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桂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36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3篇光谱
  • 16篇拉曼
  • 14篇拉曼光谱
  • 10篇电极
  • 8篇光谱研究
  • 8篇RAMAN光...
  • 8篇催化
  • 6篇电化学
  • 6篇增强拉曼光谱
  • 6篇表面增强拉曼
  • 6篇表面增强拉曼...
  • 5篇光催化
  • 5篇催化剂
  • 4篇银电极
  • 4篇歧化酶
  • 4篇拉曼光谱研究
  • 4篇SERS
  • 4篇TIO
  • 4篇超氧化物
  • 4篇超氧化物歧化...

机构

  • 4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博物馆

作者

  • 41篇王桂华
  • 29篇章宗穰
  • 22篇杨海峰
  • 14篇曹晓卫
  • 10篇余锡宾
  • 10篇吴霞琴
  • 7篇王欣
  • 7篇施建成
  • 6篇李和兴
  • 5篇孟晓云
  • 4篇李霞
  • 3篇王荣
  • 3篇封婕
  • 2篇夏微
  • 2篇王浙苏
  • 2篇郭晓明
  • 2篇王则民
  • 1篇罗衍庆
  • 1篇曹晓云
  • 1篇王伟鸣

传媒

  • 9篇光散射学报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光谱仪器与分...
  • 3篇第十一次全国...
  • 3篇第十届全国电...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电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Chines...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全国第十届光...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首届全国环境...

