敏核不育
  • 12篇育性
  • 11篇育种

机构

  • 1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8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市水稻技...
  • 1篇安庆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庐江县...
  • 1篇安徽省种子公...
  • 1篇舒城县种子公...
  • 1篇桐城市农业委...
  • 1篇安徽省天长市...

作者

  • 122篇王德正
  • 90篇王守海
  • 88篇吴爽
  • 73篇罗彦长
  • 70篇杜士云
  • 64篇李成荃
  • 17篇江建华
  • 13篇王辉
  • 8篇张瑛
  • 7篇倪大虎
  • 6篇张端品
  • 6篇许克农
  • 5篇杨剑波
  • 5篇胡长敏
  • 5篇汪秀峰
  • 5篇倪金龙
  • 4篇李莉
  • 3篇夏加发
  • 3篇焦德茂
  • 3篇陆徐忠

传媒

  • 4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6篇杂交水稻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稻米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一届中国杂...
  • 1篇种子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Journa...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水...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被引量:2
1995年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Breedingandculturalpractices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王德正,王守海,许克农,罗彦长,李成荃(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230031)1选育经...
王德正王守海许克农罗彦长李成荃
关键词:杂交水稻粳稻70优04选择育种栽培
一个粳稻来源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3
2014年
7001S是一个广谱抗稻瘟病的粳稻两用核不育系,对来自全国不同稻区的22株稻瘟病菌系均表现为高度抗性。通过构建7001S/80-4B F2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表明,F2分离单株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呈明显的抗、感双峰分布,抗感分离符合3﹕1的理论比例,说明粳稻7001S对稻瘟病菌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或一个显性QTL位点控制,并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进一步通过扩大遗传群体和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基于BSA的隐性群体分析技术,将目的基因精细定位于P21-2415和RM27322之间约310 kb的范围内,并获得了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紧密连锁和共分离分子标记,同时对目标基因所在区域进行基因预测,初步确定了候选基因。为进一步开展该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和抗病机理研究,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李彬邓元宝颜学海杨阳刘彭强杜勇谢培王德正邓其明李平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异交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广茉S是以广占63-4S为母本与茉莉新占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以广占63-4S为对照,对广茉S的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广占63-4S相比,广茉S的单株分蘖数增加2.2个,剑叶长度缩短5.0 cm,穗颈伸出度增加0.8 cm,包颈粒率降低5个百分点,柱头总外露率和花后2~4 d的平均柱头活力分别增加了7.3和8.8个百分点,说明利用广茉S制种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但由于广茉S当日开花数较广占63-4S分散,且开花高峰时的开花比例比广占63-4S少,因此,利用广茉S制种时要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正确使用花时调节剂,提高辅助授粉技术,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吴爽江建华汤修竹王德正
关键词: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
一种多期多样本法检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期多样本法检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方法。将待检测不育水稻种子每隔7-15天,分多期播种;等待处理不育水稻首期播种的部分植株生育进程进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俗称叶枕平时期时,将连续3-4个播期不育水...
杜士云王辉王德正吴爽郑卫东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2年
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年白湖农场 12 0hm2 以上的大面积示范 ,产量 9.16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19.44 %。 2 0 0
王守海王德正李成荃罗彦长黄士尧吴爽杜士云
关键词:两系杂交选育栽培技术杂交中籼稻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广两优100被引量:3
2009年
广两优100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与从凤阳县农业局引进的水稻恢复系紫恢10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王德正吴爽罗彦长王守海杜士云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选育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012年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4年7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简称2304S)。[结果]2009年8月12~28日,2304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4%~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7%;8月31日至9月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79.94%~99.79%,套袋自交结实率0.56%~28.76%。2010年8月2日至9月1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3%~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6%,稳定不育期31 d;9月3~17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6.38%~99.46%,套袋自交结实0.57%~18.82%。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4.0℃。田间种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王守海杜士云吴爽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
关键词:粳稻光敏核不育选育
一种采用桥梁亲本选育水稻温敏永久核不育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桥梁亲本选育水稻温敏永久核不育系的方法,利用杂交技术,将分别在高低温条件下表达不育的隐性核不育基因分别导入合适桥梁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性状筛选,育成一对具有桥梁亲本遗传背景分别携带高低温核不育基性状的...
王德正吴爽杜士云王辉许学
文献传递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性被引量:5
2018年
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食品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综述,认为转基因技术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加强食品安全评价的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执行强制标识制度让公众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吴爽吴健唐春华江建华王德正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两系粳杂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被引量:8
1997年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植方式;以及提高栽插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王德正王守海罗彦长吴爽李成荃
关键词:粳杂分蘖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