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絮凝
  • 5篇絮凝剂
  • 5篇生物絮凝
  • 5篇生物絮凝剂
  • 5篇微生物絮凝
  • 5篇微生物絮凝剂
  • 3篇絮凝活性
  • 3篇絮凝形态
  • 2篇絮凝机理
  • 2篇絮凝特性
  • 2篇絮凝性
  • 2篇絮凝性能
  • 2篇分形
  • 2篇G5
  • 1篇电池
  • 1篇电池组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汽车
  • 1篇絮凝剂产生菌
  • 1篇散热

机构

  • 7篇湖南大学
  • 4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王志
  • 4篇袁辉洲
  • 1篇黄启昌
  • 1篇唐建军

传媒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2009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分析及优化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污染少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优选电池。由于车辆空间有限,锂离子电池单体通过紧密排列组成电池组,为整车提供动力。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将会产生大...
王志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性能温度控制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及其絮凝形态表征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和优化培养的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菌株G15,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和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态结构,分析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菌株生长量的增加而提高;该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絮凝活性,当pH=10时最佳投加量为2.5 mL;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加入菌株G15的发酵液后,高岭土悬浊液的ζ电位从-36.27 mV显著上升至-12.97 mV;并且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絮体颗粒大且结构密实,形态上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袁辉洲唐建军王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絮凝形态分形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5的优化培养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G5,对其进行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研究,并考察影响其絮凝性能的因素。实验表明,菌G5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糖20g/L、酵母浸粉1.0g/L、脲0.5g/L、(NH(...
袁辉洲王志柯水洲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
文献传递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和絮凝形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G15是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和优化培养的优质菌株。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形态,设计实验对该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热稳定性、絮凝过程中ζ电位的变化以及絮体的微观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种所产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4g/L高岭土悬浊液中加入G15菌株产生的絮凝剂后,其ζ电位从-36.27 mV显著上升至-12.97 mV,絮凝机理主要为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从显微镜絮体照片可以看出,该絮体颗粒较大且结构密实,沉降性能良好,并且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袁辉洲王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絮凝形态Ζ电位
生物高分子絮凝剂G5的制备与絮凝机理研究
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能使液体中难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加速沉降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且较之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安全、无毒、易降解等特点,因此,微生物...
王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菌种鉴定絮凝特性絮凝机理
文献传递
泛函微分方程及分支问题
黄启昌王志
该项目研究泛函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稳定性、振动性、周期解与概周期的存在性、特别是研究方程中含有参数或以滞量为参数时周期解或解的其他性态的分支问题。该问题不仅对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态、经济、物理及工程控制中也有极其...
关键词:
关键词:泛函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泛函方程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絮凝形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微生物絮凝剂菌株G15,对其进行发酵培养,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反应体系pH值等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对反应体系的ζ电位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絮凝活性,当pH=10时最佳投加量为2.5mL;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加入菌株G15的发酵液后,高岭土悬浊液的ζ电位从-36.27mV显著上升至-12.97mV;并且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絮体颗粒大且结构密实,形态上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袁辉洲王志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絮凝形态分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