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淼

作品数:50 被引量:834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血管
  • 9篇心血管
  • 8篇心病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冠心病
  • 7篇心血管病
  • 7篇血管病
  • 7篇发病
  • 6篇队列研究
  • 6篇血清
  • 6篇血压
  • 6篇住院
  • 5篇心血管疾病
  • 5篇血管疾病
  • 5篇颈动脉
  • 4篇胆固醇
  • 4篇动脉疾病
  • 4篇性别

机构

  • 50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市心肺血...
  • 5篇北京市公共卫...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 1篇周口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作者

  • 50篇王淼
  • 41篇赵冬
  • 37篇刘静
  • 36篇孙佳艺
  • 34篇王薇
  • 31篇刘军
  • 19篇齐玥
  • 15篇秦兰萍
  • 15篇李岩
  • 12篇解武祥
  • 7篇谢学勤
  • 6篇郭默宁
  • 6篇吴兆苏
  • 4篇韦再华
  • 4篇张秀英
  • 4篇万浩
  • 4篇刘飒
  • 3篇杨颖
  • 3篇成君
  • 3篇霍勇

传媒

  • 12篇心肺血管病杂...
  • 12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代谢综合征为标准探讨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性别差异合理性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男女不同的高尿酸(UA)血症诊断标准在代谢综合征(MS)的早期检出和预防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利用通过整群抽样结合分层随机抽样建立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人群中参加了2007年危险因素调查的5 740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将人群UA水平按238μmol/L、297μmol/L、357μmol/L和416μmol/L四个切点进行分层。UA水平在238-297μmol/L时,男性MS现患率高于女性(28.5%vs.22.9%,!2=5.739,P=0.017),在其他UA分层水平中男女两性MS现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UA水平〈238μmol/L的人群作参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UA水平在357-416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升高已经有统计学意义(OR=1.84,95%CI:1.20-2.83,P〈0.001)。女性中UA水平在297-357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增加开始有统计学显著性(OR=1.84,95%CI:1.44-2.37,P〈0.001)。在任意UA分层水平,男性MS患病风险均不低于女性。结论:男女不同的高UA血症诊断标准可能不利于男性人群MS的预防和控制。
王淼刘静王薇孙佳艺刘军齐玥秦兰萍解武祥王瑛赵冬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性别
中国35~64岁人群15年高血压发生风险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高血压预测模型,并建立方便应用的风险评分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 ~ 64岁队列人群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及15年内发生的高血压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建立高血压预测模型及风险评分表,同时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本次分析的3 899人15年内共有1 776例发生了高血压,高血压累计发病率为45.6%.分别建立两个高血压预测模型,模型1纳入了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高血压家族史5个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TG和HDL-C.模型1和模型2都有很好的判别能力(模型1的C统计量为0.716 8,模型2者为0.720 8,P=0.018 6)和校准能力(模型1的x2值为3.75,模型2为3.10).两模型比较得出的重新分类净改善(NRI)指数为0.83%,P=0.40.结论 高血压预测模型能够识别高血压发生高危个体,有助于医生的临床决策,并为高风险者改善生活习惯提供数据支持.
李国奇刘静王薇王淼解武祥郝永臣齐玥刘军赵帆孙佳艺李岩赵冬
关键词:高血压队列研究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活性水平的性别差异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活性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参加"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2002年危险因素调查的,北京地区45~74岁队列人群中资料完整的1350人(男性627人,女性723人)作为研究对象。CETP活性水平采用荧光法测定。对男女两性的CETP活性水平以及CETP活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总人群中CETP活性水平为83.19(66.25~103.58)pmol·μL^(-1)·h^(-1),女性高于男性[86.44(69.56~106.75)vs.79.91(62.78~100.29)pmol·μL^(-1)·h^(-1),P=0.001]。(2)男性年龄、血压以及饮酒、超重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的TG、HDL-C高于男性。(3)相关分析显示,男女两性的CETP活性与BMI、血脂(TG、HDL-C)及hs-CRP均相关(P<0.01)。女性CETP活性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4),而男性CETP活性与载脂蛋白B-100呈正相关(P=0.0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BMI、收缩压、LDL-C、HDL-C、TG、FBG、hs-CRP、吸烟、饮酒、服用降脂药后,女性CETP活性水平仍高于男性(OR=1.863,95%CI:1.354~2.563,P=0.001)。结论:女性CETP活性水平高于男性,性别对CETP活性水平可能具有独立影响。
