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晴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神经元
  • 2篇细胞
  • 2篇景颇族
  • 2篇BDNF
  • 1篇多民族
  • 1篇炎症
  • 1篇营养因子
  • 1篇人口普查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培养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体型
  • 1篇体型研究
  • 1篇体质特征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7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7篇王晓晴
  • 7篇李明
  • 4篇李雪雁
  • 2篇刘承杏
  • 2篇余发昌
  • 2篇王廷华
  • 2篇邹智荣
  • 1篇李群
  • 1篇朱钦
  • 1篇陆地
  • 1篇孙俊
  • 1篇孟步亮
  • 1篇陈彦红

传媒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GF,BDNF和NT-3在培养鸡胚背根节神经元的表达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NGF ,BDNF ,NT - 3在体外培养鸡胚背根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NGF ,BDNF ,NT - 3的兔抗血清分别对培养前后的鸡胚背根节神经元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NGF、BDNF和NT - 3在培养前、后鸡胚背根节神经元的表达情况 ,计数并比较培养前、后三种因子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数。结果 未培养的神经元 ,NGF ,BDNF ,NT - 3的阳性神经元百分数分别是 :10 %± 3%,2 7%± 5 %,2 9%± 7%。培养 48小时后 ,NGF ,BDNF ,NT - 3的阳性神经元百分数分别是 :77%± 6 %,6 4%± 7%,2 4%± 7%。结论 培养后NGF ,BDNF的表达较未培养者增加 (P <0 0 1) ,而NT - 3者则有减少 (P <0 0 5 )。提示在体外培养的鸡胚背根节神经元NT - 3的表达有不同于NGF和BDNF的调节方式。
李明王廷华王晓晴陈彦红李雪雁
关键词:NGFBDNFNT-3神经营养因子3背根节神经元神经细胞培养
白细胞趋化因子与炎症被引量:4
2000年
王晓晴李明
关键词:炎症白细胞游走
云南14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李明王晓晴孙俊李雪雁邹智荣刘承杏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体质特征人口普查石器时代多民族居住地
611名中国景颇族人的眼部外形特征被引量:1
2000年
李明王晓晴余发昌
关键词:景颇族
云南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了解云南汉族成人的体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090名(男492,女598名)年龄在20~59岁间的云南省昆明和玉溪两市的城乡汉族(简称云南汉族)进行体型评定。结果1云南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8-4.4-2.6(城3.9-4.3-2.6,乡3.6-4.5-2.6),属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各年龄组中以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及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为主。2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3-3.9-2.0(城5.3-3.8-2.0,乡5.3-4.0-2.0),属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以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及偏外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为主。3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20~54岁)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结论云南汉族成年人体型男女两性间存在性别差异,但无城乡差异。
邹智荣李雪雁刘承杏陆地王晓晴陈永才朱钦李明
关键词:汉族
BDNF在脊髓挤压伤后神经元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脊髓挤压伤后,BDN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各组大鼠脊髓做20μm厚冰冻横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片,灰度值测定;RT-PCR技术及凝胶成像系统分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BDN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在损伤后,腹角和背角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正常组增高,3d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7d和14d组较正常组则显著增多(P<0.0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均较较正常组降低,3d组的BDNF样免疫阳性灰度值较正常组降低(P<0.05),7d和14d组的BDNF较正常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但7d组的BDNF阳性神经元数和灰度值有最显著的变化。正常组和损伤后各组的脊髓都表达BDNF mRNA,脊髓损伤后24小时组,BDNF mRNA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它们的表达则逐渐下降,14d组与正常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脊髓腹、背角神经元BDNF表达增强,提示内源性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早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群孟步亮李雪雁王晓晴李明
关键词:BDNF背角
中国景颇人鼻部外形调查被引量:4
2000年
为给我国景颇人的临床鼻部整形与美容外科、人类学、民族学和法医学提供相关的数据,对世居云南的611名(男277人,女334人)正常景颇族人鼻外形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少年组、青年组和成年人三组。结果:景颇族高型鼻根多见,平均55.83%;界尖方向呈向前状型,平均81.17%;鼻基底呈水平状型,平均79.17%;鼻翼微突型,平均用.83%;鼻外侧形态直型,平均74.83%;鼻指数分型以中鼻型(70.0~84.9)为主。景颇族男女两性的鼻高平均49.09mm,鼻长平均41.99mm,鼻宽平均36.44mm,鼻指数平均74.93mm,但两性差异显著。他们的鼻深平均14.59mm,鼻深指数平均40.19mm,两性差异不显著。景颇族成年组与青年组各鼻测量值均无显著性的差异,但他们与少年级各鼻测量值却有显著性循差异,提示景颇族人鼻的发育在青年组已趋于稳定。
李明余发昌王晓晴王廷华
关键词:鼻外形景颇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