年份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2篇2001
  • 6篇2000
  • 9篇1999
  • 1篇199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α-Fe_2O_3纳米粒子Morin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本文首次用Raman光谱法研究了粒子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 O3纳米粒子Morin相变温度TM的影响机制。测量结果显示纳米粒子α -Fe2 O3的振动模相对大块样品发生了红移和宽化 ,粒子愈小红移和宽化愈显著。表明表面Fe3+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键距增大 ,键长呈从体相Fe-O键长过渡到表面Fe -O键长的某种分布。这种小尺寸引起的键长改变导致α -Fe2 O3粒子的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减小 ,因此降低了样品的TM。分析显示Co2 +包附导致α -Fe2 O3粒子TM 的大幅下降可能是由单离子各向异性的减小和Co2
王桂华施建成杨海峰王欣章宗穰
关键词:RAMAN光谱拉曼光谱三氧化二铁
SOD及其电子迁移促进剂L-半胱氨酸的Raman光谱被引量:6
2001年
在以电化学方法证实了L 半胱氨酸对铜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丝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起有效促进作用的基础上 ,应用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固体的L 半胱氨酸和铜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测定和光谱分析。并对以电化学和浸渍两种不同方法修饰在金电极上的L 半胱氨酸 ,也作了相应的拉曼光谱测试研究。
曹晓卫孟晓云杨海峰吴霞琴王桂华章宗穰
关键词: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光谱分析
TiO_2纳米粒子的Ram an光谱表征和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被引量:9
2000年
用 Sol- Gel方法制备粒径约 1 0 - 50 nm的 Ti O2 微粒。Raman光谱测量显示 ,水解时 p H值不同 ,在同样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 Ti O2 微粒的晶体结构不尽相同。在低于 673K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 Ti O2 微粒是板钛矿和锐钛矿的混合晶体。用谱峰拟合技术可以将样品 A1的1 57cm-1 Raman谱峰分解成分属于板钛矿和锐钛矿的两个振动峰。 UV- Vis测量表明 ,锐钛矿型 Ti O2 微粒的紫外光吸收性能最好。而粒度约 2 0 μm的市售锐钛矿型 Ti O2 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甚至比板钛矿型和金红石型 Ti O2 纳米粒子的还略低些 。
王桂华余锡宾曹晓卫章宗穰
关键词:RAMAN光谱
SOD与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的循环伏安过程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研究
曹晓云孟晓云王桂华吴霞琴
关键词:拉曼光谱L-半胱氨酸金电极
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被引量:20
2000年
利用UV-vis,FT-IR,XRD,XPS,Raman等手段研究了Ti/Si,Fe/Ti,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_2微粒,TiO_2微粒以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_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_2形成Si—O—Ti桥氧结构;提高了TiO_2微晶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有利于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及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Fe/Ti复合微粒具有Ti—O—Fe网络结构,粒径约为12nm,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形式,这种结构有利于促进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与活性·OH基团的生成;并能在半导体TiO_2中形成杂质中间能级,扩大光响应范围及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但是,杂质Fe^(3+)的掺入促进了TiO_2微粒的晶格畸变,晶粒增大.所研究的复合微粒中,Fe/Ti/Si体系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种体系兼有Ti/Si,Fe/Ti复合微粒的优点,包含Si—O—Si,Si—O—Ti,Ti—O—Ti,Ti—O—Fe多种网络结构和Fe_2O_3,Fe_3O_4,FeO多种物种,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光催化剂.
余锡宾王桂华罗衍庆李和兴
关键词:复合微粒光催化剂
防止银器文物变色的唑系复合缓蚀剂——II.SERS法研究唑系缓蚀剂防银变色的作用机理被引量:10
2002年
测定了 PMTA、MBO、MBI的普通拉曼光谱 ( NRS)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SERS)研究了几种唑系缓蚀剂防止银器文物变色的表面成膜过程 ,复合缓蚀剂组分与银的相互作用 ,并讨论了其防变色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PMTA、MBI和 MBO与银表面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由于杂环结构的差异 ,不同缓蚀剂在银表面上呈现不同的吸附取向 ,形成了更为致密的防变色保护膜。在成膜溶液中 ,p H值较小时有利于缓蚀剂吸附 ,处理时间应不少于 1 2 0 min。成膜溶液和含缓蚀剂的硫化钠溶液中 ,银电极阴极极化时 (外加阴极电位≤ 60 0 m V的测试范围内 ) ,复合缓蚀剂的 SERS响应均随电位负移而增强 。
蔡兰坤张东曙王桂华祝鸿范周浩
关键词:缓蚀剂
TiO_2超微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与光吸收特性被引量:48
1999年
利用Raman 激光光谱,XRD, TEM,SEM 和UVVis 等手段研究了TiO2 超微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与光吸收特性. 结果发现: 由Ti(OBu)4 在较低pH 值的水解条件下制得的TiO2 溶胶粒径为5 ~10 nm ;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O2 微粒的粒径增大,经473 ~673 K 热处理得到的TiO2 超微粒子粒径为10 ~20 nm , 呈不规整的锐钛矿型结构.TiO2 的拉曼峰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发生红移,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 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73 K 时,粒径增大到30 nm 左右,呈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混晶结构. 温度进一步升高时,金红石相增多. 由于金红石型TiO2 微粒带隙减小,也使拉曼峰出现红移. 当TiO2 微粒的尺寸明显增大,超出量子尺寸效应范围(20 nm)时,其拉曼峰不发生位移. 锐钛矿型TiO2 超微粒子在紫外光区有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并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较高pH 值的水解条件下得到的多孔大颗粒TiO2 ,对紫外光有散射作用,有效光吸收及光催化降解活性均降低.
余锡宾王桂华罗衍庆李和兴
关键词:超微粒量子尺寸效应光吸收光催化剂
生物分子的原位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
本文将对实验室建立的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研究的基于SERS效应的原位光谱电化学实验技术进行介绍,并报道应用这一技术对SOD,半胱氨酸,腺嘌呤,鸟嘌呤,NADH,DNA等生物活性分子进行电化学测量的实验结果.
章宗穰杨海峰曹晓卫吴霞琴王桂华
关键词:生物分子电化学
文献传递
Cu,Zn-SOD在银电极上的原位表面增强Raman光谱
本文应用原位共焦拉曼光谱技术观察了Cu,Zn-SOD分子在经表面增强处理后的银电极上,吸附状态随电位跃迁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在-0.2V.1V的电位区间内,Cu,Zn-SOD分子经由羧酸根离子吸附于银电极表面,而在0.2...
杨海峰曹晓卫王桂华章宗穰
文献传递
共焦拉曼光谱仪的白光成像在生物分子拉曼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在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过程中,利用该拉曼系统的白光成像功能,原位获得银电极表面图像,对电极处理方法进行评估,从而获得理想的实验条件,使生物分子的拉曼光谱质量大大改善。
杨海峰曹晓卫王桂华章宗穰
关键词:生物分子原位拉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