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悦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二化螟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稻区
  • 1篇东北稻区
  • 1篇抑制剂
  • 1篇诱导型
  • 1篇制剂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丝核菌
  • 1篇组成型
  • 1篇立枯丝核菌
  • 1篇酶抑制剂
  • 1篇茎基腐
  • 1篇茎基腐病
  • 1篇抗螟性
  • 1篇抗性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悦
  • 2篇王小奇
  • 2篇杨雪清
  • 1篇刘志恒
  • 1篇韩翔宇
  • 1篇吕彬
  • 1篇杨红
  • 1篇马家瑞
  • 1篇马殿荣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北稻区抗螟性水稻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现在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害虫为害。本试验选取38个东北稻区种植较为广泛的水稻品种和8个杂草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对这些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田间鉴定结果显示,46个水稻品种中,有1个高抗品种,3个抗性品种,13个中抗品种、15个耐虫品种、12个感虫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室内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表品种中1个抗性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耐虫品种、5个感虫品种、2个高感品种。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共同表明,品种1688、1654具有明显抗螟性。
王悦杨雪清马殿荣王小奇
关键词:二化螟抗性鉴定水稻
水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sLTPL164和OsLTPL151的组成型及诱导型表达模式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蛋白质,具有抵御植食性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然而,水稻(Oryza sativa)PI基因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取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水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sLTPL164和OsLTPL151在二化螟取食及机械损伤下的表达模式,为明确OsLTPL164和OsLTPL151在水稻防御二化螟中的作用及今后利用这两个基因构建转基因水稻株系打下基础。【方法】以东北地区常规种植的3个水稻品系辽盐2号(1654)、辽星17号(1665)和长白17号(1688)为研究对象,在二化螟危害关键时期(分蘖期)通过机械损伤和接虫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0、3、6、12、24、48、72 h)分别对根、茎、叶3个组织进行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3个水稻品系中OsLTPL164和OsLTPL151的表达模式。【结果】OsLTPL164在3个品系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一致,在叶片和茎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根部;OsLTPL151在3个品系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不一致,在1654品系中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但在1688和1665品系中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片;此外,这两个基因在3个品系间的相同组织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OsLTPL164在根、茎、叶中均呈现在1665品系中表达量最高、在1688品系中表达量次之、在1654品系中表达量最低的表达模式,但OsLTPL15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OsLTPL164不同:在根中,OsLTPL151在1665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88和1654品系;在茎中,OsLTPL151在1654和1665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88品系;在叶中,OsLTPL151在1654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665和1688品系。二化螟取食诱导OsLTPL164和OsLTPL151在3个品系的叶片中表达上调幅度高于茎和根,且在1665品系中上调的幅度较1688和1654品系中大。在二化螟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不同时间后,两个基因均呈现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何雨娟鞠迪王悦杨雪清王小奇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剂二化螟防御RT-QPCR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2010年
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PDA、PSA、2%水琼脂、Richard、番茄煎汁、燕麦片和番茄燕麦等7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2~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10,最适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7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菌核;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0℃,致死温度为59℃,10min;菌核萌发pH范围为3~10,最适为7。
刘志恒马家瑞杨红韩翔宇吕彬王悦
关键词:番茄茎基腐病立枯丝核菌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