李皓炜赵冬刘静王淼孙佳艺刘军李岩邓秋菊齐玥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性别因素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了解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评价基线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样本来自中美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2年9月对这两个人群进行基线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2007年9至10月复查颈动脉超声.以两次颈动脉检查数据完整的200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基线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002年至2007年,颈动脉斑块患病率男性从30.3%增加到62.2%,女性从21.5%增加到51.5%;新发斑块率男性为41.8%,女性为34.1%.(2)男女两性颈动脉新发斑块率随着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总胆固醇与HDL-C比值(TC/HDL-C)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交叉分析显示,LDL-C,HDL-C,甘油三酯对斑块发生率有协同作用.(4)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高non-HDL-C和高TC/HDL-C是男女两性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OR值分别为1.44、1.45、1.59,女性OR值分别为1.47、1.35、1.64,均P<0.05).结论 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在快速增长.高LDL-C、nonHDL-C和TC/HDL-C水平是中老年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王薇霍勇赵冬刘静梁立荣孙佳艺杨颖王淼解武祥周广华史平任福秀武阳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超声检查
64排螺旋CT对伴有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结果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吕飙周旭辉王翔张滨赵蕾杨琳王淼张同张蕴张兆琪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
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分析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病人信息系统。AMI住院病死率指住院期间因AMI死亡的患者占所有AMI住院患者的比例。结果: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25岁以上人群因AMI住院者共35 335例,其中男性占68.2%。3年中AMI患者平均住院病死率为10.0%,女性为14.3%,高于男性的7.9%(P<0.001)。在二级医院住院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高于三级医院者(11.4%比9.0%,P<0.001),中医医院高于西医医院者(17.5%比9.5%,P<0.001)。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9.4%比8.4%,P<0.001)。住院期间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接受该治疗者(14.4%比1.9%,P<0.001)。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AMI年龄标化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0.7%、9.8%和9.4%,3年间下降了12.1%,男女两性分别下降了11.1%和10.7%。结论:目前北京市AMI住院病死率仍然较高,但近3年来逐年下降,提示北京市AMI住院期间救治水平总体提高。不同特征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AMI的住院治疗水平提供了依据。
张秀英赵冬王薇谢学勤韦再华王淼孙佳艺齐玥刘军郭默宁万浩刘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流行病学
中国11省市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及其组合形式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分及其组合形式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在11省市共入选35~64岁男女两性30378人,1992—2004年随访期间共发生急性CVD事件809例。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定义的MS新标准分析MS的分布特征和MS各组分不同组合与CVD发病的关系。结果 (1)根据新标准,中国人群MS患病率为11.8%,男女分别为12、4%和9.0%,男性高于女性(P〈0.001)。(2)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CVD危险随MS组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仅有1个组分时,只有血压升高显著增加CVD危险;有2个组分时,10种组合中的5种显著增加CvD危险;≥3个组分(即MS)存在时共有16种组合,除4种罕见组合外,其他12种均显著增加CVD危险,其中危险最高的前7位均具有“腹部肥胖+血压升高”的特征。结论 MS各组分的不同组合形式所具有的CvD发病危险有很大差异,≥3组分,特别是包含腹部肥胖和血压升高者,可以较好地检出CVD危险较高的个体。
刘静赵冬王薇孙佳艺刘军王淼秦兰萍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国多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控制现况被引量:18
2008年
背景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降低CAD的发病率进而减轻相关的疾病负担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点,有效地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指南已成为许多国家改善心脏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目标。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G)研究基线调查旨在全面如实地反映中国CAD诊疗及二级预防现状,发现、确定当前中国CAD二级预防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和主要影响因素。目的了解中国多省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控制现况—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方法以32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本研究主要分析患者入院前的高血压患病、治疗及控制情况。结果1)在3223例ACS患者中,男性占67.7%(2183例),女性占32.3%(1040例),年龄(65±11)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39.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9.2%,不稳定心绞痛占51.0%;既往有ACS病史者27.1%。2)ACS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2.7%,女性(57.8%)高于男性(50.3%,P<0.01);按地理位置分为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其中东北地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比例最高(61.7%),华南地区最低(43.0%),各地区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其治疗率为85.4%,治疗率最高的是华南地区(90.0%),最低是西南地区(78.3%);在治疗者中控制率为38.5%,其中控制率最高的是西南地区(46.7%),最低是东北地区(28.2%)。4)既往有ACS的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8.1%,治疗率为90.0%,治疗者的控制率为42.2%,上述三率均高于既往无ACS病史者(50.8%、83.5%、36.8%)。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近55%伴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存在地区间差异;虽然高血压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
刘军赵冬刘群王薇孙佳艺王淼索旻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
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49
2012年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方法冠心病病例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其他类型冠心病,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I20~I25。2007-2009年每年北京市户籍人口信息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计算25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北京市居民的冠心病住院率,并对比2007-2009年冠心病住院率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变化。结果2007-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冠心病住院患者共248049例,其中非北京市户籍者占26.3%,北京市户籍者占73.7%。2007-2009年3年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平均住院率为651.2/10万,男性为741.2/10万,女性为560.9/10万。在不同地区中,远郊(671.9/10万)冠心病住院率高于城区(621.8/10万)和近郊(646.7/10万)。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他类型冠心病3年平均住院率分别为126.4/10万、226.4/10万和298.4/10万。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住院率由2007年的598.1/10万上升至2009年的706.5/10万,升高了18.1%,且女性上升幅度(20.2%)高于男性(16.6%)。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2009年的住院率较2007年分别增加了55.3%和24.5%,而其他类型冠心病住院率较2007年降低了5.7%。在不同地区中,城区、近郊、远郊冠心病住院率均上升,其中远郊上升幅度最大,为36.6%。结论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住院率男性高于女性,远郊高于城区和近郊;3年间冠心病住院率逐年上升,中青年和远郊区县人群的住院率上升幅度较大。该结果提示北京市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和远郊区县人群冠心病的住院负担呈�
谢学勤张秀英赵冬王薇王淼郭默宁孙佳艺齐玥刘军万浩刘静
关键词:冠心病住院率流行病学
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监测被引量:66
2012年
目的监测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及其变动趋势,探讨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方法整合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病人信息系统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北京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常规医疗信息数据,统计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地区间分布的差异。急性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2007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结果2007至2009年,北京市居民25岁以上居民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共68390例,年龄标化发病率总体为166.4/10万,男性为218.5/10万,女性为115.2/10万,城区为144.3/10万,近郊为154.7/10万,远郊为195.8/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怀柔区最高,为263.8/10万;海淀区最低,为121.5/10万。2007至2009年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58.4/10万、169.4/10万和171.2/10万,2009年比2007年上升了8.1%。与2007年比较,2009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1.1%和2.5%。各年度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男性35~44岁人群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增幅最大,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30.3%。2009年北京市城区、近郊和远郊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146.7/10万、155.9/10万和207.4/10万,与2007年相比城区和近郊均增加了3.2%,远郊增加了16.4%。结论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男性、年轻和远郊人群的发病率上升较快。
孙佳艺刘静谢学勤韦再华王薇王淼齐玥刘军郭默宁张秀英万浩赵冬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